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21

第21章 功高位显不居华丽宅第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许多功高位显的将军和官吏,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堪为当代和后世的楷模。这里只记述霍去病、赵云、姚崇和于谦不居华丽府第事,作为借鉴,供人们学习。

霍去病,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他生活在我国西汉武帝刘彻时期。当其时,匈奴经常扰乱边界,杀戮黎民百姓,掠夺财物。故为维护边界安定,西汉王朝和匈奴频繁发生战争。

汉武帝一改过去屈辱的和亲政策,曾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霍去病曾六次出击匈奴,每次都给匈奴以重创。如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万骑北击匈奴,出陇西、北地,深入二千里,夺得了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又以数万骑,入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惨重。汉武帝以卫青出定襄郡,霍去病出代郡,各将骑五万,步兵数十万,另有志愿从征十四万匹马,粮食辎重不计在内。卫青大破单于军,北至寞颜山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南)而还。霍去病出代郡二千余里,大破右贤王军,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呼伦湖和贝加尔湖)而还。从此匈奴北徙漠北,西汉王朝东自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以六十万吏屯田,加强防守,因而使边界出现了安定景象。

汉武帝以霍去病出击匈奴有功,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又为他建造府第。他谢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这话是出自一个二十多岁青年将领和封建公侯之口,其风格、其精神是多么感人啊!

三国时,刘备既定益州,想以成都的部分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根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赵云别传》)刘备采纳了他的意见,使益州人民欢心,社会稳定。这说明赵云既是勇冠三军的将领,又是具有高风亮节、治国安邦的能臣。

唐玄宗李隆基即粒后,任用姚崇为宰相。姚文武全才,通达知变,处事果断,以身作则,成为朝官的表率。他官至宰相,却在京城没有居第,而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寓居罔极寺歇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姚祟卧病,玄宗为了便于询问政事,特旨让他居于四方馆。姚崇认为四方馆华丽雄伟,不能居住。这足以说明,姚崇不仅是玄宗朝的贤相,而且是清廉俭朴的楷模,其精神诚为为官者的表率。

明代于谦曾抵抗瓦刺军入侵,保卫北京,立下了大功。明景帝朱祁钰赐予宅第,他在《辞钦赐宅第疏》中说:“朝廷多事之秋,非臣子安居之日。”他在奏章疏中还说,近年来,身患气喘,行动迟缓,要求让他住在内阁值班房内,以便晋谒皇上,处理朝政。他处处以国事为重,这种精神就更为可贵了。

以史为鉴,看社会、看整个人类历史,似以上四公风格的人太少了,更多的是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居第要豪华、要多占,住宅一套不行,要占二三套,更有甚者如胡长青之流的腐败分子,还要给其包养的“二奶奶”弄上一套豪宅。不过这也没有多大意思。这些人最终还是被送上了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