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下)
27471000000014

第14章 打造高效的务实型组织(3)

有时候,员工被安排参加一个团队,执行一个独立的项目,这时他的工作职责已经与原岗位相剥离,如果老板或上司交代不清,就会造成团队成员的责任不清;每个人都感到责任重大,到了关键时刻又都负不了责,致使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开展不下去。这个时候,需要员工主动地理清责任关系,明确每个人的责任,项目才能正常地开展下去。

看这样一个案例:甲、乙、丙三人被公司选定实施一个项目,公司只指定甲为工作协调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安排任务,每周将具体工作进度和相关情况汇报给公司领导,但是没有权力监督执行的结果。由于乙、丙对现场环境缺乏认识,加上又是第一次进入现场项目组,以前在工作中养成的散漫习惯逐渐暴露出来。结果项目仅进行了两周,就不得不延迟。当甲出于工作需要向乙、丙提意见时,乙、丙以甲无权干涉为由不予理睬。最终甲因无法忍受客户的投诉,向公司提出建议,进一步明确项目成员的责任,尤其是增加自己协调人的管理职能。公司针对现场情况,授权甲管理和协调现场的人员。于是甲用了一周时间将现场工作的注意事项灌输给乙和丙,规定发生疑问必须立即在团队内部交流。这样,又过了一周,项目的进展情况终于得到改变。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旦责任明确,就扫除了执行的障碍,工作自然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只有明确责任,才能承担起责任,把工作干好。所以,打消那些靠责任不清而推卸责任的幻想吧。责任不清并不能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事实证明,明确责任才会更好地承担责任!

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务实就是将战略、工作务到实处,是由决策层发起并最先掌握,继而带动整个组织形成的一种战略务实能力。如果你的企业输给了竞争对手,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企业没有真正求真务实造成的。如果对手在务实方面比你做得更好,那么它就会在各方面领先。由此可见,企业迫切需要务实文化,而培养企业务实文化的关键之一就是使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只有扮演了正确的角色,才能真正做到务实,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变成现实,企业才会生存发展。在工作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存在着3个层次,但不管是最高领导者、中层管理者,还是一线人员,都必须要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务实。

一、领导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许多人认为领导就是制定策略,而具体工作属于细枝末节,不值得领导者费神。他们错误地认为领导的角色定位就在于描绘企业远景,定好策略,至于务实与否是下属的事情,作为领导者只需要授权就行。其实,务实应该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

很多领导者角色定位有问题,还认为自己的角色就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其实,在一些成功的企业里,最高层领导者都是一手抓策略,一手抓务实。比如戴尔公司的戴尔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务实角色的扮演者。他通常在认定一个大方向以后,就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全公司开展工作。

戴尔很早就看到,互联网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形态与工作习惯,而且是直接销售的终极利器,因此有必要大力宣传,推动公司对互联网的重视。因此,那一阵子全公司处处可见一张大海报。戴尔本人一脸酷相,半侧着身子,一手直指向你,海报上醒目地印了一行大字:“迈克尔希望你把互联网搞通!”戴尔还在好几个公开演讲中热情洋溢地强调他对互联网的看法。结果,戴尔电脑有70%的营业额是通过网络下单成交。而且公司内部绝大多数的管理制度及工具,都已经在网络上起作用了。

作为领导者必须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务实作风,两手都要硬。同时,优秀的领导者作为一个“火车头”,他的能力还包括:培养下属,启发下属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告诉下属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让下属知道你对他的期望;及时告诉下属他做得如何。杰克·韦尔奇认为:“如果我们让员工成长,就鼓励他们的自信心,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将他们最好的想法加以利用,那么我们就有了赢得竞争的机会。”

二、中层管理者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如果用一个人来相比企业,脑袋是老板,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那么脊梁就是中层,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命令到四肢——基层。可以说,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中层经理人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否则,他们就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企业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的务实能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企业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优秀的中层经理人必须具备多种务实能力。首先是领悟能力,要先弄清上司希望你做什么,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方法;其次是指挥能力,工作的分配、协调、临场发挥,指挥的方法与语气;还要有激发斗志和引导前进的能力,如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一个中层部门经理提高务实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自身对部门员工领导力的过程。因为要培养各部门的务实精神,不是光靠经理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三、一线员工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一线人员主要是指项目经理、完成任务的基层指挥者,同时还包括最基层的操作者。他们也需要首先充分认知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的角色,再去有效地执行。

加拿大有一家酒店以服务卓越著称。而卓越的服务直接来自于酒店员工对角色的充分认知——让顾客满意是所有员工的角色要求。一次,有一个客人因为急着赶航班而把行李遗忘在酒店里,他在机场给酒店打电话,酒店立即派了个门童给客人送行李。但门童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这个门童做了一个其他酒店员工很难做出的行动——买了一张机票直飞纽约,并把行李送到了客人手里。门童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并不是他的岗位职责决定的,而是来自于他对自己角色的理解,他觉得为了不让客人着急,应该采取一切手段把行李送到客人手中。这就是他的强烈的角色意识。

组建一支具有良好协作能力的团队

常有管理者为强调务实而对具体的内容过于苛求。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主要是落实到人的因素上。在组成团队分配任务时,只需从全局上把握,告诉他们你的期望和需求。管理者只需为下属设定大的框架,具体实施就放手让下属去做,下属肯定会乐此不疲。

我们都知道的,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沙粒容易被狂风卷走,一座沙丘却可以在风暴中屹立——这就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企业实力的强弱从根本上说就是企业内部若干团队能力的体现。

西汉政治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讲,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六国自己。六国团结一致的时候,弱小的国家可以和强大的秦国抗衡;六国各自为战,便会失去原有的优势。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深刻教训。

在企业的发展中,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微软前副总裁李开复博士一次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谈道:“团队精神是微软用人的最基本原则。像Windows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这项浩大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得日渐单薄。所以,很多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在于那种弥漫于企业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

海尔就是一家拥有强大团队精神的优秀企业。有一次,一个德国的经销商打来电话,要求“必须在两天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效”。两天内发货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的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两点。如果按照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下午五点下班来计算的话,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似乎是没有可能性的。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此时多亏了海尔人优良的团队精神,他们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全部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抓紧每一分钟,使每一个环节都顺利通过。当天下午五点半,这位经销商接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他非常吃惊,进而感激,特向海尔写了感谢信。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成员相互之间的配合是不可能的。

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团队精神是软件,而以人为单位的组织形式是硬件。

古时候,作战的很多军队都是三人一组,以三人对付敌方一人;若不足三人,则宁肯不战;而如果多于三人,又往往将多余的人另行编制,以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此,一般都能以较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

当然,在现代的组织里,一般而言,在一个人数比较多的单位,就需要划分若干部门。例如一个200人的公司,可以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40人,每个部门又分为4个科,每个科10人的话,科下面还可以分设小组,每组4人左右。给予部长、科长、组长适当的权限,使他们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老总们的指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