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07

第7章 说服力极强的谏言

《战国策·齐策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战国中期,齐宜王欲出兵攻魏,大臣淳于髡为劝阻宜王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韩子卢是天下的好狗,东郭逡是海内的狡兔,一次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绕山转了三圈,越过了山头追赶了五趟,前边的兔子力气用光了,后边的狗再也跑不动了,都累死了。有个农夫走过来,不费力气地把它们捡了去。”淳于髡接着说:“如果齐魏长期争战,相持不下,弄得士兵筋疲力尽,人民贫困不堪,那时强大的秦国、楚国就会像那个农夫一样乘机从中获利。”齐宣王听了,立即打消了进攻魏国的念头。

《史记》还记载,齐威王常作长夜之饮,只委政于大臣,自己不理国事,使齐国危在旦夕,淳于髡以同样的幽默方式,讽谏其乃罢长夜之饮,律己严法,国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使齐国大治,诸侯不敢加兵于齐二十余年。

《史记·滑稽列传》把淳于髡写在第一位,说他“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他以寓言形式对齐宣王的谏言幽默策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国君因而立即接受采纳,才使齐、魏两国免除了一场战争灾难。

淳于凳讽谏齐国君主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必须君明臣忠,必须臣子善于进谏,君王勇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