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越、老、柬、缅四国行
27016500000015

第15章 大快朵颐篇(1)

大虫的餐桌倾诉

在热闹拥挤的集市,遇见一大群又脆又有弹性,拌好各种香料的面包虫、蟋蟀和蚂蚱,运气好还能碰到清蒸出来有汤水的蜂巢幼虫,看起来如同一场没有贵重物品的展销会,可实际上这是泰国最有名的小吃——大虫子,大虫,虫子!

这些虫子不就是小时候我们撅着屁股满树林捕捉的玩伴们,小时候每到夏蝉出现的季节最乐此不疲地爬上树捉几只叫得没完没了的蝉,用拇指和食指稍稍用力挤弄夏蝉的壳就会响起一浪叠过一浪的“知了”声。儿时时光从容地一去不返,偶见吉普赛式卖货人的挑担头挂着一堆草编小笼,花几毛钱买几只蝉就惊喜地想起童年的岁月,带到公园又将它们放生。

有一年在云南最接近金三角的地区旅行时,好客的当地朋友邀约共进晚餐,当我在餐桌旁坐定等待美食出现,一盘盘油炸或爆炒的虫子就像变戏法似的摆上桌,瞬间被惊愕得魂飞魄散。擅长劝解的朋友从文化到科学营养解释了傣族自古就有的吃蝉遗风,守灯待蝉的风俗。如鬼使神差,去了翅与足的蝉,用温暖的西红柿烧煨,入口的感觉美味极了,舌头在惊慌的瞬间得到安慰,西红柿的酸甜加上肉质的鲜嫩顿时忘记食材的出处,只待咽下去时才猛然想起吃的是虫子……吃蝉的经历为后来去东南亚吃尽各种虫类种下夯实基础,曾经勾起浓浓怀旧感的大虫们,成为毫不逊色任何一道大菜的美食。

我们和食物的关系源自和食物的距离,想想那些和我们亲密无间的玩伴,在生活中逐渐消失或被遗忘,只有将记忆拉得久远些,在父辈的小吃记忆中,一盘蚂蚱加些盐和八角就能炒出香飘十里的油煎蚂蚱,在那个缺粮少食的年代,这也是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肉食。当食材选择更多靠近猪牛鸡时,这些食物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中消失,却仍在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地区绵延。在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常能见到各种类型的虫类小吃,只有泰国将虫子做得异常美味,甚至还有几个著名的食品加工厂专门做各类昆虫罐头,软炸蝗虫、油焖蟋蟀、五香龙虱、酥脆蚕蛹、蚂蚁卵等,仅此而已完全不能体现泰国美食的强大力量,泰国农业研究中心的几位食品学家还在研究哪些虫子有什么营养,是否可吃,怎么吃,适合哪些人吃。

我们对大虫的感情似乎更复杂些,要不是儿时玩伴,要不就是九寸电视机来福灵通通杀死害的恐怖记忆,时代变了,蓄备已久才呈上餐桌的蚕蛹、煎蝉和蛆虫充满喜悦地等待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鉴赏,缺了这几道菜就配不成东南亚漂亮的美食系统。

我有个朋友阿皮诺开了间意大利餐厅,他的意大利面和招牌比萨总离不开冬阴菇的影子,神秘的头牌菜则要像观天测日般凭心情由他发挥,但总算从来不令人失望。去阿皮诺的餐厅源自于想以同为异乡人的身份看待大虫,像我一样纯粹的肉食主义者,来自食物的心理平衡更胜过食物本身所拥有的平衡,那些来自餐桌上的美好光辉正浮现脑海,即使饥饿如丝也值得等待。阿皮诺嘴里哼着小调,手边夹着香烟,看看点菜单上写的几道菜,自然猜到我的心思,在不远的厨台对我扬手示意。

意大利面有很多种做法,但无论哪种做法都不适合泰国龙辣椒,从葡萄牙传来的这种小而尖的红色辣椒有无与伦比的辣,由舌头传入脑门再呛上来,瞬间就像失去意识般躁动。阿皮诺把泰国龙辣椒弄成酱汁,用酱汁隔水蒸已腌制好的龙虱,蒸熟后的龙虱混合了辣与咸。为了让龙虱与意大利面的味道既不互相排斥,又各自拥有入口后的酥脆和黏性,龙虱还要再加上绿辣椒和浅红辣椒爆炒,口味更重点还要加些罗勒叶,这样就会洋溢出沁人的薄荷味道。

阿皮诺系着挂满油水和脏渍的围裙,端着餐盘走向我,这一刻他把意大利厨师应有的风范与品格都做到极致,恭敬地站在一旁,如同肃杀前的宁静,我们正襟危坐又抵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期待已久的食物就在眼前。

这道看似不伦不类的意大利面,有了不同层次的辣气,把平衡的哲理融入其间,即使是吃不出有酸和苦,也知道它们必定悄悄存在于食材中。混合有香料的龙虱,入口有种温和的酥辣,辣味又渐渐从舌头里慢慢浮散出来;意大利面里有了罗勒叶的香气,吃起来松软有弹性,再淋上泰国特有的冬阴菇酱汁,很适合重口味的人。相信除了阿皮诺,再无人敢于尝试如此混搭风格的烹饪手法,我也极尽词汇赞扬了他的创意,直到几年后他离开清迈仍念念不忘我曾是他忠诚的吃货粉丝。

更多时候吃不到大虫,坐在餐桌前,面对法国鹅肝、法式焗蜗牛和羊肉杂碎布丁时,我会想起龙虱意大利面。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五彩纷呈地在眼前。生活是场大礼,不是吗?

迷恋是一种吞食

越南菜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热带天气火热易引起脾胃上火,在菜肴方面便形成了淡爽、清火的特色。因长期受中国、法国饮食文化的熏陶,烹饪时注重蒸煮、烧烤、焗火焖、凉拌,很少使用热油锅炒;配菜的佐料有鱼露、酸醋、香菜、香茅、青柠檬、葱油、炸干葱和花生碎粒等,做出来的菜既无油腻感又味感酸辣甘甜,清火开胃。

越南人的主食是米、面和河粉,伴餐是蔬菜、春卷、鱼等。春卷是越南中常见的一道菜,用糯米做成的春卷皮裹上豆芽、粉丝、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用油炸至酥黄。吃法是用生菜裹着炸春卷蘸鱼露、酸醋等佐料,也有不用油炸蘸作料生吃的做法。如果用米纸,薄的可以包春卷吃,厚的可以包肉、菜或其他馅蘸料吃。与春卷齐名的有名小吃还有虾饼,用加了作料的面糊裹上虾入锅油炸,吃起来香酥清脆。

越南菜对于我挑食的胃,一直是种无奈的折磨。越南饮食的分量,少得让我这样的大胃人士痛苦不堪,只能不顾淑女形象,经常要上二人的分量才能勉强填饱肚子。越南旅行,让我养成了只求吃饱而不敢求吃好的“美德”。早餐米粉或法棍,午餐炒饭或米粉,晚餐还是炒饭或米粉。大多数越南城市只提供极少可选择的菜品,而像河内和胡志明市这种可选择种类很多的城市,在街头狂吃狂喝后,最直接的结果是连续三天拉肚子。我对越南菜的无奈多过爱——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越南是亚洲最喜欢喝咖啡的国家,曾是供应法国咖啡的产地。每天泡咖啡是越南人必做的功课,咖啡馆不必有情调,但要人少,三五八人凑在一起聊新闻八卦。很有意思的是,所有人均是面朝大街而坐,完全不顾街上泛起的尘埃,这也侧面看出越南人渴望与外界紧密联系的心情。越南咖啡是滴式咖啡,用专门的器皿将磨好的咖啡用开水冲开,可以加炼乳增加甜味。法棍是越南人的早餐,是一种烤得又干又脆的长条面包,可以加馅,如奶酪或三明治、肉松等。

运气好在街头撞见推车的小贩卖的越南甜点,甜点都是冷品,有很重的椰浆香味,如黑米椰奶、香粟糯米羹、水果炸糕和蜜糕。蜜糕比较多见,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月饼,带馅的糕点。绿豆糕是常见的小吃,金龙牌最好,现在中国不少超市都可以买到这种糕点——选择旅游食品馈赠亲友就不必选绿豆糕了。

水果大餐的欲望在越南很容易得到膨胀,热带水果如阳桃、榴梿、番石榴、龙眼、波罗蜜、山竹、番荔枝、人心果等,随便逛趟水果市场就可以看见几十种水果,建议榴梿配山竹吃才能不上火。

越南牛肉河粉在街头巷尾随处可吃,分为素河粉和肉河粉。吃河粉汤底很重要,有的汤底加牛骨、牛肉、香茅熬出浓汤,味感浓郁。吃粉时,老板会端出一盘混合新鲜蔬菜,有豆芽、青菜和薄荷叶。新鲜蔬菜用来生吃,生吃青菜要蘸佐料,用一小碟盛上鱼露、酸醋和鲜柠檬汁,边蘸边吃可达到生津降火的作用。薄荷叶,味感麻口但清爽,有去油、降火的作用;薄荷叶的味道和香气并非所有人能接受,不喜其味的人最好提醒老板不要再拌上薄荷叶。河粉配有大肉,可以用薄荷叶夹着肉一块吃,也可以蘸着青柠汁、辣椒等佐料吃。

什么时候用鱼露?鱼露的功能类似鸡精,是从鱼肉里榨出来,酿造期间可谓恶臭难闻,酿好后却鲜香盈人。通常是喝汤、拌菜、炒菜时用鱼露,如果爱鱼露的味道,拌饭、吃粉也可倒点鱼露加味。

越式火锅是用酸醋做锅底,吃火锅前可以先叫河粉,过汤底捞起后,再将切得很薄的牛肉片放在锅里涮,拌着切成丝的青菜和河粉吃,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几味调料。吃火锅少不了要喝啤酒,本地啤酒和外国啤酒都有很多品牌可选择,本地品牌有Saigon Export、Saigon Lager、Bia Hanoi、333、Castel等,外国品牌有Heineken、Tiger、Carisberg等。米酒既可以用来佐菜也可以当酒喝,不过这是种不容易喝到的酒,除非去厨房问厨师要点尝尝或去越南本地人才去的老餐馆。

越南几乎所有餐馆都不提供热水服务,所有旅馆都不提供饮用水,自来水的卫生状况一直是游客们所担心的问题。街头饮用水的牌子很多,价格有高有低,可信任的品牌始终只有几个大品牌,如法国牌子La Vie,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均有纯净水牌子。市场上不乏各种碳酸饮料,但不知道是否根据越南人的口味而变得清淡,喝了很多回最后觉得总比不上自己在家喝的口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