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上看,他相信中国政府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道理显而易见,若要收复,1949年就可以收复,何必等到现在?当年保留香港,是想保留一条对外贸易的通道,这样对中国政府更有利。现在的国际形势和香港的特殊地位并不会改变。因此,中国政府不可能收复香港。
经过深入的分析,李嘉诚作出“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决策,并将此看做是千载难逢的拓展良机。
于是,在别人都在抛售的时候,李嘉诚不动声色地大量收购。
李嘉诚将买下的旧房装修后出租;又抓住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购置的地盘上兴建物业。
李嘉诚的行为需要超卓的智力。不少朋友为他的“冒险”捏一把汗;同业的地产商,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场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这时,李嘉诚已经聚积了大量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的租金收入达390万港元。
李嘉诚在动荡中胜出,并为他日后成为房地产巨头奠定了基石。
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
应该说,在这场夹杂着政治背景和人为因素的房地产灾难中,前景也是个未知数。这样说来,李嘉诚的决策有十足的胜券在握是不现实的。李嘉诚的行动是带着冒险性的,说是赌博也未尝不可。
但是,李嘉诚的冒险是建立在对形势的密切关注和精确分析之上,李嘉诚绝非投机家,而是一个拥有超人睿智的商人。
他正是凭着自己的智力和勇气,才将整个地产业的灾难变成了发展自己的机遇。
香港商人陈玉书在他的自传《商旅生涯不是梦》里指出:致富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无论对哪一种商品的市场来说,都有这样一个规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我能赚钱;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我便要破财,甚至破产;如果大家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则也仅仅能维持生活。
明智的人能谋算出冒险的系数有多大,此外作好应付风险的准备,则可以胜算。
在多变的世界中,成功者,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利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风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可以变成机遇。
茫茫世界风云变幻,漠漠人生漂浮不定,而未来的风景却隐没在迷雾中,向那里进发,有崎岖的山路,也有阴晦的沼泽,深一脚浅一脚,虽然有危险,但这却是在有限的人生中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
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保守,不愿冒险的人,往往一小有成绩便不敢再担风险、锐意进取,岂不知,没有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李嘉诚认为,只要你有信心,敢于闯,同样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对每个有志于发家致富的人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自己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在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下,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商海之潮。很多人都在寻找致富之路,从机关干部到工人,从大学教授到售货员,从博士到农民,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士纷纷都在考虑致富,研究致富。但也有人谈“下海”色变,一想到失业便会失去知觉,总想老老实实保住自己那点可怜的东西。这种平庸短浅的见识,遏制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本来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才能轻易否定和抹煞,断送了他们本来可以创造出的光明前途,这类人是永远无法摆脱贫困的。
越想保住既得利益而不敢进取的人越发不了财,赚不到钱,天天垂头丧气的人,也不可能致富。走路抬头挺胸,个性豪爽,敢冒风雨,披荆斩棘,才是财神爷的宠儿。因为性格乐观、甘冒风险是干好所有事情的基础。独木桥的那一边是美丽丰硕的果园,自信的人大胆地走过去,摘到甘甜的果实;缺乏自信的人却在原地犹豫:我能过得去吗?——而果实,都被大胆行动的人采走了。
许多人认为,我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特殊的技术,我怎么自信得起来?我也想发财,也想致富,但有限的条件注定了我只能做个平庸的人,过着简朴的生活。
其实,这仍旧是胆怯的表现。事实上,我们分析现在的富豪们,你便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富豪也是白手起家。张果喜是白手起家的,张宏伟也是白手起家的!这些亿万富翁,不只是白手起家,而且起家时还是属于最贫困的阶层。这不只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如此,就是在富翁比比皆是的美国,约80%的富翁也并非继承上一代的财富而跻身百万富翁行列的。他们从不认为缺少祖荫会使自己机会比别人少。并且他们多数人从事的行业也可归类为普通到乏味之间,如焊接工、拍卖商、农夫、打工仔。可见,富翁多在普通人中诞生,只要坚持合理的观念与行动,几十年后,我们完全也有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文化水平不高,也会成为不敢拓展人生之路者的借口。其实在波涛汹涌的商海竞争中,文化素质高的人,其致富的渠道和获胜的机会会相对多一些,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商业竞争并非全部是单纯文化水平的竞争。商业活动要求商人具备许多特殊的符合商业竞争需要的素质,这就是个人品格魄力、心理气质、智慧精明、活动能力等等综合性的全面的竞争。而这并不以文化水平的高低而论。高文凭者不见得就具有较高的商业竞争素质,低文凭者不见得就会在商业竞争中失败。从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来的致富者来看,并非都是高文凭高学历者,反而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据统计,中国的30位亿万富翁,有两个“70%”:70%出身农民,7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在早期创业中,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机会较多,在这种多变环境中,低文化层次的人更容易适应,因为他们没有精神负担,思维敏捷,更具有冒险心理,所以这些人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更容易获取财富。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家大多从事传统工业、商业及服务业,文化水平高者不一定具有优势,低文化程度的老板同样得心应手,有时甚至比高文化程度者更放得开手脚,更具优势。也许你认为这是改革开放早期特殊的政策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据统计部门对2000年上半年城市高收入群体进行的一项调查同样说明,低学历者不一定就是低收入者。该调查显示,从学历角度看,城市高收入群体中收入最高的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人均月收入为1万多元;但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其人均月收入为7000~8000元,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人均月收入为5000元左右,排在第四位的是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人均月收入为5512元。可见,商海中,高文化素质者可以驰骋在高层次商业领域而春风得意,低文化素质者也可以在广泛的商业领域中尽情发挥,尽情挣钱。
从日常的食品、饮料,到遍布我国台湾宝岛的2000多家“7-ELEVEN”便利店,以及数十家星巴克咖啡店、家乐福超市,乃至万通银行……统一企业不仅每天都在影响着台湾人的生活,而且以方便面和冰红茶为代表的统一饮食,也已成为大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你意外的是,在海峡两岸刮起了“统一”旋风的台湾企业家、统一企业总裁高清愿却仅是小学文化。高先生幼年丧父,13岁就到台南给人打工,受过的全部正规教育只有小学6年。中年时,在逆境中长大的高清愿迎来一生最重大的转折点——由纺织业改行到陌生的食品业中创业,并最终成就了今日的统一食品王国。问及成功的心得,高清愿这样说:“成功的机会都一样,就看你敢不敢抓取。”
高清愿所言的确是至理名言,总想吃没有任何风险的安稳饭的年代已经没有了,总是局限于保守的圈圈里,真正有机会让他发财时,他却又不敢迈步了。
贫穷时如何求变
其实,人生的奋斗过程最主要最明确的就是改善贫穷生活的过程,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穷,像瘟神一样令人惟恐躲之不及。穷,曾经让安徒生笔下那可爱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也让杨白劳在女儿被逼顶债后的大年夜,跌倒在大门外再也爬不起来。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愿意过这个穷日子!
所以,陈胜、吴广才揭竿而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的脸谱是食不果腹、衣不蔽寒;穷的本质是金钱短缺,经济困顿;穷的反响是人们不屑一顾的眼光。
我们要走出令人难堪的贫穷,就要变通。
一位著名的雕刻家,有人问他,跟他学雕刻的那个年轻人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大画家时,这位雕刻家说:“不,永远不会!他每年有8000元的收入。”这位雕刻家知道,人的本领是从艰苦奋斗中锻炼出来的,而在富有的情况下,这种精神常常被埋没。
不错,大多数的富家之子,都只沉湎于安逸的生活当中,因而变得慵懒,不思进取,这些人往往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是穷苦人的敌手。范缜是南北朝的思想家。他从小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过着艰苦的生活。他聪明过人,很小就开始在家自学了。18岁时辞别母亲,穿着布衣草鞋,徒步走了20多天,行程1000多里,来到刘先生家里求学。
当时,刘先生旗下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他们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坐着漂亮的马车,还有书童陪读,佣人侍候。看到范缜衣衫褴褛,脚上穿着草鞋,吃的是粗茶淡饭,就经常嘲笑他,在一起议论他说:“瞧他那寒酸样,怎么能跟我们站在一起!”
范缜充耳不闻,因为在他看来,学好了比吃好了、穿好了更重要。经过几次交谈,刘先生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有志气的学生。
有一次,有个朋友问刘先生:“你的学生中,你认为谁最有出息呢?”
“范缜!”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虽然他吃的俭省,穿的寒伧,但将来最有出息的绝对是他。”果然,范缜最终写出了《神灭论》,成为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如陈胜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贫贱的人,只要艰苦努力,有朝一日也会成为人中龙凤的。但成才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也只有那些拥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欧阳修是北宋时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4岁丧父,生活拮据。因为家里穷,不但没有钱供他上学读书,甚至连纸笔都买不起。母亲就用草枝儿在地上画字,亲自教他识字作文。范仲淹青年时,家境也很清贫。无钱上学,就一个人跑到吴县城郊长白山的僧舍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米煮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然后用刀子划为两部分,早晚各取一块作主食,没有菜,他就切上几根野菜茎,加些盐凑合着吃。事实证明,贫穷并不能阻碍有志者成功。相反,贫穷是一种动力。所谓逆境出人才,成功人士的光芒,是经过现实严峻生活的磨砺而显现出来的。
但是,贫困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贫穷只是一个人主动求变的切点。除此而外,贫穷就只能受苦。贫穷本身是一种罪恶,但是却能激发人们从贫穷中挣脱出来。
因为贫穷,人们才要努力奋斗,要改变困境,要达到心中的理想生活。从人类最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四大发明,到电脑网络“地球村”,其变化的根源都是从改善贫穷落后开始的,每一次变化都向着富强靠近一步。
世上许多东西的好坏都是相比较而言的,贫穷也不例外。钱少的人看钱多的人,认为自己穷;事业发展中的人看事业发达的人,认为自己穷。正是这种比较,正是认识到自己穷,才使得人生一直不断地向着更高更好的生活顶峰攀登。穷引导人们追求财富,穷是人生变化的本源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