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东欧
27404800000035

第35章 漫话东欧市场(3)

我在一家咖啡馆里采访了一位塞尔维亚族的店老板,他深有感触地说,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中国城,70号商城也是这样的地方。中国人一到这里就受到了欢迎,好像生活也习惯了,现在语言交流也没问题了。来这个咖啡馆的中国人和南斯拉夫人都很多,中国商人来这开商店后,咖啡馆来的客人更多了,非常热闹,这个地方成了最著名的地方。商城还计划开新的经营项目,比如说网络公司等,将来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中国人来以前,这个地方很不出名,来人不多,现在就不同了。

青睐中国商品

在70号商城经营的中国商品,主要有服装、鞋帽、玩具等小商品。在国外,特别是东欧一些国家几乎都有类似的商品城,为什么在南斯拉夫,当地人喜欢到这里来购物?主要是这里的中国商品比较齐全,价格合适。

南斯拉夫的一家人来到商城,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肩上背的、手里拿的、家里用的,在这里都能买到。特别是在经历了战争和10年经济制裁,经济有待恢复的情况下,普通人的生活较为艰难。战前南斯拉夫人收入高、生活轻松,是欧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到周末,这里的人都习惯到周边的西欧国家意大利购买名牌商品。同时西欧国家也非常欢迎南斯拉夫人前去消费。因为当时南斯拉夫人只需持身份证就能很方便地出入境,无须出示护照和办理签证,而且南斯拉夫人当时的购买力很强,即使在西欧国家购物时出现钱不够的特殊情况,店老板们也允许客户先将货拿走,只需留个联系地址和电话下次再来时补上即可,也就是说,店老板绝不会担心南斯拉夫人会赖账或不再来了,可见当时南斯拉夫人的消费水平。而现在就截然不同了,一般普通人每月只有二三百马克的收入(现改为欧元后合100多欧元),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还不一定够,更谈不上消费西欧的名牌,而且现在南斯拉夫人再去西欧国家,需签证,且想要顺利取得签证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城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丰富和解决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是其他国家商品无法比拟的。因此来70号中国商城购物的不仅有贝尔格莱德市民,而且整个南斯拉夫的人都到这里来购物。许多外地的旅行社还专门组织购物团,开着大巴士到70号商城。

在1999年以前,70号商城还没有形成商品集散地时,周边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等国家的客商,都到匈牙利最大的批发市场——四虎市场进货。70号中国商城形成商品集散地后,上述国家的客商纷纷到南斯拉夫来进货,一度对匈牙利的中国商品市场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70号中国商城不仅在南斯拉夫知名度非常高,在周边国家也形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南斯拉夫,只要提起70号中国商城,几乎无人不晓。外国人来此,即便不懂当地语言,只要上了出租车,只要会写阿拉伯数字,的士驾驶员很快就会将客人送到商城来。这就好像罗马尼亚的高粱地市场一样,当地人都知道中国人在那里做生意,只要你用汉语说“高粱地”三个字,当地的士司机一听就懂。

总之,中国商人的到来,给处于困难时期的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漫步在首都贝尔格莱德或其他城市,如果留意的话,你就可欣喜地看到,如今当地人无论是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肩上背的、手里拿的,还是家里用的,大部分都标有“MADE%IN%CHINA”(中国制造)。现在,来中国商城购物已成为当地人特别是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见,中国商人的到来和中国商品城的建立,对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开辟“第二战场”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从2001年开始,这里的华商普遍感到生意没有战争刚结束时那么火了。主要原因是发货的人多了,中国商品日趋饱和,加之当地人购买力在萎缩,很多华商都感到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生意明显没有以前兴旺。现在的情况就更差了,房租高、开销大、货销不动,加之治安情况不佳、居留身份不好解决,经商环境与其他国家相比付出的代价更高。当地政府给予华商的居留时间短、社会治安不稳定等,是制约华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中已有很多人开始转向中东的阿联酋、约旦等一些经商环境好的国家发展,或者在两个国家之间流动做生意。在70号商城公认生意做得成功的华商罗小石、郭兴财、干和平等人都在中东国家有公司有商店,开辟了第二战场。我也陪同他们到阿联酋考察过,看到在当地注册公司、解决居留确实非常容易,尤其是治安环境之好,我对此印象颇深。我在南斯拉夫常年外出,身上总免不了带着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必备采访工具,南斯拉夫当地的治安状况,使人身安全成了最大的担心。而到了阿联酋情况就不同了,当地朋友告诉我,无论你采访多晚回来,都不用担心会遭人抢劫,这也许和当地人信教有很大关系。就我走过的众多国家而言,已很难找到像阿联酋那样夜不闭户的国度,所以一些华商开辟第二战场的考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一旦在南斯拉夫的生意出现问题,他们马上可以转到中东国家继续正常进行。

目前在南斯拉夫,至少仍有数千华商在这里辛勤经营,他们中有原留学生、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及普通农民等,都带着各自的梦想踏出国门,不远万里来到这个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国家,寻找商机谋求发展。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以夫妻、父子、母子或兄弟姐妹为组合,常年如一日地克服生活单调、子女中文教育断档、缺少亲情友情等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在异国他乡辛勤经营。许多人都是负债出国,用极大的代价赚到了他们期望的辛苦钱,甚至有人虽同样付出了辛苦,但除去每天必需的开销外,可能还没赚到钱。可见要想在异国生存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能留下来的华商都是强者。

华商中的佼佼者

华商张春雷,是战前来南斯拉夫经商的华商之一,出国前曾是家乡的一名教师。秀才“练摊”,应该说生意做得还不错。

谈到商城的变化,他不无感触地说,1998年到南斯拉夫时,70号商城当时只有几家公司的公司地址,还没有出现商店。当时南斯拉夫对商品进入的限制比较严,如果没有公司,商品根本进不来,所以那时中国人在这里还是以“练摊”为主。几个中国人发一些小商品,像妇女的胸罩、围巾、丝袜一类很简单的商品,都是先送到下面的小城市“练摊”,还没有上规模。华商们一般都是晚上10点来钟开着车过去,第二天早上将地摊摆开,把中国小商品率先打入南斯拉夫市场,使南斯拉夫人知道我们的商品便宜。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在他的印象中并不是很富有,他们的白领和工人阶层的工资都是上千马克的收入。由于波黑战争和西方一些国家对南斯拉夫的制裁,货物很难进来,也就是从1997、1998年以后,中国人千里迢迢地来到南斯拉夫,经营自己有特点的纺织品及小商品。1999年以后,70号市场商店一家家多起来,尤其是遭轰炸后,中国人更是坚守在这里,大概有300人~400人在做贸易。当时南斯拉夫人更需日常用品,战前中国货进入还较少,到7月份轰炸结束,中国商品数量明显增加。因为轰炸后,南斯拉夫人日用品需要量增大,带动了中国商人的生意。这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就是,南斯拉夫这块土地上还很需要中国的日常用品,人们也都能够接受中国的商品。

中国商品在南的发展从1999年~2000年突飞猛进,发展很快。据张春雷本人了解,这里的中国人最起码有2000人~3000人。70号商品城形成后最明显的就是,原来进货开小车,而2001年以后的双休日或星期一、星期二,外面大货车则很多,最起码有四五辆大货车集中到70号,表明都是从几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到这来上货,然后再拿到下面的城市批发,带动了中国商品越来越大的需求量。此外,从他的生活实践中,感到南斯拉夫人民对中国人民确实非常友好。张春雷到南斯拉夫已3年了,有一次,他开车到一个边远城市去“练摊”,走到半路车出故障了。那时商人“练摊”都是早上三四点出发,路上是没有人的。车坏了,加之语言又不通,只有招手拦车。有很多南斯拉夫司机停下来问,车怎么了?因语言不通说不清楚,后来有位南斯拉夫人检查后告诉他,车没问题,只是没油了。他记得有一个司机带着他,开车送他到10多公里外的一个加油站,买了大概5公升汽油,又将他送回原来停车的地方。类似这种事例举不胜举。

中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商品市场,都比南斯拉夫的形成早得多,南斯拉夫商人原来都从上述国家进货。70号商城形成后,商人免除了路上的奔波、出入海关的繁琐手续等,可随心所欲地在当地上货。如果开车到另外一个国家去进货,其价格和70号市场几乎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愿舍近求远了。直接到70号来选货,短时间内就能将商品摆到自己的商店卖掉,解决了公司进货缓慢的问题。70号商城形成后,对贝尔格莱德特别是新贝这一片,市场繁荣得到了极有力的拉动和促进。据周围百姓讲,以前这里很冷清,晚上很少看到人,现在有了70号商城,晚上还有南斯拉夫人在经营酒吧、咖啡吧,24小时营业,生意都不错。咖啡吧老板对中国人也很友好,价格公道,同时闲暇的中国人在环境优美的咖啡吧与朋友喝咖啡、聊天,是重要的消费群。

位于市场周围的水果摊,在2000年时还没有形成,现在发展为一大片。如果没有中国人,可以肯定,这个摊摆不起来,从这小的方面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对当地经济的带动。而且华人消费不小,从南斯拉夫赚到一定的小钱,也愿意把这个钱花到当地。总之一句话,70号市场形成后对南斯拉夫有一定贡献,反过来,南斯拉夫人民对华人提供的方便也很多。

从我这个记者的眼里看到,中国商人的到来,尤其在南斯拉夫目前经济有待恢复的情况下,广大华商为活跃和带动当地经济,特别是丰富当地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帮南斯拉夫人民渡过难关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要去过70号中国商城的人都能看到,每天一大早,中国商人或开车、或乘公共汽车,从四面八方来到70号商城,开始了一天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