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39

第139章 赵德芳末做过八贤王

在有关北宋初年的戏剧故事中,常常出现八贤王赵德芳这一人物,说他曾支持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告御状,还给清官包拯撑过腰,朝廷中那些奸佞小人都奈何他不得。

据(宋史》载,宋太祖赵匡胤有子四人,均是即帝位前所生。长子德秀、三子德林早亡。次子德昭在太祖朝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四子德芳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卒于宋太宗兴国六年(公元981年),仅活了二十三岁。他在太祖朝为贵州防御使,生前死后并未封为八贤王。

据考,北宋名将杨业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战死,而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这说明,他死时杨业还活着,包拯还未出生。因此他不可能支持杨延昭告御状,更不可能为包拯撑腰。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很离奇的戏剧人物呢?原因可能是与历史上曾有宋太宗用阴谋手段篡夺帝位的传说有关。据史载,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在一夜间死去,死前曾召弟晋王赵匡义(改光义,太宗)秉烛对饮,留宿宫中。次日,太宗宣诏即位。后世史家或怀疑太宗阴谋害死太祖篡位,即所谓“烛影斧声,千古之谜”。但这毕竟是宫廷秘事,很难以确据证实,故史书记载的这个疑案,只能留给后人去猜测。但太宗即位后,太祖两子先后致死,则是事实。太宗以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兴元尹。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8月,德昭随从太宗征伐北汉,兵败而归。德昭请赏太原作战将士,太宗怒斥他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不迟!”德昭因而畏罪自杀。公元981年3月,德芳也突然病死,死因不明。这样人们可能出于抱打不平,对宋太祖之死的怀疑和其儿子没有继帝位表示同情,于是就塑造了八贤王这个非常正直的人物形象。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文人的杜撰。因为封建专制社会,不管在兴盛上升时期,还是衰败没落时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黑暗和不公正问题。为了反对和抵制这种不良现象,文人们假赵德芳之名,塑造这样一个正直人物形象,在戏剧上演,以揭露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就是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而且据史载,北宋发展到赵光义时期,已出现了徇情舞弊之风,这就说明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