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60

第60章 王安石忧病而死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因博闻强记,善写文章,早年即有盛名。考中进士后,曾做过幕僚、知县、通判、知州、提点刑狱等,多有政绩。宋神宗赵顼即位,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官至宰相,封荆国公,所以也称他王荆公。

王安石在长期的从政实践中,看到当时北宋的冗官、冗兵、冗费惊人,因而造成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给宋仁宗上书主张变法,实现“富国强兵”。他认为富国就要“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临川先生文集》卷3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他还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农业生产,要抑制土地兼并,即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因为兼并不仅会使农民离开土地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大地主土地的膨胀也影响到国家收入增加。因此,他主张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即推行以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为内容的变法。

新法后来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得以推行。它对发展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却触动了大地主、大商人及高利贷者的现实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当时朝臣反对新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吕公著、赵忭、范纯仁等。后族和宫廷中的许多人也反对新法。他们攻击说,新法破坏了祖宗留下的制度,扰乱了天下,弄得人心惶惶。王安石则据理驳斥,对反对派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宋神宗一死,十岁的哲宗赵煦即位,由祖母高太后临朝听政,公元1076年,她把当了六年宰相的王安石赶下台,立即召回被贬到洛阳的司马光当宰相。司马光执政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推行了十六年(公元1069——1085年)的新法全部废止。这件事发生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史称“元祐更化”。其年四月,王安石在江宁(今南京市)得知新法被全部废止,十分惊愕。不久,这位中国11世纪的大政治家忧病而死,时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