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松溉古镇
27357100000003

第3章 古镇基本概况(1)

松溉镇位于永川区南部,距区中心45km,全镇幅员34km2,始建时间,已无史籍可考,以附近有松子山、溉水而得名。历史上的松溉,是永川、荣昌、隆昌、泸州、铜梁、大足、内江一带商贾来往重庆贩运和做生意的物资集散枢纽。2002年4月①松溉被重庆市评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②。“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是重庆市长江上游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

关于松溉古镇名称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永川一个叫做王坪石松坪的地方,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其中有一棵松树生长得太快了,玉皇大帝害怕它会顶坏了天庭,便派遣二郎神来到人间砍伐。但是松树生长的速度比二郎神砍伐的速度还要快很多,二郎神怎么也砍不倒,没办法,他一气之下取出他的宝箭,对准那棵松树射出他的神箭。

顷刻间,松树倒下了,树干在王坪石松坪那里形成了永川着名的石松,二郎神脚踏的地方形成了现在的石脚(以前称之为石脚迹,后来简称石脚),他的箭杆扔在黄瓜山上形成现在的箭杆寺。在松树倒下的时候,其中一颗松子散落在永川南端的长江边,形成一座小山,人们称之为“松子山”。

古书里称凶险的水为溉水,而古松溉人称长江为溉水。这是因为长江环绕松溉7km,以前这里水势非常险,易形成很大的漩涡,船只根本不敢单独行驶,必须等到几艘船相互帮助才能安全绕过去。绕过漩涡,前面又有一块巨石,稍不小心就会有触礁的危险。这里又被称为“哑巴溉”,就是溉水中最凶险的水的意思。

清光绪枟永川县志·舆地·山川枠记载:“松子溉,邑之雄镇也。商旅云集,设有水塘汛,查缉奸盗。又下曰东岳沱,深数十丈,石刻‘澄江如练’四字(郡守陈邦器书)。沱上北岸,有后溪水来注之。东岳沱之前,曰哑巴溉,水最险恶,往来舟子不敢作欺乃声,故以此名。其下流有巨石立江边,形如虾蟆。水涨及虾蟆口,船无敢上下者。过此为大矶硇滩,江流至彼,乃入江津界。”以境内松子山、溉水取名松子溉,简称松溉。

1.1自然与区域环境

1.1.1自然

1)地理

松溉镇位于长江上游,长江沿镇境南流过,溯江而上229km到宜宾,顺江而下143km到重庆。松溉镇在永川区境南,东与江津区朱杨镇相连,南与江津区仙鱼乡隔长江相望,西与朱沱镇接壤,西邻大河乡,北靠何埂镇、聚美乡。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5km;年均气温18.5℃,具体位置是东经105°51′16″~105°55′10″,北纬29°01′55″~29°05′51″。

松溉镇是永川长江沿线三角工业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永川港区总体规划在松溉有两个作业区,三个货运码头。松溉镇码头,历史上商贸繁荣,集市颇为兴旺。通过水运,可去重庆、武汉、上海等长江沿岸大城市。

2)资源

松溉镇以农业为主,农田全由上游水库右干渠灌溉。双季稻种植面积占80%左右,产量占全镇水稻总产量的90%。蚕桑、柑橘发展快、产量高。镇区在长江北岸,大矶硇海拔199m,为全县最低点。温中坝和江边是种植早市蔬菜(南瓜、茄子和萝卜)最理想的地方,故松溉大萝卜、早市南瓜、茄子驰名。

矿产资源中青石、煤、铁、硅矿、河沙、鹅卵石储藏量大。

1.1.2区域环境

松溉南临长江,地处丘陵地区,山体较多。沿长江及三条河溪地区地势较平、较低,海拔在220m左右。镇域东西两边地势较高,海拔在300m左右。其中以大青紫山为最高山体,旁边有小青紫山与之相呼应。

1)土壤地质

地貌以方山中丘为主,其次为浅丘峡谷。土壤有红棕紫泥土,由遂宁组红棕紫以厚泥岩母质发育而成,分布在西、南部;中、北部分布着由上沙溪庙组紫色厚泥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泥土和少量由下沙溪组紫色厚泥岩发育的灰棕紫泥土;东部边缘地带分布着由自流井层母质发育的暗紫泥土。

2)水系

松溉镇位于长江上游,大陆溪横穿境内南部,另有小河流上溪沟和后溪河由北向南流入长江。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

长江:沿境内南端流过,最高水位216.31m,最低水位196.24m,最大径流量为53400m3/s,最小径流量1330m3/s。年最大径流总量3524亿m3,最小径流总量2099亿m3。其水面宽400~680m,流速6.19m/s。松溉镇温中坝海拔200m。

大陆溪:横穿境内南部流入长江,发源于永泸乡金门村(高程370m),向南流至寒坡乡出境到泸县,再向南流至四明乡又入县境。在集镇西1km(高程200m)处汇入长江。全长124.4km,在境内流长6km。自然落差170m,平均坡度4.25%,平均流量5.52m3/s。长江入口处宽98m,河口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00万m3。其水位受长江水位影响,洪水期长江入水口处可停靠千吨河船(图1.9)。

上溪沟:上溪沟为境内雨水河溪,与青龙水库相连。最宽处30多米,流量不大。洞子塘以下水位受长江影响,以上受雨水量影响。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枯水期,7月到9月为洪水期。

后溪河:上溪沟为境内雨水河溪,最宽处30多米,与上游水库右干渠相连。流量较上溪沟大。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枯水期,7月到9月为洪水期。

1.2沿革

松溉建镇历史悠久,镇史辉煌。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松溉镇始建时间,无史籍可考。

1.2.1早期

据清嘉庆枟四川通志枠载:南宋陈鹏飞(字少南,与苏东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被秦桧诬陷遭贬,携妻在此设馆教学。可知当时松溉已有场镇。

1.2.2中期

松溉玉皇观内明朝万历年间知县徐先登德政碑文记载,县治曾移至此地。

1.2.3后期

清光绪枟永川县志枠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赵国显也设县治于此,招抚流亡;康熙四年(1665)县治迁回县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曾于此设总督衙门,与县城一样修建有城隍庙;清光绪十八年(1892)设把总。清乾隆枟永川县志枠记述的“乡甲旧里”中的“松子里”,即指此处。

松溉镇在清宣统元年(1909),即设置了邮政代办所;民国十年(1921)改升为三等邮局。

与永川县邮电局同属川东邮电管理局领导;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设电报办事处;以后松溉邮局曾被定为三等甲级局、二等乙级局、二等甲级局,新中国成立初为三等甲级局。

1.2.4近现代

民国初年,名松溉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名松溉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名松溉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在此设立纺织实验区,名松溉实验乡,实行厂乡合一,厂长兼乡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名松溉镇,直至永川县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成立镇人民政府,1951年,划出镇属农村部分建立松溉乡;1953年,松溉乡划为松江、新华两个乡;1956年,两乡合并仍为松江乡;1958年,镇乡合并建镇江公社;1963年,镇社分开;1978年,合并为松溉公社;1980年,分为松溉镇和松溉公社;1983年,松溉公社改为乡;1987年1月,镇乡合并建松溉镇,至1988年,均属何埂区,全镇面积27.15km2。

1.3经济

1.3.1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情况

1)手工业

纺纱、织布: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机制棉纱还没大量涌入占领农村市场以前,全系用原棉弹茸搓成20cm长的扁条,用人工纺制成土纱,用以织布。在那段时间里,除大地主和一部分殷实富户外,大多备有手纺土纱车一部。唔唔之声,充盈里巷。

木器:制作床铺、衣柜、桌椅等家用器具。原料多数来自合江具有规格的寸板。早期的样式比较古老,有擦漆、嵌花、雕刻等工艺。床铺为单层、双层,甚至三层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渐由新颖式样的木器取代而简单化了。营此业者,有程仕明、杨益二、姜白如、何晚樵、陈绍卿等。四乡购买木器,多系陪嫁用品,趋向于嵌有玻璃的衣橱和床架,本镇的木器生产,也随之清淡。新中国成立前夕,营此业者就只剩下程仕明、陈绍卿、姜白如等数家了。

铁器:古镇有小炉十余家,制作农业用品的锄头、镰刀、耙梳等,家用器具的菜刀、柴刀、火钳、炉桥、门扣、大小铁钉等。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多正常营业。

烟丝:以川西所产的叶烟作原料,除去筋骨,用木榨压紧,由人工手握刨刀,推刨成丝。

每店设置刨刀一把至五把不等。在机制卷烟还没进入市场以前,为款客的必需品,你来我往素有以烟茶为敬的习俗。

竹编、藤:松溉为产酒区域,四乡槽房亦多,竹编需要颇巨。如端撮、屯撮、摊席、箱衣席、箱盖席、桶盖席、甑管、酒络、酒篓等等。计有业户刘根禄、曹泽沛、李泽鑫、汗清禄、工荣华五家。还有编制大小木船的船篷。新中国成立前夕,只余曹泽沛、李泽鑫两家了,制葛藤椅、藤轿、藤网篮、藤提包,以及供小儿睡卧的藤床等。

面粉:用黄牛拉大石磨磨小麦面粉的,有孔银山、游明顺、谢大兴、成昆山、梁淮湘、杨钦荣等数家,大都制成挂面出售。新中国成立前夕,营此业者就只剩下谢大兴、杨钦荣两家了。

2)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