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72

第72章 失败的英雄项羽

英雄从字义上讲就是出类拔萃的人。项羽算不算这样的人物?算。他才气过人,力能扛鼎。

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乃学兵法。

初,他拔剑斩会稽首,得精兵八千人。

楚秦两军相遇,诸侯多观望,他率楚军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拔山倒海之势,大破秦军,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人人畏服。

他身经七十余战,战术上失误很少。

垓下虽败,但那气吞山河的气概,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他脱围走到乌江,却值乌江亭长,泊船岸旁,请项王上船渡江。项王笑对亭长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行,今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我,我有何面目相见哩。”接着又令步卒将乌骓马予亭长作为回报。这时汉兵又至,项王又鼓勇再战,连毙汉兵数百人,自身亦受十余创。他猛见汉兵中一人是吕马童,凄声与语道:“汝不是我旧友吗?我闻汉王悬有赏格,得我首级,赐千金,封邑万户,我今就卖情与汝吧!”说毕就用剑自刎,终年三十一岁。他死的悲壮英烈,丝毫没有那苟活独存的懦夫气概。

对于他的死,一般都认为是垓下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的。其实从项羽起兵以来的作为看,他可能是想尽快结束战乱而自刎的。如“鸿门宴”化干戈为玉帛,尽量不使矛盾激化;送还刘邦的父亲妻小,不想结怨更深;以鸿沟为界,不想再征战;垓下兵败后,本来可以回到江东去,聚集力量,东山再起,但如果这样的话,楚汉争夺征战还得延续下去。

陈平、韩信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是匹夫之勇,指的可能是有勇无谋,没有政治头脑,总体战略错误不少。他想结束战乱,但不是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实现,而是想回到战国时期那种诸侯割据的政治形态上去,这无疑是开倒车,是历史的大倒退。特别是在用人上,韩信、陈平他不能用,最后成了刘邦手下的战将和谋士,成了他的掘墓人。他与范增也没有共事始终,也是铸成“别姬”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英雄须有勇,更须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