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36

第36章 有人在场,你会更来劲吗——社会促进实验——

心理实验

1897年,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通过观察发现:自行车比赛时,多人同时比赛要比一个人单独计时比赛成绩更好。

受到这种现象的启发,他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儿童绕钓鱼线,越快越好。结果发现,许多儿童在一起绕要比一个儿童单独绕线速度更快。

心理规律

心理学家把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中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社会促进”。

同时心理学家们也发现:社会促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的。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来说,有他人在场会激发个体竞争的动机,从而有利于个体加快做事的速度;但是如果工作对个体来说是新接触的,不太熟悉,很难做好,这时旁人在场只会引发动机的增强,从而导致个体紧张焦虑,反而降低效率。后者叫做“社会促退”。

生活启示

社会促进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比如:

你在一条空旷的马路边散步,另一个人在你身后急匆匆地超过你,你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

你骑车上街买东西,当你发现后面有一辆自行车在向你骑的车子靠近,并试图要超越你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加快车速;

不少演员和运动员在表演和比赛时,观众越多情绪越热烈,劲头越足,发挥得越好;

……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社会促进现象呢?

人总是有惰性的,因此在单独一个人时,无所谓输赢、好坏,都没有人看见,没有比较,就会觉得怎样都可以。可是当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人甚至更多人,我们会感到有人在看着自己,会情不自禁地想:“他们也可能正在评论我干的怎么样呢!我一定要好好干,让他们瞧瞧。”

在社会中,人们总是害怕被抛弃,想要别人喜欢和接受自己,当与别人在一起时,这种动机会更强烈。也许我们不认识身边的人,但是却可能认为他们在评价着自己,一旦这样想,就感到不安起来,也会加把劲了。

但是,社会促进效应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的。当做的事情比较熟悉,身边有人可能提高做事的效率;但是从事不熟练的事情时,身边有人就可能导致效率降低。

比如老师让几个同学到黑板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黑板上演算几何题。如果题目是刚讲过的,比较简单,学生往往能很快做出,比下面的同学完成得快;但如果是比较难的题目,站在台上的学生由于紧张发懵,演算速度与结果往往不如下面的同学。

还比如,当一个员工面临难题,正苦于无计可施时,如果上司死盯着他不放,他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无法专心工作。

了解了社会促进和社会促退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提高做事的效率。当我们的某种活动能够进行得比较熟练时,就可以大胆在人前显示一番,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培养起我们的信心。

但是,如果觉得还不熟练,那就且慢“献丑”,还是独自埋头学习、苦练为好。比如你在攻读一本内容高深难懂的书籍,或者要创作一部书稿,为了避免起干扰作用的“观众效应”,就要暂时性地“疏远交往”,“耐得住寂寞”,这样“闭关修炼”,效率才更高。

许多管理者也懂得利用这个原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微软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这是比尔·盖茨亲自制定的标准。盖茨有一种独特的办公室哲学:他认为软件是一门艺术,做软件的人必须有丰富的想像力,而人只有在独处时,在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才最具有想像力。因此,为了使员工能够集中精力工作,有更大的想像力,在微软每一个员工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而如果需要交流,打开门就可以。

心理智慧一点通

做简单的事情,在人多的地方效率更高;做复杂的事情,在人少的地方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