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70

第170章 狠心敛钱聚财者的报应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些统治阶级和权贵们,肆意榨取人民血汗,聚敛财富,尽情挥霍享受,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结果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下面仅讲五例,以为人们的借鉴。

“跋扈将军”梁冀,可算是一个典型。梁冀是个不学无术,只知吃喝嫖赌、斗鸡玩狗的家伙。但他却依仗着妹妹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而做了朝中最有权势的大司马。公元144年,顺帝死后,妹妹成为梁太后,抱着年仅两岁的冲帝刘炳登上了御座,朝政大权都抓在了国舅梁冀手里。不到半年,小皇帝死了,梁冀又立八岁的刘缵当皇帝,是为质帝。质帝年龄虽小,但却聪慧,看出梁冀的骄横。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梁冀气急败坏,就用毒药把质帝毒死了。为了继续专权,他又执意立了个十五岁的刘志做皇帝,是为桓帝,并把自己的小妹妹嫁给桓帝。这样,梁冀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梁太后,一个成了梁皇后,他自己前后加封了三万户,兄弟和儿子也都封了侯,妻子被封为襄成君,成了权倾朝野的梁氏政治集团。

在梁冀无法无天把持朝政近二十年中,想尽各种方法搜刮民财。他把洛阳近郊的民田都霸占下来,作为梁冀家的私人花园,里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他爱养兔子,在兔子身上烙了记号,谁要伤害梁家兔苑里的兔子,就犯死罪。他还把几千个良家子女抓来作为奴婢,称作“自卖人”。意思是说,她们都是自愿卖给梁家的。他又派人去调查有钱的人家,并把他们抓起来,随便定个罪名,叫其家人拿钱来赎罪,出钱少的人就办死罪。

梁冀的骄横不法,使形同傀儡的桓帝忧心忡忡。后来梁太后、梁皇后都先后死去,桓帝就依靠宦官单超等五人,并发动御林军一千多人,突然包围了梁冀的住宅。这时“跋扈将军”才意识到活不了啦,就和妻子服毒自杀。桓帝没收了梁家的财产,一共值钱三十多亿,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租税的半数,这是多么惊人!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另一个典型。曹嵩是东汉末年宦官曹腾的养子。有人说曹嵩是曹腾从本家那儿过继来的儿子,有人说曹嵩是从亲戚夏侯氏家里领来的儿子。所以,陈寿在他所著的《三国志·武帝纪》里称曹嵩“莫能审其出生本末”。曹操的政敌袁绍在公开声讨曹操的檄文中,也诋毁曹嵩是“乞匄携养”、诋毁曹操为“赘阉遗丑”。(《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曹腾以迎立桓帝之功,封费亭侯。曹腾死后,曹嵩袭爵,尽情搜刮民财。他看到东汉末年的动乱和江河日下的状况,就在董卓进入洛阳之前,即满载金银珠宝回到故乡谯县(今安徽亳县)居住,后来因谯县一带是战乱之地,不大安全,又从谯县逃到琅邪(今山东临沂县北)。曹操出任兖州牧后,因琅邪是徐州牧所管辖的郡县,而当时徐州牧陶谦又是公孙瓒的同盟,感到自己的父亲住在那儿不妥当,于是写信去请父亲到兖州来居住,且命泰山(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太守应劭在界上迎接,并着其发兵保护。曹嵩临走时,把平生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分装一百多辆车,浩浩荡荡地赶往儿子的任所。陶谦的部将张阊了解到曹嵩装有大量财物,分外眼红。因此,当曹嵩刚赶到兖州属郡的泰山界内华县(今山东费县北)、费县(山东费县西北)境内,他就对曹嵩进行突袭。张闾等把曹嵩全家(连曹操的弟弟曹德在内)杀死,劫取了一百多车金银珠宝及其他财物,使这个榨取民脂民膏者得到了应得的下场。

李存勗的下场,是又一个反面教材。他当了后唐皇帝后,和他的妻子刘玉娘除了拼命弄钱外,不知道人生还有别的什么乐趣。那时中原连年大旱,那些血战数十年的沙陀将士,因没有粮食养家糊口,父母妻儿不得不挖野菜草根充饥,有的甚至饿死。对这种严重的局面,李存勗熟视无睹,毫不在意,游猎享乐如故。宰相警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建议暂时把皇宫里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和绸缎,发给将士养家救命,等形势好转再归还。刘玉娘皇后对这个建议大发雷霆,她派人送出两个金盆和两位皇子,告诉宰相说:“宫里只剩下这点东西,你卖掉作军饷吧!”宰相惊恐地呆在那里,再不敢开口。公元926年,大将李嗣源在邺城(今河南临漳)叛变,李存勗亲自出征,可是伤透了心的将士们早已解体,乘大军移动的时候,纷纷向叛军投降。李存勗再用什么小恩小惠都无济于事,刹那间兵变爆发。李存勗被乱箭射中,全族被屠。刘玉娘带着价值连城的珍宝从洛阳逃到太原,躲进尼姑庵为尼,新政府派人追踪而至,把她绞死。李存勗和他的妻子搜刮来的金银珠宝既没有挽救他的王朝,也没有保住他们夫妇的性命,岂不可悲!

明王朝的灭亡,使人们又一次看到只顾聚敛财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是促使自己尽快灭亡的催命鬼。明亡后,李白成进京不久就发现,明政府封闭了二百二十多年的皇库,是永乐年间封存镇库金,计有白银三千七百锭,总重十八亿五千万两。明朝晚期约有五千一百万人口,依此平均,每五口之家,可得白银一百五十多两。倘若早把金库打开,用这些银子以赈荒济贫,那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就不需要撤乐、减膳、下罪己诏,或许也可能没有灭亡那么快的结局了!

清乾隆皇帝的宰相和珅,可以说是大贪污犯的典型,因此把他处死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乾隆皇帝弘历晚期,除尽情地游乐挥霍人民的血汗钱外,最严重的错误是擢升侍卫出身的满洲花花公子和砷当宰相。和珅具有做官保位的诀窍,他用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聪明绝顶的乾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和坤上台不久,就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贪污贿赂系统。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贿,就会被无情地排除,甚至投入监狱,而官员所有的贿赂,全部来自贪污。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有些总督、巡抚因贪污太多太狠,被告到乾隆皇帝那里,他也大为震惊,不断使用死刑。但烈火不除去,只赖一两杯冷水加到沸腾的锅里,根本无济于事。和坤更像个无底洞,全国官员们的贿赂巨款,像瀑布般地倾注到他的腰包里。对这种情况,正直的朝臣和皇太子早就看不惯,老百姓更是怨声载道。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禅位给儿子颙琰退居为太上皇。颐琰继位,是为清仁宗,次年改元嘉庆。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驾崩,和坤的靠山倒了,颐琰立即逮捕处死了和坤。清算他的财产时,总数折合白银九万万多两,还不包括他家人贪污的庞大数字。那时国库全年的总收人才八千万两白银,和坤当权二十年,贪污受贿的数目等于清政府十二年的税银收入,真使人惊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