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85

第185章 范仲淹安抚边境羌民政策的胜利

范仲淹祖籍36州(今陕西彬县),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其生父在徐州为官死于任上,其母谢氏贫困无依,遂改嫁时任平江府(今江苏吴县)推官的山东长山人朱文翰。朱文翰先后赴湖南、安徽等数地为官,仲淹母子相随游居,仅得温饱。约公元1004年(宋景德年间),朱文翰调任山东淄州长史(官五品),仲淹母子定居继父故里长山朱家村。仲淹时年十五岁,姓名朱说。至二十六岁,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15年),他改为生父姓氏,取姓名范仲淹,考中进士,离家为官。由于他少年时贫困力学,成为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官期间,既清廉,又有敢言之名,并多有建树,制胜西夏就是突出一例。

宋仁宗宝元三年(公元1040年)西夏攻延州,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韩琦的制敌方略重在进讨,以攻为守,结果发生了好水川(即今甜水河,源出今宁夏隆德东六盘山)之役,宋军死亡一万零三百人,几十位将校只一人生还。消息传开,关右大震,韩琦因之被降职。范仲淹的制敌方略则重在招抚,以守为攻。他的成功,主要是执行了安抚边境羌民的正确政策。以往,边境羌民迫于宋军的骚扰,多背井离乡去投西夏。范仲淹到任后,立即命令将士不得扰民。关筑城寨,招抚流亡,帮助羌民解决土地、耕牛、籽种、口粮问题。因此,大批羌民相踵归业,重返家园。范仲淹也很注意团结各民族上层人士,与酋长六百余人热诚相待,引以为助。因而羌人敬爱范仲淹,亲切地称他为“龙图老子”(范仲淹曾加“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这样称呼以表示敬重)。甚至羌人为范仲淹立祠、图像供奉。十年后,范仲淹病死于赴任青州(今山东益都)道中,环庆羌人酋长数百人闻之,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夏这次交兵历时两年多。初时,元昊多次取胜,亦有掠获,但兵员亦死伤过半,国力日匮。后来韩、范合力防御得宜,人心倾归,元昊亦不敢轻易骚扰边境。故边民歌曰:“军中有一韩,西夏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夏惊破胆。”

迫于形势,元昊遂向宋请和,宋也恐夏辽联盟势盛,故准议和。恢复互市,使北宋王朝西北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安宁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