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40

第140章 谋害岳飞的首犯是赵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贫苦农家出身。因他善用兵。多谋略,屡立战功,三十多岁已成为抗金的主要将领。

公元1140年,金人撕毁宋金两国协议,发兵大举进犯。岳飞统帅的岳家军,一举打败了完颜兀术的所谓“拐子马”(即把三匹马横连在一起,在大平原上冲锋,跟现代的坦克一样)。完颜兀术大恸说:“自从故乡起兵,全靠此致胜,今竟如此。”于是,他只好龟缩在汴京城里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可是正当岳飞穷追不舍、准备全歼金兵的时候,被南宋朝廷调回临安杀害了。因为他反对投降而惨遭杀害,受到人民的同情和怀念。宋时“天下闻者,无不垂泪,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宋史·岳飞传》)。甚至发生了军校施全行刺秦桧的事件(刺杀未成被捕,秦桧亲自审问,施全说,全国都和金朝是仇敌,惟独你要降金,我就要杀你。秦桧以残酷的磔刑处死了施全)。元时,人于秦桧墓前便溺以快意,谓“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便天涯。”明时,人于岳飞墓前植桧树,一劈为二,号“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秦桧妻)、张俊、万俟禹四人像,跪于岳飞墓前。清时,一叫秦涧泉的状元于西湖岳飞墓前称:“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在坟前愧姓秦。”又据说,万俟禹的故里河南开封西北六十里的万寨村,族人耻于同姓,遂改为聂、洪、刘等姓,以致万俟姓在那里绝灭了。

八百多年来,人们都在痛斥民族败类秦桧一伙谋害岳飞的滔天罪行,特别是杭州跪在岳飞墓前那些奸佞小人的丑态,更使秦桧一伙臭名远扬。在这一历史冤案中,秦桧等主犯已钉在耻辱柱上,而对谋害岳飞的首犯——南宋皇帝赵构则揭露得很少,故将其情况作一记述。

赵构自公元真127年当上皇帝后,最惧怕的是两件事:一是惧怕他的哥哥赵桓(即被金人虏去的宋钦宗)突然被释放回来,他有被赶下金銮殿的可能性;二是怕民间武装力量和从民间崛起的将领发生类似陈桥兵变的事件,夺取他的皇帝宝座。这是他最大的心病,但却无法说出口。可是朝中有一个人洞察他的肺腑,这就是不久之前从金国逃回的御史中丞秦桧。他抓住赵构心理上的要害,提议跟金国和解,并暗示和解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解除对帝位的威胁。赵构出于对帝位本能的迷恋,大喜过望,立即任命秦桧为宰相,跟金国接触,干那卖国求荣的勾当。正当岳家军挺进到朱仙镇时,谈判也进入了重要阶段。岳飞日夜不忘雪耻、迎接被俘虏的二位皇帝(即徽宗、钦宗)的言论和行动,更是赵构的最大忌讳。于是赵构、秦桧合谋下令岳飞撤退,并在一天之内,连续颁发十二道金牌。岳飞见朝廷十万火急,迫令班师,悲愤泪下,惋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为了保皇位的阴谋勾当,赵构把所有将领召集到首都临安,论功行赏,擢升韩世忠、岳飞当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以明升暗降的办法,一律解除他们的兵权。但岳飞不知道赵构的隐情,强烈的爱国心,使他反对和解。因此金国暗示,如果赵构没有能力整顿内部,他们就把赵桓放回来,由他整顿。赵构遂下决心,铲除岳飞,命秦桧勾结张俊等人诬陷岳飞谋反,逮捕岳飞下狱。当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是不是真的谋反,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韩世忠叹息说:“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赵构和秦桧知道,如果把岳飞公开绑赴刑场斩首,可能会激起事变,于是在公元1141年底下令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秘密处死。

南宋小朝廷在处死岳飞的前夕,和金国的和约签订。因为这是南宋绍兴十一年签订的,故称“绍兴和议”。和议规定:南宋王朝降为金国的藩属,南宋向金国奉表称臣,金主册封宋主为皇帝;宋每年向金国进贡银币二十五万两,绸缎二十五万匹;两国疆域东以淮河为界,西以大散关(令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当时宋徽宗赵估已死,金国还归赵佶灵柩和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并承诺继续囚禁赵桓和其他所有亲王,这使赵构大为放心。

丧权辱国的和约签订了,南宋小朝廷算是偏安了。

二十二年后即公元1163年。在南宋孝宗赵奋朝。终于为岳飞昭雪,还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使其永远“天日昭昭”。而赵构、秦桧一伙则永远为世人所唾骂。可见,千秋功罪,自有人民评说,任何统治者想要玩弄历史,那是永远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