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34

第34章 刘备识己识人

我国古代先贤有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的话,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而刘备在这两方面都可以说有独到之处,对自己,如他所说:“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对别人,经三顾茅庐,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便得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他说到做到,在三国纷争中。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才使自己及其集团成员由无立足之地而取得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他虽和关羽、张飞是结义兄弟,情同手足,但对关、张的优劣也了如指掌,并不掩饰其缺点。当时“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因而常告诫张飞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仍不思改过,后被帐下将士张达、范彊所杀。这个结局果如刘备所言。对马谡,刘备认为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任”。诸葛亮不以为然,于后主建兴四年(公元226年),与魏争战中,用马谡督军,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指挥失宜,为魏将张郃所破,故有街亭之失。后诸葛亮虽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三等,但给蜀汉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留给后人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引文见《三国志·蜀书》)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遇到识己识人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到识己呢?那就是要经常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刚愎自用,虚怀若谷,不固执己见,不爱面子,克服虚荣心,知错就改。识人呢?就是要经过长期的考察,不仅察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绝对不能凭印象,以一时一地的片断事实,给人妄下结论,更不能以私心杂念和某种偏见,判断人、识别人、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