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47

第47章 少数民族政治家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契丹人,其八世祖突欲,即辽朝开国帝王阿保机的长子,曾封东丹王。耶律楚材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医卜、释老诸学,并通晓音律,工书画,多才多艺。初仕金朝,后归成吉思汗,先后辅佐成吉思汗与窝阔台三十余年。长期任中书令,被窝阔台称作治理天下的“良匠”。蒙古帝国初创时期,政体、法令、制度都由耶律楚材一手勒画,始成规模,并逐步完善。

耶律楚材深谙治国方略,仅举几例。首先,他建议推行赋税制度,以解决国家的财政紧缺问题。蒙古人的传统生产方式是放牧牛羊,娴于畜牧而疏于农耕。公元1229年窝阔台刚即位,大臣别迭等人就献策说:“汉人对国家毫无用处,不如统统赶走,将其耕田变成草原,让我们的百姓去放牧。”耶律楚材深知废耕为牧为误国之道,遂向窝阔台提议说:“陛下将南向伐金,兵费从何而来呢?以臣估算,如向汉民征收赋税,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可足兵用。何以说汉人无补于国呢?”两年后,燕京等十路课税所得金银粟帛与原估算相符,窝阔台高兴地对耶律楚材说:“卿不离朕左右,却能使国家财用充足,南国大臣还有像你这样能干的吗?”

其次,阻止屠戮百姓。蒙古铁骑,剽悍而野蛮,以嗜杀著称,征人城郭,稍遇抵抗,即屠戮全城,以致“血流有声,鲜有孑遗”。公元1232年,大将速不台率兵攻打金朝都城汴京,相持日久,伤亡惨重,遂奏请城破之日,尽屠汴人。耶律楚材得知后,立即谏止,指出征战的目的在于获得土地和人民,若得地而无民,地亦无用。窝阔台遂下令:“只罪金朝皇室,其余一概不准擅杀。”汴京城中百姓一百四十七万余人,因此得以活命。

再次,在健全法制方面尽了大力气。他根据蒙古帝国不完善的法典提出了十八项建议,诸如非奉玺书,州县不得妄自征发;死囚,亦得奏准方可行刑。对权贵恃宠,为所欲为,违法乱纪等,必须绳之以法,严惩不贷。

据此说明,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都是有重要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