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24

第24章 苏武的气节

苏武,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派使者来西汉求和,还把以前扣押的西汉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善意的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古时出使者的旌节,带着副使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西汉扣留的匈奴使者,并送上礼物,等候匈奴写信让他回去复命。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岔子。

原来苏武没到匈奴前,有个西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后投降了匈奴。单子很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因他原来跟张胜是好朋友,就偷偷和张胜商量,想杀掉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表示同意,没想到虞常的阴谋败露,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出同谋者。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张胜才告诉他。苏武感到事态的严重,就说:“要是虞常招供和你同谋,叫咱们都去受审,岂不是给朝廷丢脸吗?”说着就要拔刀自杀,张胜和常惠很快夺取了他的刀,把他劝住了。

以后发生的事情完全是人格气节的考验。虞常受尽种种酷刑,被打得皮开肉绽,只承认跟张胜是好朋友,说过话,死活不承认和他同谋。无奈,卫律把虞常定成死罪,砍了头。虞常先前投降匈奴,是叛变行为,但这次却宁肯自己死去,决不连累别人,还算有人格和气节,比他的上司卫律强多了。副使张胜呢?经不起卫律的威胁利诱,贪生怕死,露出了叛徒的嘴脸,投降了匈奴。

卫律又来劝苏武投降。苏武说:“我是朝廷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世呢!”说着就拔出佩刀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伤,昏了过去。卫律赶快叫人给他救治,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敬佩。等苏武的伤痊愈了,又叫卫律劝降他。卫律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很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先生如果能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去送死呢?”

苏武听后愤怒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朝廷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像你这个厚颜无耻的汉奸,还有什么资格来和我说话!”

卫律、单于见劝降不成,就把苏武押到地窖,不给吃喝,想用人身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过了几天,他们见折磨没用,就把他放出来,又以封王来利诱,苏武还是不答应。单于就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牧羊。苏武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海,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一些皮带和羊皮片硬啃着充饥。在那茫无人烟的世界里,惟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他拿着旌节放羊,总想着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子久了,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老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自知再没有力量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这时汉武帝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昭帝刘弗陵也派使者到匈奴,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宣称苏武已经死亡。以后西汉使者通过苏武的随从常惠了解到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就向匈奴单于说,我朝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吓了一跳,他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心感动了上帝,连大雁也给他传送消息呢!这样几经折腾,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才放回了苏武。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折磨,回到长安的时候,迎接他的人民,见他白胡须、白头发,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是个不届节的使者。两千多年来,我国无数小说、戏剧都在歌颂苏武忠于祖国、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文天祥《正气歌》里就有“在汉苏武节”的话,这种高尚风骨应该永远宣传,以伸张正气,激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