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2834800000016

第16章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0)

《宣言》指出:“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也就是说,进行着类似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那么这个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也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和新的社会制度产生。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它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够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但它本身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宣言》指出:“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要爆发一次。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到法国等国家。1847年的经济危机遍及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一方面,商品堆积如山,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减少,生活越来越困难。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工厂关门、银行倒闭、工人失业、大批的商品被毁灭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正如《宣言》所形容的,“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强大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的地步。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而资产阶级又找不到消除经济危机的出路。他们销毁商品,开辟新的市场,充分利用旧市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有这一切努力,只不过是准备更加猛烈的危机罢了。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关系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了,它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这个武器就是社会生产力。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结果,那么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关系也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3.分析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过程,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9~54自然段)

前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但是,由谁来将资本主义装进棺材、埋入坟墓呢?也就是说,由谁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呢?《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力量。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四层意思。

(1)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处境。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大机器工业阶段,形成了现代无产阶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一无所有,是受剥削、受奴役、受压迫的阶级,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尽量压低工人的工资。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机器的使用并没有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反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延长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处境非常悲惨。它们在工厂里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受到极严厉的管制,受到资本家、工头的监视和奴役。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愈少,工人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成为资产阶级剥削的对象。只不过资本家使用女工和童工的费用更低罢了。

工人不仅受厂主的剥削,而且还受房东、店主和当铺老板的剥削。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受整个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奴隶。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中间等级的下层,如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往往因贫困破产而沦入无产阶级队伍。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不断得到补充。

(2)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是一对孪生子,又是一对天然的仇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它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在资本主义早期,工人并没有认识到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而认为是个别资本家的问题,是资本家的狠毒和残忍才使工人的处境悲惨。有的甚至认为是生产工具本身的问题,认为机器的使用不仅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使许多工人失业。还有的认为是外来商品的问题。这些外来商品夺去了自己的饭碗。因此,工人刚开始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往往是自发的,斗争方式往往是原始的。正如《宣言》所指出:“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他们进行这些斗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企图恢复中世纪工人的地位,即手工业者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上,无产阶级的斗争是分散的,还没有团结起来形成为一个阶级,还不可能开展独立的政治运动。他们的团结并不是由于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地位而联合起来,而是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被资产阶级发动起来反封建的结果。这时他们是作为资产阶级的助手参加斗争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即同专制君主制的残余、地主、非工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者作斗争。”即不是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而是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无产阶级虽然是推翻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但这个斗争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所取得的胜利当然只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日益联合起来。无产阶级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由于机器的广泛采用,劳动的差别缩小,工人几乎拿同样微薄的工资,过着贫困的生活,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愈来愈趋于一致。资本主义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愈来愈不稳定,在危机期间,工人大批失业,工人的生活愈来愈没有保障。工人同个别资本家的局部斗争逐渐发展成为两个阶级之间的冲突。在斗争中,工人的觉悟不断提高,阶级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同资产阶级斗争,工人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如英国熟练工人成立的工会联合组织就领导工人进行有组织的经济斗争。1845年,由地方工联组成为全国联合会,会员很快就达到8万人,成为工人同资本家进行斗争的坚强组织。工联在联合无产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时以及改善劳动条件而对资本压迫进行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些地方工人群众的斗争转变为起义,如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起义,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导火线而爆发的工人起义等。

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有时也取得胜利,比如,工资增加一点,劳动条件改善一点。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在斗争的实践中,工人逐渐意识到,要想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增强团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达到斗争的目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把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把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资本家或局部地区的工人反对局部地区资本家的斗争汇合成整个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因为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斗争必然会发展为推翻压迫阶级的统治而夺取政权的斗争,否则,被压迫阶级就不能获得解放。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达,交通的便利,为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

为了更好地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阶级还建立了政党这样的政治组织。这样的政治组织虽然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经常受到破坏,但是,斗争的需要又使这样的政治组织不断地重新组织起来,而且这种政治组织“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无产阶级有了自己政党的领导,就能进行有组织的斗争,就能提高斗争的水平,取得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宣言》以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1847年,英国工人阶级利用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迫使英国议会于是年6月8日通过了适用于女工和童工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法案规定:从1848年5月1日起,13岁到18岁的童工和全体女工的劳动时间缩短为十小时。这就用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工人的个别利益。这是无产阶级开展有组织斗争所取得的的一个重要成果。

无产阶级组织成为政党的事实,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发展到自觉的斗争,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

《宣言》还指出:“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使无产阶级日益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产阶级在追随资产阶级参加反封建的斗争及其他斗争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处于不断的斗争中:最初反对贵族;后来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经常反对一切外国的资产阶级。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参加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及其他的斗争中,学会了政治斗争的策略和方法,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因而也就获得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

其次,破产的中小资产者被抛入无产阶级队伍,给无产阶级带来大量的教育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大批中小资产者由于在竞争中破产而被卷入无产阶级队伍。这些人受过良好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他们被抛到无产阶级队伍后,这就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所以《宣言》说:“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宣言》指出:“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例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有一部分僧侣、贵族投身到资产阶级方面来,同资产阶级一起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在19世纪40年代,当无产阶级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接近决战时,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归附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他们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从理论上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他们同无产阶级一起战斗,把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贡献给无产阶级,这对于无产阶级提高认识能力和阶级觉悟,提升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水平,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及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最有前途,最具有团结性和革命彻底性的阶级。

为什么这么说呢?《宣言》首先指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机器大工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将会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它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而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