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的意义而言,何世红觉得,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责任感能使人的生活变得崇高而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他人乃至国家实践社会责任是一种难以计算的快乐,它既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也不能以社会给予的赞誉来评价,因为它意味着社会中最重要的元素,即真诚和奉献作为生命价值的基础依然存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意味对自我的信心,还意味着那一丝因为责任感带来的自豪的喜悦,将点燃真正的生命之火,在那燃烧的火焰中,永恒的希望在夜空中闪耀,不仅温暖那些信念执著为理想奋然前行的孤独者的心,而且势必照亮通往美好未来的崎岖之路。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为了使自身的生活变得更有活力。
在当今社会变迁的时代,人们经历了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满足和快乐,但也见证了不公平和不平等导致的种种悲哀。很多时候,面对暴力和反社会的行为,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勇士孤独无助的目光;面对社会的不公和非正义的现象,努力去改变这些现实的人士往往又最易受到大众的冷落和误解。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链中,对不少人来说,社会责任感似乎成了生命中不堪承受的重负,认为责任意味着付出,而付出时常会带来痛苦。但归根到底那还是一种幸福。历史上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大都是在经历沉重的创作痛苦后,为后人留下流芳百世的篇章;无数的为人类正义事业献身的先驱,也大都是在为努力实践社会责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同样,如今的何世红,如今的中国金融网也都在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尽着自己最大的力量,践行自己的诺言,挑起向基层传播金融文化的责任。
二 以国家之任为己任
1.全民普及金融知识
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以后。到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之后,中国正式加入WTO。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加入WTO协定书中,金融服务贸易被浓墨重彩,从此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的规定了加速度和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已经开始。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二十余年来,正是因为始终高举的这面旗帜,我国经济才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过去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我们有理由期盼,中国经济将由此获得更大收益。但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金融业当前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将全面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业竞争又将迎来历史性的巨大变革。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和应对海外金融业的竞争,我国的金融机构正通过各种改革提升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融网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重构现代金融文化势在必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以依赖于金融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层层渗透作为强劲的动力来实现更加持久地发展。与快速发展的金融业相比,社会及百姓对金融知识的了解还很缺乏。
中国金融开放,在地域分布上,基本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再到沿海开放城市,然后逐步向内地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辐射的路径行进的;在外资金融机构类型的引进上,基本上是按照先银行、后保险和证券的顺序有序开放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和范围的开放上,是按照先外汇业务、后允许部分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顺序进行的。但是忽视了中国基层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金融网创办之前,有些乡镇农村民对金融业的认识顶多也只是信用社的一些简单信贷问题。出于对商业的排斥,他们始终停留在狭隘的小农意识圈子里。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最终决定从基层做起。许多人都认为他会将北京或者其他稍微发达一点的地区作为自己事业的首站,可是他却选择了西北地区。
何世红作为西北人不止一次地进行反思,为何西北的人都要走出来,而去西北的人那么少?思考的结果是,西北太穷,留不住人才,但中国有许多像这样贫穷的地方,这些地方依然需要信息,需要金融服务,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因此他在中国金融网上开通的第一个地方频道就是西北,他要让家乡的人更多地了解金融界,为基层开设了解中国金融的通道,用自己的力量让基层知道服务的力量。
何世红在搭建金融信息平台的时候,将全民金融放在了首要位置。他说:“只有紧密联系基层,全民普及金融知识,为更广大的公众提供服务,才是一个智者的生存之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今天,随着能源、原材料等一个个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的瓶颈被逐个突破之后,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步推进到金融领域。
面对如此境况,何世红认为,中国金融网的首要任务是先要全民普及金融文化知识,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金融,金融学是研究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的学科。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金融学的基本内容。
金融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只有人们对金融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中国金融网才能带着这个中国的金融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金融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金融网曾统计,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的并购交易总额已达39亿元,是并购对象最青睐的国家之一。何世红说“未来一年里,金融业将成为中国并购市场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最近,美国银行宣布以30亿美元收购中国建设银行9%的股权后,中国从在2005年下半年起,将进入金融并购的活跃时期,在2007年时出现一次高潮。
随着外资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跟进,仅发展3年的中国金融网对来自海内外金融机构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但要想真正将中国金融网做得更好,用它的力量将中国金融推向世界金融的顶峰,就必须全民普及金融知识,让金融文化更加深入到群众中去。
2.布局金融网络帝国
目前,中国金融网可以说已经成了带动整个中国金融文化的一面标杆。它不仅在第一时间报道中国金融,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力量在中国将金融文化传播到了每一个角落。
今天的人们在中国金融网的带动下,不再是只懂得一点点信贷问题的民众。人们已经将整个金融文化融入到了生活中。因此信息,特别是金融信息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不言而喻。中国金融网的未来更是无法预测的。
中国金融网成立之初,也和许多新兴企业一样艰难,特别是资金问题,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一个有文化内涵并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总会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越好。从创建开始直到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入侵,使已经慢慢复苏的中国金融网因祸得福。中国金融网效益猛增。
在Internet上咨询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在一些综合性的门户网站上只会提供一些简单、概括的信息。当金融活动的竞争急剧加速时,中国金融网的诞生便成了一种必然,何世红只不过是第一时间把握住这个商机的幸运儿。
也许是多年的记者生活铸就了他,他将“第一时间报道中国金融”作为中国金融网的第一理念,全身心地投入金融网的运营。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他要将中国金融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上传到网上。他注意细节、力求完美,他要求自己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中国金融网要求自己的每一位员工都要不断地学习。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为人也非常重要。一个“中金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化技能、专业化的学习态度,在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很丰富,并且要不断地要求自己将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在中国金融网效益一路上升的情况下,何世红综观整个金融行业,取其长、补其短,他知道要打造出一个真正的金融网络帝国所要付出的到底有多少。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带领好自己的团队,将整个中国金融推向世界。
中国金融网上不仅有国内外各个银行、证券、保险、股票等行情,还设立了理财、投资等金融知识咨询平台。它不仅面向全球各大银行、证券和工商企业,更将全民普及金融文化知识,培养大众金融意识作为一种责任。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何世红用自己的力量启动了中国金融文化节,将整个国家的金融推向了另一层次。中国金融网不仅在国内形成了最权威的金融资讯媒体,在全球互联网上也是一颗耀眼的新星,不少国外投资商都瞄准了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网特有的品牌已经在业界被公认为最有价值的“钻石品牌”,许多外资金融机构纷纷瞄准中国金融网。但何世红所坚持和倡导的服务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是单纯建立在“商业”意义上,而是为中外金融机构和广大读者提供第一时间,更有价值、更精确、更权威的金融资讯,最终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最强、最精的金融网站,才是他的初衷。
现在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易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国金融网也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上金融帝国已经势不可当。
3.纳汇百川:整合金融人才
何世红的目标不仅仅是发展中国金融网强大的咨询功能,还将建设中国金融网的金融整合资源、媒体整合资源、新闻整合资源。中国金融网由15家银行共同参与组建,将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一起整合起来,这里面的整合能力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现在的银行都是同质化竞争,是死对头,把他们整合到一起不容易。
但这样做又很关键,很有必要。何世红要给企业家和金融家提供一个平台,同时提供一个支点,帮助银行引资,把境内的情况广泛向国际推介,让更多国外人员认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通过中国金融网这个平台,把外面的引进来,把里面的送出去,引进资金、引进智慧、引进思想,在中国金融与全球金融中,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
打开中国金融网,赫然标立着国内各家银行以及许多国外银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各执己见、辩论激烈,却也其乐融融。国内的中央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等,在这里充分交流经验、携手并肩,为以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集团化势力打下坚实基础。一些小银行、地区银行也能在中国金融网上找到自己的地盘。
中国金融网从来都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企业,纳汇百川才是何世红的气度,这里同样欢迎外资银行的到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美国银行、恒生银行,等等,也常于此指点金融江山。
整合的人才是最优秀的人才,何世红希望通过中国金融网,通过自己的智慧,以及“中金人”的有力执行,将最优秀的金融思想汇聚到这个大舞台上。
现在,何世红一边办互联网,一边着手准备把培训体系搞起来。他将和国内各大专院校,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培训机构进行紧密的合作,为中国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让上千名银行行长成为培训体系一员,成为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在整个培训体系里面,何世红担任培训班的班长,而上千名行长都是这个培训体系的同学。
此外,中国金融网进行的理财规划师培训,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它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概念接纳进来,培养中国银行业一流的理财高手。中国金融网给一些中小银行培养人才,对中小银行进行一些洗脑工程,做得相当不错。
短短三年时间,何世红能打造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平台,关键还是在于其非常重视金融文化。企业生存灵魂在于文化,在这样一个文化热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正在自觉远离经验管理,经历着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主动进化与加速度提升。任何在文化方面有所缺乏的个体与企业,都是走不远的。一如管理是有方法、有程序、有路径的,至高至深的企业文化原来也是可以经由可触摸、可嗅听的训练来感知。所谓祈求上天保佑,就是顺道无为,使自己的思想符合自然,符合天人合一的准则。一个领导一万人的老板,绝对不可能事必躬亲,除了制度发展的惯性之外,实际上就是靠一种“思想”在统领这个企业,而这种“思想”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特征在管理上的表现与应用。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不少企业领导或者文化管理部门对于文化建设本身的目的诉求显然高过了企业文化所应当扮演的角色,甚至在不少企业中,企业文化有其名而无其实,文化与管理两张皮,仅仅成为企业老板本人的一种优雅装饰品。从管理本意上来看,文化是一种最高层面的管理手段或者工具。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要想建设企业文化,必须从人的思想开始人手,而人的思想是最难改变的。
所以何世红说:“我们梳理现代企业管理百余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对管理贡献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而是军队、军校。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从军队管理中借鉴、汲取了许多营养;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方法与原则都直接取自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个信念、一面旗帜。在中国,没有任何组织,在执行缔造者所赋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在自主变革、在奉献精神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方面能与其相提并论。
由于中国是个没有经过彻底的工业革命的国家,今天的产业工人中有80%以上来自农民,这让许多企业老板、管理层在感叹员工素质时,深感应该学习人民解放军:其成立至今,成员基本是中国的普通农民,但其并没有成为一支农民起义军式的军队,相反,在这所大学校中,普通农民却被锻炼成为组织中的优秀人才。
实际上,由普通农民到合格军人,第一步就是改变行动。如果新兵入伍,仅仅是换身衣服,没有服从意识,教员仅仅讲授共产主义理想,绝对服从、一切听指挥的文化不经过最简单的军姿训练固化,上了战场也是没有战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