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84

第184章 谗言可畏暗箭难防

古往今来,忠臣名相被奸佞小人谗言伤害的事,载于史册的屡见不鲜。伍员、晁错已有记述,这里不再赘述。本篇再补记其忠臣良将被谗致害事,以引起人们的警惕。

褚遂良,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主张维护礼法,定嫡庶之分,累官至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李治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得帝位,以皇戚及元勋地位,历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赵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终前受命辅政。高宗李治即位,历任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以褚、长孙对唐王朝之功,尚不能自保,他们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佞臣许敬宗、李义府乘机进谗言,二人同时被逐放,并迫害致死。

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时任右拾遗,迁右补阙。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后来,玄宗沉湎酒色,怠于朝政,他常评论朝政得失,屡劝无果,为玄宗所不容。这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乘机进谗言,九龄终被罢相。

裴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累官至监察御史、御史中丞,转升为相,力主削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督师进攻蔡州,擒拿吴元济,河北藩镇因而大惧,纷纷表示服从中央政府,使晚唐时期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他为安史之乱后重振唐王朝的纲纪。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皇甫搏参与朝政后,裴度很快被谗言中伤而罢相。

寇準,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时,他以丞相之尊,反对王钦若等人南迁国都逃跑的主张,力主抵抗,促使宋真宗赵恒前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他被王钦若进谗罢相。晚年再起为相,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被佞臣丁谓进谗言罢相,并被贬逐到雷州(今广东海康),郁郁而死。

赵鼎,南宋大臣,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曾推荐民族英雄岳飞领兵抗金,收复重镇襄阳,为稳定南宋政权建立了功勋。但因他反对权奸秦桧的投降主张,被其进谗言罢相,贬谪潮州。再移居吉阳军(今广东崖县),仍被秦桧胁迫不已,三年后不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