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27009900000030

第30章 豆(3)

豆沙是主要的馅料之一,很多美味的食品都会用到,例如月饼、元宵、粽子、包子、冰激凌等。

营养价值

豆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钾、磷、钠等矿物质。一般豆沙的原料有绿豆、红豆等。

饮食宜忌

每餐30克。因含有较多的淀粉,一次吃得过多会导致腹胀。

豆沙的制作工艺繁杂,可以选择市场上出售的豆沙制品,加入桂花、玫瑰、薄荷、葡萄干等,即可调出不同风味的豆沙馅料。

黄豆含高油脂成分,不宜做豆沙。

■ 豆 角 ■

豆角,又叫菜豆、四季豆、架豆,也有的地区称其为扁豆。无论单独清炒,还是和肉类同炖,亦或是焯熟凉拌,都很合乎人们的口味。

营养价值

豆角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能健脾胃,增进食欲。

食疗功效

中医认为,豆角有调和脏腑、安养精神、益气健脾、消暑化湿和利水消肿的功效。夏天多吃一些豆角,有消暑、清口的作用。

饮食宜忌

女性白带异常、皮肤瘙痒、急性肠炎患者特别适合食用。每餐50~70克。

烹调前应将豆筋摘除,否则既影响口感,又不易消化。烹煮时间宜长不宜短,要保证豆角熟透。

豆角,特别是经过霜打的鲜豆角,含有大量的皂苷和血球凝集素。食用时若没有熟透,则会发生中毒。经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即可恢复健康。

为防止中毒,豆角食前应加以处理,可用沸水焯透或热油煸,直至变色熟透方可食用。

■ 黄豆芽 ■

黄豆芽,又名金钩,是黄豆种子的芽。青豆芽、绿豆芽等都和它同属一类。

当今世界天然、健康食物引领风骚者之一,就是豆芽菜,特别是金灿灿的“如意菜”——黄豆芽。

营养价值

由于酶的作用,黄豆在发芽过程中,更多营养元素及矿物质元素(钙、磷、铁、锌等)被释放出来,利于人体吸收。

食疗功效

与黄豆一样,黄豆芽也有滋润清热、利尿解毒之效。如因热症导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者食用,能起到清肺热、除黄痰、滋润内脏之功效。

春天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多发季节,春天多吃些黄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

黄豆芽能减少体内乳酸堆积,治疗神经衰弱,消除疲劳。黄豆芽中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能诱发干扰素,增强体内抗病毒、抗癌肿的能力。黄豆芽还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防止小动脉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压。

黄豆芽还是美容食品,常吃黄豆芽能营养毛发,使头发保持乌黑光亮,对面部雀斑有较好的淡化效果。吃黄豆芽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贫血等大有好处。

饮食宜忌

每次50克。盐类结晶较多者,不宜多食。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是以激素和化肥生发的,含有一种氮化合物,它能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长期食用会使人患癌症。

在生发黄豆芽时,注意豆芽不要生得过长。发芽3~4天的豆芽菜中,维生素C、氨基酸的含量最高,此时豆芽长度为3~4厘米,口感也特别好。若过了这一阶段,豆芽发得越长,其有益成分损失得越多,营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烹调黄豆芽切不可加碱,要加少量食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生素B2不受损害。烹调过程要迅速,或用油急速快炒,或用沸水略焯后立刻取出调味食用。

有的豆芽看起来肥胖鲜嫩,但有一股难闻的化肥味,甚至可能含有激素,千万不要食用。

■ 绿豆芽 ■

绿豆芽,又称银芽。食用芽菜是一种新时尚,芽菜中以绿豆芽最为便宜,而且营养丰富。绿豆芽也是自然食用主义者所推崇的食品之一。

绿豆芽所含的脂肪及热量低,含水分和纤维素多。常吃绿豆芽不仅可以减肥,而且对健康十分有益。

营养价值

绿豆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可以重新组合,使绿豆中较为缺乏的氨基酸大幅度提高,并使氨基酸的比例更适合人体需要。

绿豆芽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含量都非常丰富,具有减肥食品的高水分、低糖、低脂肪的特点。

食疗功效

常吃绿豆芽,能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洁齿,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临床上用绿豆芽煎汤治疗疖疮、烫伤等外伤感染。

绿豆芽中含有的核黄素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还能调五脏、通经脉、解诸毒,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绿豆芽可预防直肠癌和其他癌变,对长期吸烟者尤具防癌作用。绿豆芽富含膳食纤维,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预防消化道癌症的功效。

绿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治疗坏血病很有益处。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因无意中吃了受潮发芽的绿豆,竟治愈了困扰全军多时的坏血病。

饮食宜忌

每餐30克。非常适合制作家常菜,或凉拌或烹炒。经常食用绿豆芽有助于消腻、降脂。

烹调绿豆芽时最好加点醋,这样可使蛋白质尽快凝固,又可防止维生素B流失。炒豆芽时应热锅快炒,以保持水分和维生素C。

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中和它的寒性。烹调时油盐不宜太多,要尽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点。体质虚弱者不宜多喝绿豆芽汤。绿豆芽膳食纤维较粗,不易消化,且性质偏寒,所以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久食。

■ 豆 腐 ■

豆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品,人们把黄豆加水发涨,磨浆去渣,煮熟后加入盐卤或石膏,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就做成了豆腐。

在《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豆腐都有记载。中国人首开食用豆腐之先河,在人类饮食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功。

豆腐不仅味美,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五代时,人们就称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

营养价值

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豆腐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食疗功效

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赤眼、消渴,解硫黄、烧酒毒等。

豆腐可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豆腐还有抗氧化的功效,所含的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不被氧化破坏。如果经常食用,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管系统被氧化破坏。另外,这些雌激素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的保护神。

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比起吃动物性食品或鸡蛋来补养、健脑,豆腐都有极大的优势,因为豆腐在健脑的同时,所含的豆固醇还抑制了胆固醇的摄入。

豆腐中的大豆蛋白可以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所以大豆蛋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保护了血管细胞,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饮食宜忌

豆腐是老人和孕、产妇的理想食品,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对更年期女性、病后调养者、肥胖者和皮肤粗糙的人有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者也很适合食用。

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老年人和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低碘患者更要少吃。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豆腐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蛋氨酸,搭配一些别的食物如鱼、鸡蛋、海带、排骨等,便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利用率,而且味道更加鲜美。

豆腐常与其他蔬菜搭配烹调,但要注意豆腐忌配菠菜、香葱。这是因为豆腐与菠菜、香葱一起烹调,会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草酸钙,容易形成结石,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