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哈腰半垂首,怀抱琵琶半遮颜。半世韶光如梦过,未得逍遥半日闲。半烟半酒随歌舞,半似懵懂半似癫。
半字谣共享了四十个“半”字,写作者自身性格、情趣、喜好……游戏人生,语句谲奇,全在“半”字反复。
“一”的情趣
清代有一位正直的清官张伯竹,他写过一篇《禁止馈送檄》,有句曰: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反复八个“一”字,贯串了张伯竹的禁馈意志,一位公正廉洁的古代清官形象跃然纸上。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朝时,青年诗人朱庆馀为登仕途,带着自己的诗稿去见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赏识他,选其佳作26首,广为推荐。
在临试前几日,朱庆馀做诗一首《闺意献张水部》曰: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见了此诗;明白他的用意,就酬和了一首,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后朱庆馀果然登第,名满京师。
朱庆馀的这一首是“喻体诗”。诗以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自比新娘将拜见公婆,把张水部比作新郎。意思是向张水部请教,试问一下自己的作品能否受到主考官的赏识。
张籍所答一首亦是“喻体诗”,把朱庆馀比作美貌的“越女”,说他的作品“敌万金”,后来果然高就。
清廉自白
明代刘应麟,字芝阳,江西鄱阳湖人。在江苏巡抚任上告老还乡。他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体恤百姓。临走时,在巡抚衙门墙上写了一首诗,作为清正廉明的自白:
来时行李去时装,
午夜青天一炷香。
描得海图留幕府,
不将山水带还乡。
诗的大意是:我来时带来什么,走时也只带走什么,这事是有天可以作证的。我连画的海图都留下,熟悉的山水我也不带走。
拆字入俗语
蜀人杜渭江为麻城令,一日宴请乡绅,有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语二句,梅自云:
单奚也是奚,加点也是溪。
除却溪边点,加鸟便成鷄。
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鷄。
座上有毛石崖云:
年青也是青,加点也是清。
除却清边点,加心便为情。
火烧舐马路,落得做人情。
杜渭江答云:
单相也是相,加点也是湘。
除却湘边点,加雨却为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谢赠金腿
清代诗人陈斗泉为人诙谐多智。一次,有位朋友送给他一块金华火腿,这块火腿存放时间过长,刀砍不入,水煮不烂,牙啃不动。
陈斗泉枉担了受惠的虚名,没得到分毫好处,还得向朋友表示感谢,心中愤然不平,于是作做致谢道: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至一缸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病僧诗
过去出家人日子过得特别清苦,平时吃斋、念佛、练功自不必说,到了晚年,遇到生病卧床不起,更是没人照顾,那景象是很惨的。
唐朝末年,有个和尚病得很重,寺里不让他住,把他迁到附近一个破房子里。他十分伤心,在门上写了四句诗:
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
尘埋床下履,风动架头巾。
有个当官的路过这里,看到了诗,很可怜他,让寺里的和尚把他抬回去治疗。
后来,这个当官的又升了大官,来到京城,把这事报呈给皇上。于是,朝廷颁布一条命令,让天下所有的寺庙,都设置“延寿寮”,专门为和尚养病用。
隔窗望见儿抱儿
一位老人家境贫寒,妻早去世,抚养儿子,既当爹,又当妈,艰苦备尝。儿子长大,娶妻生子,将老人视为累赘,常使老人饥寒。
一日隔窗望见儿子正抱着孙子,十分亲热,老人想起过去,不觉叹道: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这首诗通俗晓畅,寓情于理,将自家祖孙三代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发人深思,催人自警。弄得儿媳羞愧难当,终于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了。
与旧相识
一妓女已从良,其旧相识约她欢会,妓赠一扇,画柳枝于上,并题诗云: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任君笑。
而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君恨我生早
一位老秀才在乡间迷路,到一家借宿,主人不肯开门,老秀才再三相求,才有一少妇开门延客,一老一少谈得十分投机,少妇乃寡居,知老秀才也是鳏居后,大有以身相许之意。秀才做诗道: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恨君生迟,君恨我生早。
寄衣
有叶正甫久客居京城,其妻刘氏寄寒衣,附以诗云:
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冬得一过。
岁岁寄郎身上服,丝丝是妾手中活。
剪声自觉和肠断,针脚那能抵泪多。
长短只依先去体,不知肥瘦近如何?
“一”字曲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写的是人生凄苦: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全曲用了22个“一”字,而不见重复,写法很奇特。
欲留清白与儿孙
明代弘治时,有名士张文渊曾做诗教子孙云:
老去不嫌粳半粥,饥未曾吃菜混沌。
好饭好羹非不爱,欲留淡泊与儿孙。
凿开石窦通泉脉,插种梅花入瓦盆。
浑紫浑红非不爱,欲留清白与儿孙。
戒子
有张总戎善吟诗,尝作《戒子》诗,传诵一时。诗云:
银灯剔尽自问自,富贵荣华有几家?
富日难消头上雪,黄金都是眼前花。
时来言语风行草,追去田园水搏沙。
寄语儿曹须努力,各人寻个活生涯。
嫁女
某翁有爱女出嫁,做诗送之云:
汝年十七去从夫,几句良言要听吾。
比似弟兄和妯娌,如同父母事翁姑。
重重姻妊原非偶,薄薄壮奋胜似无。
一做人家贤媳妇,千金难买此称呼。
临终诗
明代有武官吴东升,杭州人,年八十去世,临终做诗训子孙曰:
嘱咐儿孙送我终,衣裳棺木莫丰隆。
停尸只好径旬外,出殡须行马蹄中。
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嗜何功?
掘坑埋了平生事,休信出家吉与凶。
生来不变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生来不变色”视为“无价宝”,他写了一个童话,说百鸟仙子请客,来的是白鸭、白鹅、白鸡,只有乌鸦是黑的,白鸭等嘲笑它,乌鸦也想变成白色,百鸟仙子对它说:
身上一根毛,好比那仙草。
生来不更色,便是无价宝。
莫学丑姑娘,爱搽雪花膏。
黑白不均匀,越擦越糟糕。
白的固不坏,黑的也很好。
你若爱你黑,自然无烦恼。
淘金和选美
诗话是一种评论诗人、诗作、诗派以及记录诗人故事的着作。诗人的诗句一旦被摘入诗话并获得好评,就能扬名天下,甚至流芳百世了。
清代性灵诗派的祖师爷袁枚准备编纂《随园诗话》,以宣传他的诗学观点,消息一出,顿时热闹非凡。一方面许多人走后门,套近乎,企图将自己的诗句塞进《随园诗话》,另一方面袁枚也借此广结善缘。
袁枚中过进士,当过知县,又是诗文大家,交游甚广。有位翰林做诗喜欢标新立异,而且自视甚高,他是袁枚多年的好友,凭交情,《随园诗话》要摘录他的诗句自不待言。可是这位翰林公的诗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偏偏丑人多作怪,他的诗集竟有四十几卷之多。
袁枚是个老滑头,交情是要讲的,但摘录佳诗隽句的苦差事却不愿干,按照“有事弟子服其劳”的古训,把选诗的差事派给了门生周午塘。
周午塘忙得天昏地暗,而收效甚微,就以淘金为喻,写诗向老师诉苦:
何苦老词坛,篇篇别调弹。
披沙三万斤,捡得寸金难。
袁枚毕竟在官场上混过,诗中暗含的邀功之义自然难逃他的法眼,袁于是就以选美为喻,和了一首诗:
消夏闲无事,将人诗卷看。
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
诗中承认佳诗难得,但认为选诗不像淘金那样辛苦,而像选美、消闲一样轻松。
白居易的《诗》
唐文宗大和三年三月底,白居易被罢免了刑部侍郎之职,任命为太子宾客,去东都洛阳上任。临行前,他的老朋友裴度等在长安为他置酒送别,酒酣之际,有人建议以“诗”为题为韵,在座者各写一首一七体。
白居易的一首是这样写的:
诗。
绮美,环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的《诗》共55个字,首行只有一个字。
七步诗
据传,曹丕刚登上皇位不久,就把他的弟弟曹植叫来,对他说:“你必须在走七步路的时间里作一首诗,要是作不出来,就处以极刑。”但是曹植还没走完七步,就高声朗诵起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豆萁煮豆来巧妙地比喻骨肉相残,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抗议,使曹丕深感惭愧。
红叶题诗
唐僖宗年间,书生于佑在御河桥畔,发现了一片题有诗句的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他细细地看罢红叶题诗,也马上写了两句诗,投入了御河:
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这片红叶被题诗的宫女韩翠屏收到之后,爱的种子便在心中萌发。又经过十年的煎熬,二人终结良缘。大喜之日,韩又写诗一首: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年幽思满情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词女之夫
宋代文坛名士赵明诚,一次外出归家后闷闷不乐,食欲不振,形体日渐消瘦,父亲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梦中见一人对我言道: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
芝麻除草麻,芙蓉开新花。
他的父亲听了大笑,猜出儿子说的是“词女之夫”四个字。因为赵明诚认识女词人李清照,双方一见钟情,但在封建社会里婚姻是不得自由的,因而忧郁成病。他父亲当即允了这门亲事。
冯玉祥写护林诗
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行军时不准士兵践踏林木,驻扎操练时也注意植树造林。他屯兵徐州时,写了一首护林诗: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问句诗
全诗为问句的,称问句诗。如中唐大历十才子的皇甫冉,有一首《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的诗: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这首诗借问句,把流水、树丛、山色、云彩写得扑朔迷离,饶有情趣。这样的问句似问非问,十分随意。无须回答,也无从回答。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也有一首诗,题为《会贺兰溪主》,内容是问讯友人移居情况的。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