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金陵梦——大陈帝国
2735600000043

第43章 荆亭之战

社稷江山君王事,兵戈箭雨百姓命

萧瑟晚风,凄凉中带着血腥。残破的旗帜依旧飘扬,只是没有了猎猎的威武之声,倒是多了几分无可奈何的垂死挣扎。这就是荆亭,齐、陈两军交战场景。荆亭是淮水上游最后一座城市,而荆亭之战或许不是一场彪炳史册的大战,却给了陈国统帅陈叔宝终生难忘的隐恨。

四个月前,当他率领十万陈国虎师北渡淮水,扫荡青、徐两州的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一切都没有逃过他的预料,甚至是出奇的顺利,收缴的物资和巨大的胜利连他本人也渐渐飘然起来了。于是,当有部将请求将三个月的原定作战计划再延期时,他也就欣然应允。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担忧的,他虽然相信齐国皇帝高湛一定不会调禁军南下,除非他御驾亲征,可是刚刚经历了南征惨败的他,敢吗?剩下唯一的威胁就是正在洛阳与周军血战的齐国西方兵团了,可是两军激战正酣,半年内难分胜负。高长恭即使有心,怕也是无力。

即使这样,他还是一个谨慎的统帅,他只允许部下延期一个月,强令全军届时必须立即带着战利品,返回淮南进入事先安排的防御阵地,完成淮水防线的布置,守江先守淮,这是国家战略,绝不可以怠慢。

当然,意外和拖沓,总是难免,也在陈叔宝的计划之内,所以,他将樊毅的中军三千人部署在淮水最西端的荆亭,掩护全军撤退。

不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齐国君臣能失算,陈军统帅也不例外。原本以为半年之后才会东进的齐国西方兵团,突然在陈军北进四个月后就出现陈国人面前的时候,陈叔宝是吓得差点连下巴都要掉到地下。幸亏陈军早有戒备,部署在荆亭就是为了防御齐国西方兵团的偷袭,要不然可就不是吓吓人而已。

事出总有因,乱世之中,正是英雄荟萃的舞台。齐国三大天王之一,西霸天兰陵王高长恭一听说陈军全歼北齐南方兵团的时候,就有预感,自己统率的西方兵团迟早要卷入南方战事。

陈军北渡淮水时,北周权臣宇文护正领三十万大军围攻洛阳,只有十万甲士的高长恭虽无暇顾忌淮北战事,但他早就调整部署,做好随时东进徐州的准备,就等北周兵退,皇帝一纸命令,就立即驰援淮北。他担心陈军北进是为了收复兵力空虚的青、徐二州,那时自己同样空虚的后勤补给基地衮州也危在旦夕。虽然正面的周军同样强大,但齐、周两国多年征战,宇文护虽然兵多,在齐国经营多年的洛阳防线面前也是一筹莫展,退兵是迟早的事。

果然,宇文护倾尽主力,血战三个月后,不仅寸土未得,反而死伤累累,就已萌生退意,开始将主力部队退回关内,只留偏师继续牵制消耗齐军。高长恭立即从周军的调动和部署中察觉到这一变化,立即相应做出调整,加强了援兵集团的力量。

不出所料,陈军横扫青、徐的举动,果然引起了齐国宫廷的极大震动。高湛在坚持了三个月后,再也绷不住了。陈军的推进太快,陷落的城市太多,战火很快就烧到了黄河边上,再不增兵,陈国的十万北伐军马上就要渡过黄河直扑只有五万禁军卫戍的齐国都城邺都了。万般无奈下,他只有下诏,命令西方兵团在击退周军后,马上调一部兵力东进救援淮北。

不过,兰陵王高长恭不愧是久经沙场的一代名将,他对战机的判断和战术的运用如火垂青。洛阳的战事虽然还在继续,但周军的主力显然已经退却,结束是迟早的事。兰陵王在齐、周尚在激战时,就大胆的调动一部兵力风驰电掣的东进,只用了一个月就完成突围、集结和行军,抵达淮北前线。只是令他错愕的是,陈军也早有准备,竟然在荆亭有一部兵力事先做好防御。

这次战斗,兵力是齐军一万骑兵,而且还有至少三万左右的后续部队,也是骑兵。陈军三千步兵,在江北也有两万左右的军队,不过不是援兵,而是携带大量物资,正准备南渡淮水的散兵,不仅距离遥远,行动还异常缓慢,毫无秩序可言,陈叔宝明白,等他们来了,也就只有给自己收尸的份了,那还是好的,只怕连收尸的机会都没有,自己的尸体都要等人来收。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亲卫飞骑催促他们尽快过河,到了淮水南岸的预设阵地,倚靠水网防线,兰陵王的数万骑兵部队除非骑的是天马,能飞过淮河,否者,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自己只有凭手中的三千步兵挡住对面的一万齐军,起码也要多拖延一刻,如果让开一条道路,这两万陈军保不住是小,要是齐军乘机从他们的防地渡河,切入淮南,尚未完成从土匪到卫兵角色扮演的陈国军队必然崩溃,好不容易到手的淮南怕很有可能丢失,到那时,国都建康只怕要再沦为前线了。

这时候,任何谋略都已经晚了,只有血战到底了。

兰陵王高长恭有点好奇,对面陈军的统帅,显然与传闻中陈军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大包小包一起揽的土匪形象不一样,这是一支严阵以待,装备精良的部队。通过探马汇报后,他得知,对面就是前不久以两万大军击溃二十万齐军,消灭南方兵团,逼死南天王慕容绍宗的陈军后,他就更加兴奋。

高长恭斜歪着那个带着狰狞鬼面具的头颅,挥舞着长槊,指向陈叔宝的中军,问左右道:“他就是连败我军的陈国第一皇子陈叔宝么?”

“是的!”

“那等什么?给我杀!”兰陵王不喜欢说多余的废话,一贯身先士卒的他有个心得,有杀气的士兵,永远比心眼多的士兵有战斗力。

这是一场一万多北方人和一万多匹马同三千多南方人的压倒性战斗。陈叔宝没有太多阻击战的经验,荆亭的地势也不好,无险可守,后面就是淮水,陈军被消灭似乎是迟早的事。

陈军的弩箭手没有机会进行二次打击,齐军的马队就已冲到眼前,很快就撕开了陈军的防线,但等他们冲入看似旌旗招展的中军大营时却发现,这里空无一人。

因为,陈叔宝相信,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陈军主动放弃了己方的阵地,而是将主力运动到齐军侧后,对准兵力相对薄弱的后卫,发起突袭。齐军促不及防,精锐都投入前线,等听说后卫遇袭,兰陵王带兵杀回时,前军向后退,中军向前冲,一时有些混乱。等到他摆脱混乱的中军,出现在后卫部队的时候,左右兵力已不多,只有千把人。

这就是战机!一瞬即逝的战机!

陈叔宝命令陈军丢下眼看就将击溃的齐军后卫,而将主力四面围向高长恭。亲自冲锋陷阵的猛将都有这个毛病,一打起来就会玩命向前冲,容易被孤立,这时候,他有很大机会,歼灭齐军主将的近卫部队,然后杀死主将。

长枪短剑,鲜血飞溅,战神和死神同时起舞,不到最后一刻,没人能知道,谁会是胜利者。陈叔宝想要取齐军主将的项上人头,齐军主将兰陵王也想着取陈国第一皇子的性命,击毙对方统帅的诱惑是如此之大,热血的士兵此刻也早忘了保护主将的职责。不多时,陈叔宝和高长恭就已面对面了,只在一霎那,高长恭就证明了他敢于冲锋在前,孤军深入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对自己的武功足够自信,他坚信自己是地表最强。只一个交锋,高长恭就在陈叔宝的腹部上留了一道长长的创伤,而陈叔宝只害得兰陵王丢失了那张狰狞的鬼面具,那还是高长恭为躲他一枪,自己给弄掉的。

关于兰陵王戴鬼面具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他长得漂亮,有人说他长得丑,有人说他脸上有病疤,总之就是那张脸不能镇服三军,威吓敌军。这一刻,总算真相大白了,那是一张白净俊俏得有如美人的漂亮脸蛋。但令陈叔宝震惊的还不仅是鬼面具下那张脸的美,更深的还是那份熟悉。

那张脸让他回忆起童年和父亲在北周做人质的经历,那时候,他住在周国专门为各国人质建造的馆舍别墅里,周围也有一群其他各国的人质孩子们,其中有一个来自北齐的人质孩子,因为长得白,像女孩,被其他孩子嘲笑为“白妞”。而自己因为长得黑,又内向,被称为“黑傻。”两个孩子常常被其他孩子欺负,嘲弄,反而增进了他们两个人的友谊,在那样一段艰难的人质生涯里,两个孩子,互相依靠着,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白妞?”虽然历经岁月,儿时的面貌早已大改,但白妞那特别的长相还是那么熟悉。陈叔宝不太确定,试探着问道。

“黑傻?”兰陵王很是震惊,儿时的回忆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完完整整地撞入他的脑海。

相逢在战场,没有美酒和拥抱,只有血流成河的喊杀声为伴,儿时的玩伴,如今的死敌,这就是天意在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