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55

第55章 獐头鼠目就一定是坏人吗——容貌实验——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听取同一个女大学生的答辩。在其中一组发言时,女大学生刻意打扮,显得很漂亮;在另外一组,让女大学生把妆都卸掉,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实验结果是:尽管发言内容相同,但女大学生在第一组的发言更能说服人,得分也更高。

心理规律

事实上,人的面貌美丽或是丑陋,与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无关系,但是在生活里,人们总是倾向于对美丽的人有更好的印象。一般情况下,身材好、长得漂亮、长得帅的人,对人有魅力,令人羡慕,令人爱接近;相反,相貌丑陋则容易被人所鄙视或者排斥。这其实是对人的以偏概全的认识方法。

生活启示

春秋时武城人澹台灭明,字子羽,体态相貌很丑陋,比孔子小39岁。他想要师从孔子。在他第一次拜见孔子时,孔子见他其貌不扬,对他印象不好,觉得长相这么丑的人怎么会有才气?因此孔子对子羽的态度很冷漠,不愿收其为弟子。

子羽感到没趣,只好退而自学。回去后他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刻苦自强,终有所成。他往南游历到长江,追随他的学生有300人,其行为成为当时人们的效仿典范,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名叫宰予,字子我。他长得眉清目秀,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一见面就给孔子留下很好的印象。但后来孔子发现他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却躲在房间里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说“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做了齐国临的大夫,和田常同谋作乱,被灭族。

孔子为自己当初对这两个人的错误判断深为后悔。应该说,作为卓越教育家的孔子在识人方面是有一套较为深刻的见解的,但是竟然也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

其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念念有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同时,却经常被外貌所“俘虏”,难以抵抗外貌的微妙作用。因此,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事实上,“美”的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比如,母亲们会更多地搂抱那些漂亮的婴儿,并低声地对着她们说话,也很少惩罚她们;漂亮的女孩子在学校运动场上受到更多欢迎;教师会给长相好看的学生打更高的分数;漂亮的人常常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配偶;据调查,长相好看的人比相貌平平的人挣钱更多,拥有的工作更让人羡慕;甚至相貌好看的人做违法犯纪的事也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在人们的眼中更像“好人”。

那么,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呢?这是因为:

(1)漂亮的人让人看着舒服,使人沉缅于美的满足中。

(2)人们有个老框框,总是认为漂亮的人还有其他方面的好的属性。

(3)人们从各方面感到,漂亮的人才值得爱。比如不论电影或电视中,被爱的人总是漂亮的人。

(4)同漂亮的人在一起,人们会有种沾光心理,在别人面前显得更荣耀和光彩。有时候只因有一个漂亮的异性在身边,一个人就会受到别人积极的评价。

不过,外貌对印象形成的影响不一定是长期的。一般对于比较陌生的人,我们对他知之不多,就容易下意识地通过外表去猜测他的真实情况。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从长远来看,容貌的吸引力终归要让位于内在的吸引力。

因此才有那句名言:“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生活中,我们在注重外表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思想内涵的丰富,因为这才是吸引别人的持久魅力所在。

心理智慧一点通

和人交往的时候要避免以貌取人,要尽量考察一个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