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10

第10章 表情可以左右你的心情——具身化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德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斯特劳克曾做过一个关于表情影响心情的实验。

他将实验参试者分成两组,让A组用牙齿叼着笔,看漫画书;让B组用嘴唇叼着笔,看漫画书。让参试者以不同的方式叼笔,使得A组人做出了微笑的表情,B组人则做出了不满意的表情。

等两个组的人员看完漫画书,测试者问他们读完漫画书有何感想。结果,用牙齿叼笔的一组,也就是微笑着看漫画书的A组参试者的评价,要比B组参试者的评价更积极,说漫画书很好看。

心理学家在另一个实验中发现,不仅是表情,改变姿势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参与者,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姿势在书写时在人体工程学上的意义。参与者需回答一份由选择题构成的问卷。

参与者或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背部挺直,或者在书桌比椅子矮的情况下,不得不驼着背写字。

研究者让所有参与者都相信自己做选择题的成绩优于平均水平,然后,请参与者评价一下这个实验,评价各种姿势下他们成功回答问卷的骄傲心情。

结果显示,对于自我的表现,挺直了背完成问卷的人要比“驼背”完成问卷的人感受到更强烈的骄傲和自豪。

心理规律

这两个实验揭示了精神与身体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一些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叫做“具身化效应”。

所谓具身化效应,就是身体状态(手势、姿势、活动、面部表情)会对我们处理信息以及感知世界产生影响。就是说,对情感表达和身体动作的控制,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感受。

生活启示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肯定会有高兴的动作——手舞足蹈、愉快的笑容;而一个人不高兴的时候,则会垂头丧气,两眼无神。这证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身体状态。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身体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情绪。例如,一个人到了迪斯科舞厅,跳了20多分钟,会很兴奋,这时你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会说,跳舞当然高兴了。也就是说,没有发生任何特别的事情,也可以很高兴,只要他做出高兴的动作。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已经明确地证实,我们的表情和动作,的确可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和情绪。

“你不可能一直只有爱的行动而却感受不到爱。”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能借着改变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心态。例如,如果你使自己发笑,你就会觉得真的很好笑;当你挺直腰背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优秀;相反,你若扮出一副苦瓜脸,就会真的感到苦闷。

当我们黯然神伤时,身边的人有时会要求我们微笑。我们也许觉得这很傻,而且于事无补。首先我们一点儿都笑不出来;其次我们明白烦闷苦恼不是笑一笑就能烟消云散的。然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的是,强作微笑状,的确可以转换我们糟糕的心情。

还比如,你处于这样的状态:低着头,垂着肩膀,走起路来双腿仿佛有千斤之重,那么你就会觉得情绪很差。如果你改变一下状态,你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米挺起胸,脸上堆满笑容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势,你的情绪马上振奋起来。你甚至还可以更进—步,试着蹦蹦跳跳地走路,这对改变你的情绪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那是个很不错的运动,使你的身体更有活力,可以消除你脸上的严肃表情,还给过路的人带来欢乐。

企业家玫琳·凯曾经从一件事情中发现了这个道理:

不久前,我们请了一位杰出的演说家发表一场激励性的演讲。他的飞机误了点,轮到他上场时,他却仍在途中。当时我是司仪,只好上台打圆场,作即席演讲,直到后台暗示他已到达为止。

在我们开始介绍他的时候,我发现他在后台来回跑步,然后上下跳跃,并捶打自己的胸膛。我暗自想:“我介绍的人竟是这副模样!”没想到,他上台演讲时却讲得出奇的精彩。事后我问他,他说:“飞机误点使我非常疲惫,抵达的那一刻,我已经筋疲力尽。但我知道你们期待的是一个有活力并充满热忱的演讲者,所以我只好做出一副很有活力的样子,如此才能带出内心的活力。”

这个案例中的演说家,就是要通过活泼的动作,来唤醒自己积极的精神状态,表现出精神抖擞的样子。这样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状态,也给其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知道了这个奇妙的原理,那么,我们与其独自掉眼泪,不如在难过的时候微笑一下,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精神状况……听到坏消息,比如考砸了,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快崩溃了,但是站直了,别趴下!这样我们会更好受些……

心理智慧一点通

不高兴的时候,不要蔫头耷脑,这时更需要你昂首挺胸,面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