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46

第46章 欧阳修抨击高若讷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主张革新的范仲淹代理开封知府,他见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随意进退官员,败坏了朝政,就给皇帝送上“百官图”,进行揭露。这就触怒了吕夷简,被加上“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的罪名,贬职江西饶州。这在当时的朝臣中,引起了极大的不满,先是尹洙、余靖上疏谏阻,也同时被贬。这时身为谏官的高若讷,不仅不能秉持公论,也不保持缄默,反而趋炎附势,落井下石,大讲范仲淹的坏话。

时任馆阁校勘(掌管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官员欧阳修气愤已极、忍不住仗义执言,写了《与高司谏书》,揭露了高若讷的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看风使舵的嘴脸。这封信语言明快流畅,词锋锐利,体现了作者的是非立场,是一篇“雄辞宏辩,快如轻车快马之奔驰”(王安石语)的美文。用语不但没有过直过火过硬的毛病,而且带有从容不迫的特色。它是一位年仅三十岁人的手笔,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为使人们看到欧阳修言词之锐利,不怕贬官、不怕杀头的高贵品质,仅录其中两段,作为我们的借鉴。

“前日又闻御史台膀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余靖字)贬官,师鲁(尹洙字)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臂释然知希文(范仲淹)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后来高若讷把此书信奏给宋仁宗,欧阳修因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八九年后才复官。

细读此文,感到任何一个朝廷、政府,如果能有人像欧阳修抨击高若讷那样,秉公直书,无情揭露时弊,那坏人坏事就没有藏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