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92

第92章 西夏帝国的末日

西夏帝国为羌族的一支党项族所建,称党项羌。南北朝时期,党项羌居住今青海东南部。唐初,党项羌各部散居在东至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以北)、西接叶护(今新疆)、南界春桑(今青海南部果洛自治州)、北邻吐谷浑(今青海北部)这一广大地区,各部互不统属,其中以拓跋氏最强。唐太宗时期,党项羌各部酋长先后归附唐朝,唐以其地设都督府州管辖,并赐拓跋酋长李姓。唐玄宗时期,吐蕃强大,党项羌逐渐迁往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唐末黄巢起义军攻人长安,居住在宥州(今内蒙鄂托克旗)的党项羌首领拓跋恩恭率众参加镇压黄巢起义,因功晋封夏国公,遂有夏(今陕西靖边)、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静(今陕西米脂西)五州之地。五代时期,中原混战,无暇顾及,党项羌乘机进一步发展势力,中原王朝对其多采取笼络的办法,赐以官爵,力求相安无事。拓跋部以夏州为中心,设官署,征赋税,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宋朝初年,与党项羌保持着友好关系,其首领李彝兴死,宋追封为夏王。宋太宗时想消灭夏州割据势力,迫使其首领李继捧入朝献出五州之地,李继捧族弟李继迁起兵反抗,并采取了联辽抗宋的策略。李继迁死,子李德明仍利用辽宋矛盾从中渔利,宋以他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赵,封西平王,年年赐给大量的银绢、茶叶;辽则封其为夏国王。

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继位。因不甘心臣服于宋,遂于公元1038年建国称帝,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国号大夏,因其位于北宋以西,故史称西夏。疆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关,南临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辖境几近四十万平方公里,拥兵五十万。

西夏建国后,加紧对外扩张,而北宋的腐朽无能和妥协让步,更加鼓励了元昊侵略野心,宋夏之间战端迭起,宋军往往惨败。公元1040年三川口(今陕西延安市西北)一役,宋军万余被击溃,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在同年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北)战役中,宋将任福等战死,士兵死伤万余。公元1042年定川(今宁夏固原西北)战役,宋军将领葛怀敏战死,大批士兵被俘。

宋朝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屡遭惨败,损兵折将,满朝震骇;而元昊虽屡次获胜,却也多有伤亡,财力也发生困难,老百姓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深为不满。于是,宋、夏于公元1044年议和:宋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帛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夏对宋称臣,宋册封元昊为西夏国主。从此,北宋与西夏之间长期未再兵戎相见。

这个曾使宋王朝筋疲力尽的顽强小国,在公元Ⅱ227年和蒙古铁骑进行了惨烈的战斗。他们顽强拼搏,寸土必争,房屋城市被烧掉后,即转入地洞,继续顽抗。然而勇敢和信心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要素,在战士死尽、白骨蔽野的情势下,不能不屈服,最后一任皇帝李睍投降,铁木真立即把他处斩,李姓皇族全部被屠。至此相传十帝、延续一百九十年的西夏帝国只好灭亡,别无选择。据我国学者考察,西夏王朝内亡于自己的腐败,外亡于蒙古人的铁蹄。西夏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