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自设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想生活得轻松快乐,就要让自己有个好心态,想有个好情绪就要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包容。宽容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1.宽容是一剂良药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怒恨的心理。”拥有了一个宽容的心,就拥有温暖的阳光,拥有了永远的晴天,也拥有了整个世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怒恨的心理。”宽容之心是品质高尚的体现。但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却要替他掩饰几分,这似乎就与人们惯用的处世原则相抵触了。明人吕坤认为这样浑厚地待人,可以使自己胸怀宽阔。
宽容是什么?它是一种人性的力量,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人从呱呱落地,就开始与周围一切打交道,直至闭眼离开这个世界,一直处于社会这个大群体和自己身边的小群体之中。如果我们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和一时之此长彼短,便将这“白驹过隙”的一瞬间匆匆交付,实在有些得不偿失。因为一个“苦大仇深,嫉恶如仇”的人,他自己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宽容是在人际交往持以包容、宽厚的态度。宽容,视之为美德,是人格中闪闪发光的一束。宽容,就是容忍别人不经意的触犯,包括态度上的不恭谨,接受和自己观念相左的意见,常常想到他人的优点等等,如此为人处世,宽容,体谅,在许多时候是非常需要的。有了它,就可以在许多时候互相的通融。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在稳定中更加密切。
古人教导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如履薄冰,要谨言慎行,说的也许就是不要指望别人无端宽恕自己的过失,过失就是过失,即使别人宽容,也不能说它就不是过失。一个好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人好,二是原谅别人的缺失。然而人好是根基,而且只有“好人”才有权利对别人采取“恕道”。假如一个人不怎么好,太毛躁,太缺乏诚信,即使别人因为不屑和善良时时宽容你,终究还是会陷入不被宽容的境地。更多的时候,不要太指望别人来宽容自己,而应该学会宽容别人。
成大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侵害了另一个人的利益之后,对方一定会批评和反击,这时候别指望别人对你能有所宽容。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如果认为别人都会宽容自己,视别人的感受为无物,无异于给自己开了一张胡作非为的通行证。如此,久了,一定会碰壁,一定得不到宽容。宽容常常是这样发生的:你对别人宽容,别人在以同样的态度对你,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提前透支了别人的善意,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宽容。“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样的话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人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很需要找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语言,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不过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于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于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目的要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着他就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于是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已经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不过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信,请罗纳去看他。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是凡夫俗胎,而且,都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也难免会与人产生矛盾,也会时时遇到与我们的意见相左者,一时失误者。假设我们永远正确,我们还是应宽容些,因为指责他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何况我们根本不可能时时正确、事事正确。尖酸刻薄虽不是什么大错,但终归是人格上的缺陷。
伏尔泰说过:“宽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让我们相互原谅彼此的愚蠢吧,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也要宽容他们。
胸襟开阔者能成大事,大度者精神舒畅,生活也会轻松愉快。多一份宽容的胸襟,就会促使很多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宽容的一种境界。拥有了一个宽容的心,就拥有了一个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就拥有温暖的阳光,拥有了永远的晴天,也拥有了整个世界。
2.宽容他人,快乐自己
平心静气,学会宽容他人,给别人以清净,给自己以安定,减少怨恨,增加友情,这样才能更加健康。
在传统观念中,宽容向来被视为一种美德,但是,现代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宽容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它还是一种保持心理卫生的心理健康之道。有的心理学者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宽容是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人生在世,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与之交往的人中肯定会有不合其胃口的人,所以,有怨恨、愤怒等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宽容则会使一个人尽可能少生气、少发怒,把你的生气频率、发怒频率降到最低点。越是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越要学会宽容。
意愿及活动遭到挫折而产生的粗暴情绪,可以分为愠怒、愤怒、大怒和暴怒等,这些都是有害健康的不良情绪。在两千多年前,对心理治疗有所研究的中国古医书《内经》认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人在愤怒时会导致精神紧张,而精神紧张则会分泌毒性荷尔蒙,生成活性氧。这个活性氧生成的老化物质可能引起动脉硬化,也会侵害健康因子,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现在已知与活性氧有关的疾病有动脉硬化、癌、脑溢血、心肌梗塞、胃溃疡、过敏等。
人一旦受到斥责或生气,心里窝火或烦躁不安,过氧化氢就会与体内的盐分结合,产生漂白粉,而漂白粉对人体来说则是剧毒物质。例如癌症:活性氧与水结合后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与氨结合在一起,就会变成单氢胺,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而生闷气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医学家总结出了八大条:
(1)危害皮肤。可引起神经皮炎。
(2)危害神经系统。干扰神经引起失眠。
(3)危害内分泌。可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
(4)危害肾脏。逆气冲肾脏,会出现肾衰、尿频。
(5)危害心脏。滞气不出,侵入心脏,易引起心跳加速。
(6)危害肝脏。容易造成肝郁不舒,肝气不顺,肝胆不和。
(7)损害呼吸系统。会引起气促、胸闷、气逆、咳嗽和哮喘等疾病。
(8)危害消化系统。气满肠胃后不知饥渴,气滞于胃,使消化系统停止蠕动。
宽容能够让一个人避免发怒或生气。为了证明宽容对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有关专家做了一个试验。专家要求接受试验的人先用宽容的态度来回忆一个使自己受伤害的情景,然后再用非宽容的态度来回忆该情景,每个过程都持续相同的时间。结果发现,在非宽容期受试人员的平均心率从每4秒1.75次的基础值增加到每4秒2.6次,而血压在4秒一个周期则升高了2.5mm/Hze而受试人员在宽容期的心率及血压则是下降的。
另外,美国史丹佛大学所做的《史丹佛宽容计划》发现,参加这一计划的人员中,70%的人表示受伤害的感觉降低了;20.3%的人表示因怨恨而带来的身体疼痛、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减少了。
由此可见,科学家为“生气是在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找到了科学依据。既然,生气对自己毫无益处,而宽容反而对自己有好处,那为什么不宽容他人以快乐自己呢?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士张英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在老家桐城修建宅院时,与邻居发生地界纠纷。此时的张英还在京城任职,于是家人快马加鞭送信到京城,希望张英能动用手中的权力“教训”邻居。
张英并没有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做,而是作了一首诗回复家人,诗是这样写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这首诗后,马上后退三尺,邻居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也后退了三尺,彼此相让的结果是,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就此形成。
古语有云:“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试想,如果张英是一个“鄙者”,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做,凭张英的势力是能“摆平”邻居,但他家从此也就与邻居结下了仇恨。邻居之间可以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此后的日子里,两家人相见难免不会在心里有一股怨气,长期下去,不论是张英家还是他的邻居,身心健康都会受影响。并且父辈结下的仇怨,一般都会传至下一代,这样一来,张英留给子孙的就是仇恨以及仇恨造就的狭隘。
然而,张英不是“鄙者”,也不是狭隘之人,他的宽容之心带动了邻居的宽容,在两家的宅院之间形成的是六尺宽的小巷,而这窄窄的六尺小巷,却造就了两家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心胸。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雍、乾三朝天子皆为官的清朝名臣张廷玉,即是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在康熙时即中进士,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期被加太保;张英的二儿子也是进士及第。于是,关于张英一家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可以说,张英的后代有如此作为,与张英宽容待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家教不无关系。
宽容是一种对事对人的洒脱的人生态度,它不同于忍让,因为宽容的人的内心,从来就不曾有过怨恨,而忍让则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在怨恨发泄出来之前将其化解掉。可以说,宽容的境界比忍让更高一层。人生在世,只有多宽容,才能多快乐。
3.顺其自然,让心胸更宽
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一直在讲“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适当的进行调节,才能宽阔心胸,平静心态,得到健康的身心。
人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有时为帮助他人而迟到了,助人为乐出现了错误;家庭中有矛盾,朋友间有误会。人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应该怎样排除这些不良情绪呢?
其实,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一直在讲“顺其自然”。因为顺其自然是消除不良情绪的好方法。经过长期的研究,根据此原理,就有“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的学者森田正马于1920年前后所创造的,这个名称是森田正马的学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它是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形成的,其宗旨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充分发挥人类所具备的那种促进痊愈的自然能力,因其理论及实践都有别于西方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等,可以说是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心理治疗方法。
大多数神经症者都有很强的精神内向性。所谓精神内向是与精神外向相对而言的,即精神内向者往往过度关注自身,异常关注于自己躯体方面的病痛和精神方面的不快感觉,而过多的关注带来的就是过分的忧虑和担心,这就是“自我内省式”的束缚。与精神内向者相对的精神外向者,则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自身之外,趋向于追逐外界的明确的现实目标,这种人对外界事物兴趣浓厚、热情,对外界的关注,使得其很少关注自身躯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不悦。正像弗洛伊德所说的:“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易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会得神经症。”
森田正马本人也是一个长期深受神经症折磨的病人,他在少年时期就患上了死亡恐怖、神经衰弱等神经质症,这也是他投身于心理学的重要原因。森田正马对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治好了他自己的神经质症,也为很多心理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并且为后世留下了这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森田正马认为,对于精神内向的人来说,很容易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即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步强化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烈起来。可以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例如神经性头痛,由于过劳或紧张会因头部有异常感觉,而使本人的注意倾注于此,注意与感觉的相互作用越发引起敏感,即便是过劳或紧张情况早已消失之后,由于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会遗留下痛苦的感觉,形成习惯性头痛。这也就是森田正马常说的“疑病症”。
森田正马指出,人人都有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怖,即都希望健康地生存;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希望向上发展。但是这种欲望在精神内向的人那里被苛求完美化,其表现是:在完成自己生的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容忍丝毫的缺陷,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并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由于克服这种焦虑的愿望很强烈并由此形成的思想矛盾。此外,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欲望与对死的强烈恐怖也是成正比的。这就好比是越是渴望成功就越害怕失败,越害怕失败就越不敢去行动,而对成功的渴望与不行动就产生了一种心理矛盾,这时,焦虑等情绪就会随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