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28015500000003

第3章 孩子的内心,有别于成人

怎样读懂宝宝的心,从而更爱孩子呢?这是一个跟当时情景发展有紧密联系的问题。

如果父母不是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而是按照大人们的意愿,把自己认为好的,认为对的都强加给孩子,那么这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答案显然是很难的。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其心理特征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也应做相应的调整。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时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沟通。

立志成才要趁早,培养聪明宝宝也要趁早。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你知道0-3岁和3-6岁宝宝的心理引导重点吗?

0~3岁依靠期的孩子,喜欢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0~3岁是宝宝的依靠关键期。这时期的宝宝依靠本能的目的是“讨好”父母,以便父母能更多地关注和照顾自己。在依靠本能的驱使下,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他们愿意做能够引起父母高兴,并能引起父母关注的行为,而不愿意做不能够引起父母高兴并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行为。

由于这时期孩子的行为有“讨好父母”的特点,因此,孩子依靠关键期内形成的性格特点具有外显的特点。

依靠期的孩子总是看父母的“脸色”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所以依靠期的孩子是十分“听话”的。依靠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教育的时期,依靠期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然而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却“本末倒置”,总是对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结果却是:不但白白浪费了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而且养成了孩子任性、自我等不良性格。

3~6岁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合群性

学龄前期是指儿童从3周岁到6周岁这一时期,也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前的一个时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心理发育主要有3个突出特点:

喜欢参加社会实践生活,尤其是劳动和学习活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这时期的父母也应该对宝宝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孩子独立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

对于孩子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问题,父母可以让宝宝多参加一些户外游戏活动。通过户外的互动游戏活动,孩子的劳动、社交、认知等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开始发展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

这时期的孩子还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如花是好看的,水果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虽然学学前宝宝也能掌握数的概念和进行计算,但是同样需要直观形象的不断支持和强化,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学前宝宝的心理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因此,他们有目的、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快速增长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为孩子正式进入学校学习做早期的准备。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这时期宝宝行为的自觉性慢慢发展起来,他们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从而慢慢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种倾向对宝宝以后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质量和道德行为,让孩子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科学的道路良性发展。

因此,父母在进行正式的教育之前,首先应弄清楚孩子在想什么,并且处在什么状态之中,唯有对孩子的特点和心思了如指掌,才能制订适合孩子的教育方针。因此,妈妈应对孩子的一言一行,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举动都要多加注意和观察,以便更多了解孩子。因为只有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聪明宝宝。

父母在进行正式的教育之前,首先应弄清楚孩子在想什么,并且处在什么状态之中,唯有对孩子的特点和心思了如指掌,才能制订适合孩子的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