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妒忌是人普遍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趁着它还只是我们心灵里的小小“毒瘤”,我们就要赶快诊治它,以免它发展下去,成恶性“癌变”。嫉妒这种不良情绪积压得多了,往往会因一个偶然因素或特定场合“以歪曲的形态炸开来”。公孙子都竟会暗箭伤人,就是例子。留美学生卢刚开枪杀害自己的美国导师和中国同学,也是强烈的嫉妒心使他丧失了理智。
塞涅卡说:“拿自己的命运与别人的幸运相比,是一种自我折磨。”的确,妒忌这种消极的、不良的病态心理平时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备受精神折磨,生理上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腰痛,背痛等等。事实上,当真正的灾难降临于他们时,最见效的安慰恰恰是想到了还有比他们的遭遇更不幸的人;其次,是想到了那些与他们处于相同命运的人——这些人分担了他们的不幸和灾难。
要克服嫉妒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待他人要宽容。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小心眼”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如果能善于容人,就不会出现事事斤斤计较,惟恐委屈自己的嫉妒心理了。做人无私,胸怀宽广,坦诚处事,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才能避免沾染上嫉妒心理之病。
其二是,对待自己要客观。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那么他就很难不产生嫉妒心理。而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别人。所以平时要刻意培养自知之明的品性,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如果能够经常做到这样扪心自问和反复重新评价别人,就会迅速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战胜嫉妒心理的侵扰。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训练后,如果我们能当着我们身边的某个幸运儿的面,爽朗地或故作痛苦地高声对他说:“我好嫉妒你哟……”那就表明,我们已经战胜了嫉妒以及它带来的沮丧、失望、敌意、憎恨、羞耻、消沉等等的不愉快。我们有的是正常的羡慕,而非嫉妒了。
时刻对自己说:“他的卓越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昏头昏脑地嫉妒他人无济于事,明智勤奋地扬长避短才能挥洒属于自己的光彩。”然后,努力地提高自己。事实上,凡是能够找到自己生存乐趣和生存价值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
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是坏情绪的根源之一,你要不警惕、不痛下决心把它“割掉”,它就会“像锈蚀铁那样,以自身的气质腐蚀自己”。但丁说:“嫉妒只会拉动风箱,扇起你的叹息。”美国剧作家佩恩说:“嫉妒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落得自己活活气死,临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们难道也要让嫉妒的感情时时折磨自己吗?
4.焦虑:天会不会塌下来
文学大家萧伯纳曾说:“一个人忧虑的根源,就是有空闲的时间考虑自己是不是快乐。如果你整天都在忙你感兴趣的事情,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无聊的东西呢?”
现实社会中,总会出现很多让人烦心和担忧的事情,难免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焦虑。可是,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影响,思维就会发生紊乱,心理学上的说法是,“焦虑”。“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因此,如果真的“百思不得其解”,最好暂时不要去“解”,因为越“解”越不顺,不顾可能导致“气结”。
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完全解除焦虑,也没有这个必要。适当的焦虑能促使人采取行动。但焦虑过深过重,则会剥夺我们的快乐。如何克服焦虑,我们后面将作详细介绍。
正常的焦虑和惧怕,对于人生,是完全必要的。一般来说,有了对当前遭遇的害怕、焦虑和不安,一个人才能对此引起足够的注意,提高警惕、增强防范的意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警戒点”。只有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剖析辨认,深思熟虑,“坏的东西才会引出好的结果”。反之,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到焦虑和害怕,也就会无动于衷,不管不问,这种心理是不正常的。
要注意的是,心理正常的人遇到焦虑不安的情况,一般都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状态,很快排除困难,闯过难关,并且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下次重蹈覆辙。但是,对于那些心理不正常的人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如果遇到不如意事件的冲击,心理上就会招架不住,身心陷入过度疲惫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再发生意外的事件,他们就很可能出现心理、行为失常,严重的就可能会引起精神性疾患。
具有焦虑情绪的人,总认为“别人都盯着我的毛病”,经常会表现出退缩、依赖、害怕等心理行为,其结果常常是以失败告终,因而受到更大的伤害。
焦虑不安的心理,常常伴随着比较强烈的抑郁、烦恼和内疚等等。在生理上的表现就是,轻者常常长吁短叹,重者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闷、过度换气、心悸、眩晕、头昏、口角发麻、四肢感觉异常等。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病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特别是呼吸中枢过度敏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感受性增多。
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乔治·E·维兰特博士,曾经对204名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将近40年的追踪研究,他的结论是:能够应付日常紧张事务的人健康长寿,而常常处于紧张状态,精神压力很大的人,很容易衰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精神紧张是很重要的。
对焦虑情绪,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剖析。有的心理专家就说,焦虑情绪就像陷阱,主要有以下表现:
焦虑陷阱之一:
有的人认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实在是太笨了。这种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件事情的办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焦虑陷阱之二:
有的人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总是认为努力与回报应该相等。如果一旦遇到不相等的事情,就会愤愤不平,就会埋怨社会不公平。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公平是很难做到的。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件事也是这样。
焦虑陷阱之三:
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不断地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
焦虑陷阱之四:
有的人做事急于求成。他们做事,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很快取得所谓的成功,就会气急败坏,首先从精神上自己“打败”自己。
引起焦虑情绪的原因很多,要重视这种情绪,避免其得到极大的蔓延,以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不同的焦虑情绪,有不同的克服方法:
(1)交际焦虑情绪
在当今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智商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商,也很难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衡量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在社会中怎样与人进行交往。在社交过程中,有的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有的人则手足无措,缺乏必要的为人处世的本领。
在社会交往中,焦虑情绪常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同事焦虑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章小姐,业务能力极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工作5年,都在合资公司供职。但是,5年的时间,她竟然换过8家公司。
为什么如此频繁跳槽呢?
既不是她没有工作能力,也不是老板炒她的鱿鱼,每次都是她自动离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她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②媒体焦虑
孙女士,某部委干部,所在工作部门近年来得到政府重视,各种媒体频繁地进行采访,“上镜”的机会很多。但是,在工作中,她有难言的苦衷,因此对媒体的采访越来越反感,多次发生与记者的冲突的事情。
③谈判焦虑
有一位来自香港的老板黄先生,年轻有为,在香港曾经有过很:好的经商业绩。到大陆发展事业后,还娶了有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的霍小姐为妻。感到自己对大陆政策、风俗了解比较少,普通话也讲得不太好,因此,在商业谈判中总是害怕开口,霍小姐就自然成了他的代理人。霍小姐虽然是硕士,但毕竟经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对丈夫不敢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也颇为不满。
(2)移动电话焦虑情绪
这是一位汽车销售员的例子:
“铃…铃…铃…”,这位汽车销售员的移动电话又响了!为了牛意上的需要,他的手机都是全天候地随身携带,并保持在开机状态,生怕漏接了一个电话,少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但是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开始对手机的铃声产生了恐惧,害怕通过手机交谈。现在,他只要下了班,就一定关机,希望夜晚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宁静。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移动电话产生了极大的依赖。从表面上看,手机可以让人们掌握工作的场所和时间,不会因为时空的限制,而漏失重要信息。喜欢与人交际的人,手机不会带来种种烦恼,而对于个性上不喜欢受人束缚的人,如果因为工作的需要,被迫使用移动电话的话,可能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失调,出现手脚发麻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种人,是害怕手机信号不灵而漏掉重要信息,也可以引起焦虑。
调查资料显示,许多跨国公司员工由于过度依赖通讯设备,生活随时处在紧张状态中,只要可以顺利地从网络中获得资讯,他们就会进入兴奋状态中。如果经常收不到讯号,他们就会对工作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而引发精神焦虑的症状。
手机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对它过分依赖和过分害怕都是不恰当的。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就应该注意调整。
(3)教室焦虑情绪
大量的资料证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和工作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高度焦虑和一点也不焦虑,却没有什么好处。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什克斯·杜德生法则。
什克斯·杜德生法则认为,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与焦虑水平,呈现出倒“u”的关系。也就是说,焦虑水平越高,效率就越低,而焦虑的水平低到一定程度,也就没有效率了。因此,保持一定的焦虑水平,对提高效率是有好处的。
很多大、中、小学生都有教室焦虑情绪。这些人一旦到了教室里,心境就会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有的人甚至会产生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
克服这种教室焦虑情绪,要先端正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观念和想法,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待。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工科大学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要抢占最后一排的座位。其原因是,如果坐在其他任何一排,哪怕是倒数第二排,他也会心神不安,听不好课。学习成绩因此而受到了严重影响,从而更加焦虑。
怎样治疗他的焦虑情绪呢?
首先,可以让他想像坐在教室的倒数第二排,让他深呼吸以及自我控制,尽量放松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如果通过想像能够不感到焦虑和紧张,就可以继续想像坐在倒数第三排的情境,同时放松肌肉,每次“往前一排”,只要不感到紧张就是胜利。这样坚持下去,最后就可以消除这种恐惧了。
同时,还可以这样进行克服:开始每天上课都坐在倒数第二排。几天之后,再往前挪一排。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一般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克服教室焦虑情绪不是一件难事。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简直不胜枚举。这些焦虑就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不仅妨碍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只要仔细地分析一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等。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各种应激因素不断增加,很多人都面临着焦虑情绪的困扰。要远离这种情绪,就要避免下面几种心理倾向:
(1)自卑倾向
在人际关系方面,自卑倾向的人,常常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总是无端地认为自己的容貌、口才、表情、学业成绩、身体上的特征、体能状况等方面都不如别人。由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每当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念头就冒出来了,因而无法放松地跟人交谈、交往,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人。
在交往过程中,这种人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而同时拿别人的长处来跟自己的短处进行比较,因此他永远也无法除掉这种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应该明白,每个人从小就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正因为自卑感的存在,才激励自己去努力。但是神经质个性的人,其思考方式常常倾向于极端的负面,一般都是自我挫败,自我设限,因为自己的错误信念而吃过许多亏。
有这种自卑倾向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往,主要因素还是由于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引起的。不习惯在别人的面前表现自己或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会觉得那样将会“出丑”,给人留下笑话。
(2)过度关心自己
过度关注自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虑病倾向”。别人常常会用“怕死”“想不开”“神经衰弱”等来形容这种人。
过度关心自己的人,所产生的焦虑倾向与有自卑感的人所产生的焦虑倾向是正好相反的,也就是说,这种人把那些对外界事物的忧虑,转向了自己的身上,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十分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种人的情形,跟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所相通的地方,就是都渴求自己身体的完全健康与舒适,因此当发现到自己身体有什么不良症状时,他会感到非常紧张,而马上采取各种医疗行为。比如说有一次血压升高,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从此以后,他就可能天天担心血压会升高,天天都会测量血压,想要测定一下自己的心脏、血管的健康状况。同时还经常测量自己的脉搏、找心脏科的专家来做心电图的检查,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自己身体功能的变化。有时甚至查阅各种各样的医学资料,以便了解自己的“病情”,或是不是吃错了药,或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出现。
(3)完美主义倾向
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经常“吹毛求疵”,喜欢在鸡蛋里找骨头。由于他们过度追求十全十美,要求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不完美,因此他们常常都是忧心忡忡,焦虑感很强烈,总觉得浑身不对劲。这样的人有很多信条,比如“今日事今日毕”,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一旦遇到那些没法马上完成的事情,他们就会焦急万分。和别人一起办事,如果别人不按照他的满意标准来做的话,他也会觉得很不舒服,焦躁不安。
这种人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操纵倾向,由于具有这种个性,做起事来中规中矩、认真而负责,在不知不觉中还会把自己的身体累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