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87

第187章 礼义治人廉耻立人

《管子·牧民篇》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说:“善乎,管生之能言也。”他针对冯道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君”的变节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他说,礼义是治人之大法,廉耻是立人之大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若如此,则祸败乱亡。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未亡者乎。生于明清交替之际的顾炎武进一步指出,无耻是不廉的根源,士大夫无耻就是国耻。清朝的雍正皇帝也很赞赏管仲的这四句话,并以此得出结论,治国必先治吏。

古之先贤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说四维如果不张,这个国家就只好灭亡。这说得多么深刻,多么尖锐,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试想一个政府的官员如果个个无礼不义,寡廉鲜耻,贪得无厌,生活奢侈糜烂,他们不但不能当一个政府官员,就连起码做人的标准也失去了。从生活上的腐化堕落,必然形成政治黑暗。由此必然会引起群众公愤,最后导致国家贫弱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