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28369100000012

第12章 原发型、集成型、引进型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比较

4.1.1 原发型自主创新模式

原发型自主创新,也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在自主创新模式中,原发型创新是最重要的一种创新形式。其原因在于原发型创新就创新程度而言是根本性创新,在技术上通常有着重大突破,创造出从来没有的东西或是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因此,原发型创新往往成为其他创新,如模仿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起点。

(1)原发型自主创新类型

根据原发型创新的方式和结果的不同,原发型创新有四种表现形式,即原理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综合创新。

原理创新是指依据新认识到的科学规律,并加以利用而形成新产业或对原有产业升级改造的创新活动。如利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而开创的核电产业,依据气体放电原理制成的等离子发光管并在此基础上制造等离子电视等。相对于方法创新和综合创新来说,原理创新对产业的变革力度更大,可能产生许多工业应用,可能对多个产业产生变革。企业选择原理创新时应避免过早进入,应尽量吸收基础研究的成果,避免过多的投入。

方法创新是指应用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新技术与新方法、新实验手段、新仪器、新合成反应以及新物质等到实际生产中并获取经济效益的创新活动。

应用创新是指将原有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扩大科学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的接触点,从而产生新技术或者新发明,最终应用于生产过程并创造经济效益的创新活动。

综合创新是指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技术,以实现或达到某种功能或性能,从而获得实际应用的创新活动。原始创新的四种路径是由创新构想决定的,同时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也存在着较强的关系。

(2)原发型自主创新特点

原发型创新是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它是企业自身知识与技术积累、资本积累达到一定高度的自然结果。原发型创新是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推崇的创新战略,是这些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原发型创新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内生的技术突破。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并较早在生产制造方面建立起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核心能力,先于其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产权保护充分的情况下,企业能独享创新收益。

第二,率先进行技术与市场开发。率先性是原始创新能力追求的目标,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从而占据了主动与先机。从法律上讲,在技术开发的竞争中,专利拥有者只能有一个,不具率先性的技术对原始创新能力来讲没有意义。

第三,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是原始创新能力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全新创新或重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需要有很大的资源投入,特别是研究的力量,才能形成较多的技术积累。

(3)原发型自主创新的优势及其限制

原发型创新模式一般为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的首选。这主要是由于原发型创新具有其他创新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形成壁垒效应,确保了原始创新者的主导地位。其壁垒包括:技术壁垒,由于率先创新掌握着核心技术秘密,原始创新企业通过加强关键技术的保密和有效保护,使得后进模仿者进行技术破译的难度增加。工艺技术标准壁垒,原始创新产品一旦形成行业普遍接受的工业标准,就能够为原始创新企业奠定在该行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强化其竞争优势。

第二,消费行为部分偏好,导致占领大片产品市场,其原由来自于:形象和声誉,部分消费者崇尚原始创新者,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先入为主取得垄断地位原始创新成功后,特别强调技术独占和垄断,并采取一系列技术、管理和组织上的创新,带动一批新产品的诞生,使原始创新者获得垄断地位;转换成本的影响用户如果要改变供应商,会给用户带来原有的长期合同要废除,这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销售网络原始创新者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和产品销售网络早,在竞争中可以通过垄断原材料供应等手段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原始创新者通过转让其专利技术和诀窍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同时可以提出技术应用的限制条件,阻止模仿者超越。

原发型创新的确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优势,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于采用这种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有许多限制条件。

第一,集群企业需要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企业实施原发型创新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应当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但是这种原始创新能力积累过程是漫长的。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积累对于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源,对于技术问题的解决,对于降低创新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原始创新来说,由于其创新程度为根本性创新,需要企业已经熟练地掌握已有的各种相关技术,也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另外,由于原始创新要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此过程中通常会需要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也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第二,集群企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原发型创新不仅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种投入往往是长期的,而且风险是很大的。据资料统计,纯基础研究的成功率一般为3%,应用基础研究的成功率15%。虽然技术上的失败孕育着成功的希望,但是,一个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是很难承受这样的创新活动的。

4.1.2 集成型自主创新模式

集成创新是指企业把各种创新要素(技术,战略,知识,组织等)优化组合,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功能倍增性和适应进化性的有机整合,从而提供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或新的服务方式的创新活动。“集成创新”中的“集成”并非仅是一般性地将要素结合在一起,只有当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有机体,这样的过程才称为“集成”。从技术角度讲,集成创新是指将已有公知技术、已有知识产权(如有效专利)和部分创新技术,系统化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研究开发行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技术上的创新发明,大多数是在已有技术上的局部创新,或者是已有技术的组合式创新。在技术创新的组织和方法上也普遍采用将已有技术组合成为系统的技术方案等手段。

从管理角度来说是指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即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注入创造性的思维。有学者提出了集成创新的框架,认为企业的集成创新不仅是指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的集成,而是在更广泛意义上的“集成”,也就是说,它应当是一种集“组织集成、知识集成、战略集成”为一体的“集成”。因而,从创新资源角度看,集成创新能力也就是指这样一种创新能力—它可以引导企业以自身为主体,同时借助来自外界力量获得更多可利用的无形创新资源和实体创新资源,有效集合到企业的创新平台上。

(1)集成型自主创新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创新相比,集成创新具有持续性、系统性、结构性和集成性的特征,在时间上更加关注创新效果以及竞争力的持续性,在水平层次上,集成创新关注不同创新主体、人员整体的力量,并且能够使之系统化,在垂直方向,集成创新关注围绕企业和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和创新。集成创新与传统创新相比更加具有竞争力和持续的优势。

(2)集成型自主创新的主要类型

第一,根据创新领域分类。集成型自主创新根据其创新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技术集成、战略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四种类型。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组织管理方式提出了集成要求。早期的创新基于R&D是有关研究的主要来源,提出了技术推动模式,随后,又提出了需求拉动模式,该模式强调市场需求为产品创新创造机会进而刺激R&D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需求为动力的线性序列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企业不同资源、知识,技能、机构的设立、协调和分工协作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战略集成,集成在战略层面上主要解决一个选择问题,在一个共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的组合和协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集成;项目本身与总体战略结合紧密;整合先进技术,把握关键性、核心技术,在组合中应突出战略的重点;对相关R&D项目费用的分配应反映各项目在战略上的优先权顺序等。知识集成是对分散在企业中,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和分散在企业间的知识进行集成,可以分为企业内的知识集成层面和企业间的知识集成层面。企业内的知识集成,不仅要在知识集成的运作层上,利用知识集成子系统进行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利用、知识交流创新以及知识评价,实现知识的综合化及内在化的螺旋处理。企业间的知识集成目标是提高企业吸收、使用和集成知识的能力。组织集成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体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组织体的功能发生质的突变,整体效益得到极大提高。组织集成既是构造企业组织的理念,也是解决企业组织中复杂问题的方法。

拷版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通过集成产品核心元件或技术进行组装生产,集成出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壁垒和进入壁垒都很低,生产规模对于企业竞争起决定性作用。选择拷版模式的企业多采用拷版战略。这种战略是指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设计和零部件完全依赖外界的供给,该企业就像另一家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只是依样画葫芦地进行组装而已。

渐进模式是指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选择和整合能力,能够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对产品(工艺)进行功能或特性的渐进性创新,使得产品在投放市场后,由于新功能(特性)符合特定市场的需要而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新进入者在短时间内很难跟进。企业采用的技术战略主要是模仿战略,企业从不同渠道获得了产品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对产品的设计和零部件设计作出改进或一定程度的创新,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有所差异。

突破模式对企业技术能力水平要求较高。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能自主研发产品核心技术,通过集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资源,完成新产品及其衍生系列的开发。由于采用突破模式的企业要比其他的竞争者更早获得或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并将其率先推向市场,因此适合采用技术领先战略。

(3)集成型自主创新的优势及其限制

集成型自主创新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技术优势。集成型自主创新的最大优势就是,把世界上已有的技术为我所用,使自身的技术开发再上一个层次。第二,市场优势。生产的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效应。由于集成型自主创新所需的时间比原发型自主创新的时间一般要短,有利于企业迅速占领市场。第三,成本优势。集成型自主创新是在众多技术上的集合,可以节省许多技术原发型研究所需的投入。

集成型自主创新的主要限制在于,集成型自主创新涉及到多种技术来源、多个主体、多种权利状态,因此要求企业不仅要有技术知识上的创新资源,还有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可以作为实体流动的创新资源,同时要有比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并在相关领域拥有丰厚的构建知识。而这一些条件不是一般企业所能具有的。

4.1.3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为追赶先进技术,利用各种手段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掌握核心技术,并依据市场需求开发下一代技术,最终超越引进技术的自主创新方式。就创新程度而言的话,引进消化再创新往往是渐进性创新。相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其他两种模式而言,引进消化再创新对企业的要求最低。在此模式下,企业不一定要有技术积累,不一定要有强大的研发队伍和研发资源,不一定要在创新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而是许多创业企业以及介入新行业的大企业实施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要选择。对于技术落后的企业来说,引进消化再创新是实施技术追赶和技术跨越的重要途径。日本和韩国的许多企业能迅速赶上并超过欧美同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引进消化再创新。一般来说,企业引进型自主创新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引进构思、引进、吸收和创新在企业实施引进型自主创新时,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

通常,企业集群在实施引进型自主创新时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企业集群引进技术时,通常是由技术处于优势的企业(集群高位优势企业)开始的,然后再向集群内其他企业(低位优势企业)扩散。

(1)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特点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开拓性。引进型自主创新并非照搬照抄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研发力量,进行进一步开发先创技术。有效的消化创新能力可使企业成功通过既有技术,在新的领域获得后发竞争优势,该优势发挥在具有开拓性的新创产品成本、质量、规模等方面。

第二,针对性。先创者已解决了原始创新方面的探索,引进型自主创新旨在创新链中下游投入力量,将不够充分的创新资源适用于足够使用的资源范围中,避开较大的风险来解决新的研发,因此是具有针对性地在某技术区域上积累技术强势。当然,少数引进型自主创新也能在一条已有的创新链中拓展出新领域的创新链,此时的结果则类似原始创新能力。

第三,渐进性。引进型自主创新是为了渐进的累积技术优势而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支,对于创新资源的存量也是在逐渐累积中才能完成一个新的突破口,且这种突破与原始创新不同,大多数都不能推动新的范式变革,而只是弥补原有技术领域的空白。

(2)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主要类型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实施类型主要有:

第一,移植。通过对引进技术或设备研究,揭示并掌握它的设计和制造的奥秘,而后有目的地把它应用到其他产品上。

第二,综合。通过对大量引进的同类技术或者设备进行反向工程研究,全面分析,对比优劣,扬长避短,集中各家之优势,形成更高层次的技术或设备。

第三,改良。通过反向工程研究,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做些更改,这叫做“局部改良”。还可以从本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和技术、设备的使用条件出发,决定引进设备和技术是否符合国情,如果相差太大,就要进行“整体改良”。整体改良一般是针对技术软件而言,比如:技术标准、技术图纸、工艺文件和管理知识等。

第四,开拓延伸。通过反向工程研究,在继承前人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延伸,寻找新的技术领域和使用领域,在继承中发展和提高。

第五,追求最佳效益。通过对引进技术或装备的创造性移植、综合、改良和开拓延伸,以及创造性地应用,取得最佳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优势及其缺点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的主要优势表现为:

第一,技术优势。虽然引进型自主创新不像原发型自主创新那样获得基础性的技术专利和技术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引进型自主创新没有技术上的优势。首先,新产品在开发初期,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都不明晰,此时原始创新者没有很大优势,而滞后进入新技术领域,可以充分借鉴首创者的经验和教训,降低了技术的不确定性;其次,引进型自主创新企业可以利用原始创新产生的技术溢出效益,无偿获得大量技术、知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低价购买专利许可技术,使成本大大降低;第三,引进型自主创新可以节约了原发性研究的时间。

第二,生产制造优势。引进型自主创新企业能获得的另一个优势就是生产制造优势。由于引进型自主创新企业的低廉劳动力因素以及通过工艺改进和使用新材料、新设备,促使产品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从而在生产制造上赢得相对的优势。

第三,市场优势。原发型创新能以市场开拓者的身份占领市场,但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由一家企业占领和开发,而是需要很多企业的共同努力。引进型自主创新企业由于R&D的高度指向性和集中性,研发效率高,节省了投资,也降低了市场风险,从而规避了市场开发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另外,引进型自主创新可以为企业省去市场成长期的开发费用。原始创新者为了率先开发出产品并能推向市场,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开发费用和市场开发(公益宣传)费用,而引进创新的企业则可以无偿利用这些资源,大大降低了投入费用。

引进型自主创新模式主要缺点是被动性,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当新的自主创新高潮到来时,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如日本企业在信息技术革命中就处于从属的地位;另外,引进型创新往往还会受到率先创新者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制约,有时还面临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如专利保护制度就被率先创新者利用,作为阻碍模仿创新的手段:最后,引进型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应有较强的技术学习能力,一般来说,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与学习费用成反比。

4.1.4 三种创新模式的比较

以上三种创新模式各有优缺点,采用这些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有学者对这三种自主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自主创新要求创新主体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研发力量和大量的成果积累,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起点和要求是最高的;相对来说,引进型自主创新和集成型自主创新起点和要求就低得多。因此,自主创新模式更多的为少数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所采用;而引进型自主创新则是后进国家实现快速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发展中国家较为现实的选择。日本、韩国就是靠模仿创新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也大多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当然,上述三种模式也不是完全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的。首先,具有不同实力和研发水平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少数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在某些有优势的领域选择原发型自主创新模式,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则适宜选择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其次,从时间上看,引进型自主创新往往是自主创新必经的过渡阶段,一个新建企业只有通过引进创新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技术、资金实力、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为进行自主创新条件。在一批这样有实力的大企业崛起之前,发展中国家过早地提出以自主创新为主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第三,即使是一些大跨国公司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和对不同产品、不同技术领域,也可以同时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模式,扬长避短,改善创新效果。

针对以上对原发型、集成型、引进型创新模式的比较,发现各有自身的优劣势,对于我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可能方式,从多个不同来源,将不同技术集成,最终形成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创新产品的方式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程度应涵盖原始型创新、集成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创新。但以上三种模式均未考虑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