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2759600000023

第23章 最后的疯狂:军国主义的兴起(2)

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会见记者时,正式发表了日本的《基本国策纲要》,明确宣布要“确立以日满华为其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自此“大东亚共荣圈”这一名词正式出现。

1940年10月,近卫文啻仿效德意法西斯解散一切政党,网罗右翼法西斯分子,建立一个官办的“大政翼赞会”,提出“万民翼赞,承诏必谨”口号。近卫文啻亲自担任总裁,都、道、府、县知事担任各地支部长。“大政翼赞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政党不复存在,均被包含在大政翼赞会之中,议会也成了“翼赞议会”。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全面强化经济统制的经济新体制。这样,由政治经济两方面形成的近卫新体制,实现所谓“一亿总组织化”,加强了自上而下的法西斯统治,制定了确立“国防国家体制”的各项政策。在这期间,还在柏林签订《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进军印度支那,积极准备与美英争夺亚洲和太平洋霸权的决战。

(第三节) 蘑菇云中降落的太阳旗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国内政治经济陷于严重困境。为了掠夺东南亚丰富的资源和打击英美在东方的势力,日美谈判陷于僵局。日本不惜孤注一掷,决心对美开战。早在1939年担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就主张要集中主力偷袭被他称为“对准日本咽喉的一把匕首”的美国太平洋舰队。l941年10月,一再主战的东条英机组阁替代近卫内阁。正当日美谈判濒临破裂时,日本仍以谈判来掩护它的突然袭击,军部决定偷袭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l2月8日凌晨3时19分(夏威夷时间7日上午7时49分),日本飞机183架突然对美国在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的海空军基地进行偷袭;接着第2批飞机17l架又继续进行攻击。7日、8日是夏威夷的周末和星期天。美军在毫无准备情况下,驻珍珠港的舰队除了3艘航空母舰未回港而幸免外,所有军舰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约300架飞机被击毁、数十艘兵舰被击沉击毁,伤亡人数达3500余人。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9日,美英对日宣战,12日,德意对美宣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冒险的,成功也是侥幸的。因为日本外务省的密电码在日军发动进攻前10小时已被美国破译。由于美方的麻痹,没用电话而用电报通知夏威夷作警戒,但当电文到达时战斗已临近结束。日军虽然在军事上侥幸成功,但在政治上却受到全世界指责。因为向美国进攻前的最后通牒的电文,分14封电报陆续发出,待美方收齐日方的最后通牒时,珍珠港偷袭已进行一个多小时了。珍珠港事件激起了美国人民的无比义愤,“记住珍珠港!”成为美国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口号。

在偷袭珍珠港后,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缅甸,驻守这些地方的军队节节败退,损兵折将。日军继而占领了太平洋中部的一些岛屿,然后猛攻美国控制的菲律宾群岛。

接着,2万美军和10余万菲律宾士兵在美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进行了阻止日军登陆的战斗。由于日军装备精良,美菲联军难以抵御,被迫撤退。4月9日,日军攻占巴丹。第二天,被俘的美菲军人被胁迫在6天内步行85英里,由于酷热和饥饿,数千人在这次“死亡行军”中丧失了生命。

为了防范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歼灭美军在海上的有生力量,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策划了针对中途岛的进攻作战计划。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美军的间谍人员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使得这次行动的作战计划全盘泄露。

中途岛海战以日本的惨败而结束,随即美国开始战略反攻。1942年8月7日清晨,一支由89艘舰船组成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一师庞大舰队借助恶劣天气的掩护,轻松地攻下了日本的军事基地瓜岛,占领了岛上的机场。

1943年4月18日,由于美军破译了密码,了解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行踪,对其乘坐的飞机进行袭击,山本五十六阵亡。

在此后的一年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太平洋上跟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决战,开始了着名的越岛作战方案。

在1943年到1945年4月期间,盟军攻下了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兵站,新不列颠岛、塞班岛、硫磺岛。随后盟军开始进攻掩护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冲绳岛。日军以满载炸弹的神风飞机对美国军舰开始疯狂的自杀式攻击,经过三个月的激战,日军伤亡12万人,被俘9000多人,损毁飞机400多架,美军损失飞机760架,伤亡7.5万人,最后在6月21日占领冲绳岛,彻底摧毁了日本本土的外围防线。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如果日本不肯无条件投降,就要对日本国土投掷原子弹。7月26日,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军事情报局把《波兹坦公告》公开向日本本土广播,该公告马上引起了日本的关注,但是在经过日本内阁激烈的争论后,军方坚持要求对《波兹坦公告》采取“秒杀”的态度,不予答复,置之不理。

1945年8月6日,下午8时15分17秒,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8月14日午夜,日本天皇在皇宫防空洞里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投降,争论非常激烈,终以天皇发表“圣谕”形式通过了决议。10日,日本发出在“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12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答复日本:

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听从盟军最高统帅之命令”,“日本政府的最后形式将由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8月14日,天皇在防空洞里再次举行御前会议,决定投降。15日正午,昭和天皇亲自广播《终战诏书》,将日本投降的决定公布于世。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盟国彻底战胜德意日法西斯而告终。

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军大本营,在联合国代表们的面前,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猖狂一时的日本法西斯终于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打着“盟军”旗号的美国先遣队于8月28日来到日本。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东京设立盟军总司令部。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日本应由同盟国军事占领。当时中国政府忙于内战,英国已筋疲力尽,而苏联唯恐落后,抢先于8月18日在库页岛登陆,接着又占领北方四岛。

随着麦克阿瑟的到来,43万美军和平地占领了日本本土,开始了美军单独军事占领。9月23口,公布《美利坚合众国对日占领初期的基本政策》。这是排除其他盟国,公然违反和篡改《波茨坦公告》的行为。12月,英、美、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上决定在华盛顿设立最高决策机构——“远东委员会”,由苏、美、英、中、法、荷、加、澳、印、菲、新11国(后缅甸和巴基斯坦加入)代表组成;在东京设立由苏、美、英、中四国代表组成的“对日理事会”。实际上,远东委员会的决定必须通过美国政府向盟军总司令部发布指令;对日理事会只是盟军总司令部的咨询机关。

1951年9月8日,美、英、法等国与日本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次年4月生效,结束了美国的单独占领。在这期间,最初美国注重于消除日本对美国的威胁和瓦解军国主义体制,而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化措施;以后随着冷战和美苏的对立,美国致力使日本成为它的“远东工厂”和“反共堡垒”。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变日本为其侵朝战争的基地。美国的单独占领导致了日本国家的美国化和外交政策的一面倒,这也直接影响着战后中日关系的停滞不前。

为了消灭日本法西斯势力,实行日本非军事化,在亚洲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愤怒声讨中,盟军最高司令部于9月11日起逮捕东条英机等战犯。根据《波茨坦公告》等十款规定,盟军最高司令部于1946年1月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的中、苏、美、英、法、加、澳、新、荷以及印度、菲律宾等11国委派的法官组成,澳大利亚法官W·F·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

1946年5月3日,为追查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日本侵略罪行,由检察官团对28名首要战犯提出起诉书,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并于1948年11月12日作出判决。除法西斯头目大川周明发疯,前外相松冈洋右、军令部总长永野修病死外,判处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武藤章等7人死刑,荒木贞夫、木户幸一、小矶国昭等16人为无期徒刑,东乡茂德20年徒刑,重光葵7年徒刑。连同其他战犯及在英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各地军事法庭的判决,共判刑4226人,判处死刑者941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裁判,主要集中于一小撮陆军骨干分子,对主持策划侵略战争的重臣、高级官僚、财界要人则大多未予追究。法庭也没有追究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在审判过程中由于美国操纵,庇护和释放了不少重要战犯。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等处刑的第二天,岸信介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者被释出狱。他们有的又重新登上日本政治舞台,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首的一大批在中国的日本战犯,也被蒋介石释放,后来有些人还参与了蒋介石发动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