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下》
“古句新解”
木匠和制车匠能教给人圆规、曲尺的使用方法,却不能使人技术精巧。
孟子在此强调了常规对人们的牵制与束缚。很多时候,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戴上自己制造的桎梏,并被那些实际并不存在的障碍所挫败。其实,要想创造出奇迹,就必须打破常规。
忽必烈曾经罢免过一个叫廉希宪的官员,过后不久,他问侍臣:“廉希宪现在在做什么?”侍臣回答:“他关起门来在吃喝玩乐。”忽必烈大怒,骂侍臣道:“胡说,希宪人称廉孟子,清贫廉洁,人人皆知,他能拿什么吃喝?”随即启用廉希宪,任命其为北京行省长官,镇守辽东。
后来,廉希宪到新平定的长江重镇江陵去做行省长官。他临行前辞谢了忽必烈所赐财物,冒着酷暑直奔江陵。到达后就立即下令禁止抢劫百姓,开始兴利除弊。他又安抚商人照常营业,使军民相安以处,官吏各司其职。然后登记原来的南宋官员,量才授予官职,从没有一点猜疑之心。他为了安抚地方,专门下令:凡是杀害南宋俘虏者一律按杀害平民治罪;俘虏如果患病被遗弃,允许人们收养,病愈后原来的主人不能索要;开掘城外御敌之水,灌溉得到良田数万亩,分给贫民耕种:发放粮食,救济饥民。地方秩序刚刚稳定,廉希宪又大力兴办学校,他还亲自讲课,训导激励学生学以报国。这使当地很快出现了勃勃生机,远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和重庆等地的宋将都闻风来降。忽必烈得到消息后,感慨地对侍臣说:“先朝用兵不能得地,现在廉希宪不用一兵却让几千里外的人奉送土地,廉孟子不虚其名啊!”
南宋有众多的儒臣,独不能保得万里江山,而廉希宪一生精读孟子,却亲身实践了儒学的精义,实在是让江南的儒士汗颜。这正如孟子所说:“木匠和制车匠能教给人圆规、曲尺的使用方法,却不能使人技术精巧。”同样是学习儒家的治国之术,南宋儒臣竟不能以此兴国,而唯独廉希宪能够做到这一点,差别不仅只是在人的天分上啊。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备能力的2%~5%。这就更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
有一家大型广告公司招聘高级广告设计师,面试的题目是要求每个应聘者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出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不限制主题和内容,然后把自己的方案扔到窗外。如果谁的方案最先设计完成,并且第一个被路人拾起来看,那么谁就会被录用。
应聘者们开始了忙碌的“答题”,他们竭尽全力地设计着精美的图案,甚至有的人画出诱人的裸体美女来。
就在别人手忙脚乱的时候,只有一个应试者非常迅速、非常从容地把自己的方案扔到了窗外,并引起过路人的哄抢。
他的方案是什么呢?原来,他只是在那张白纸上贴了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其他的什么也没画。就在其他人还疲于奔命的时候,他就已经稳坐钓鱼台了。
这就是独特创意的威力!
《战国策·韩公仲》有则类似的故事颇让人回味:
公元前293年,秦国与齐国连横之后,向韩、魏两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韩、魏两国虽然面临共同的威胁,但它们之间却貌合神离,互相之间并不信任,不但不愿意真诚合作,而且还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打先锋,结果两国连连吃败仗。后来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企图将韩国抛在一边,单独同秦国议和。这样一来,形势马上变得对韩国十分不利。
这时有很多人都进言,也像魏国一样同秦议和。而一位谋士却对韩相公仲说:“双胞胎的长相非常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分辨清楚;而利与害就是一对双胞胎,在表面上也很相似,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分辨清楚,看透它们的本质。韩国目前正面临着利与害相似的情形,也需要由明智的人把它们分辨清楚。如果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否则就会败坏纲常、带来祸患。如果秦魏联盟不是您促成的,韩国就面临遭到秦魏图谋的危险;如果韩国追随魏国去讨好秦国,那样韩国将依附于魏国并遭到轻视,韩国国君在诸侯中的地位就降低了。那时候,秦王就要把他宠信的人安插到韩国做官,这样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谋士层层递进地分析引申出如何判断当时的政治局势后,又说:“从目前的形势分析,你不如主动去撮合秦、魏进行和谈。两国和谈成功与否,对于韩国都会很有利。若和谈成功,是你穿针引线撮合而成,韩国就成了秦魏联合的门户,既可以受到魏国的推崇,也可以得到秦国的友善。再说,秦魏不可能永远互相信任,秦国会因为得不到魏国的援助而发怒,一定会亲近韩国而远离魏国。魏国也不会永远服从于秦国,一定会设法亲近韩国而防备秦国。这样您就可以像选择布匹随意剪裁一样轻松。由此可见,如果秦魏联合,他们都会感谢您;如果秦魏分裂,两国又都会争取您。这样做,进退对韩都非常有利。希望您能下定决心。”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谋士不只是站在韩国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且是从全局观察,从而得出化被动为主动的办法——主动撮合秦魏和解,同时取信于两国,而使整个局面向着有利于韩国的方向转化。
这就是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优势,打破常规、灵活应变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埃尔科兹酒店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幕。
当时,埃尔科兹酒店的电梯装载量不够,酒店召集了一些专家和工程师来讨论,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大家意见一致,多装一部电梯。但是这需要从底层起,每层楼都进行施工。正当工程师和建筑师们在热烈讨论安装事宜的时候,一位正在拖地的清洁工人听他们说要给每个楼层打洞,就说:“那这里就会乱成一锅粥了,还怎么营业啊?”
“当然,不过我们会处理好的。”一个工程师说。
另一个人说:“如果要考虑它的未来,而不至于影响营业的话,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了,因为不装一部电梯不行啊。”
清洁工人拄着拖把,看着他们:“你猜如果让我来干的话,我会怎么干?”
一位建筑师好奇地问:“如果让你来干的话,你会怎么办?”
清洁工人道:“我会把电梯安装在酒店的外面。”一句话说得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面面相觑。
后来,他们真的把电梯装在了酒店的外面。这是建筑史上的第一次建筑革命。
现实中,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被固有的常识给困住,思维都在一个圈圈里打转,谁能突破这个桎梏,看到问题的另一个层面,谁就可获得思维上的升华。为人处世也是一样,不要总是依照旧俗常规来做事,偶尔另辟蹊径也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