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同人啊童年
28444500000014

第14章 姥爷家

虽然已经到了8月中旬,但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秋老虎”才刚刚现身,离它蛰伏的日子还远着呢。12路公共汽车正在沿着路线向各个站点行驶,妈妈坐在我的对过,她那个位置正对着刺眼的阳光,她一路上都眯缝着眼睛,后来干脆把头上的那顶宽边遮阳帽往下拉到了最大限度,完全遮住了自己的双眼。姐姐跟随爸爸到北京去拜访姑姑了,家里少了两张说话的嘴,对于习惯了热闹的妈妈和我来说,有时也会感觉到孤单。为了多少缓解一下这种不适,只要妈妈休息,她就会带着我去探亲访友。我和妈妈搭乘的这辆12路公共汽车就是在驶往姥爷的家。

在一处站点,公共汽车停住,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穿着邋遢的中年男人堵住车门口问司机:“大师傅,火车站到不到?”

“不到!”司机朝那中年男人摆了一下手。

“那坐几路能到?”

“你让开,让后面的人上车,你挡道了不知道吗?”司机急躁地说。

中年男人让开位置,待乘客都上完了车,他便接着问:“喂,大师傅,坐几路能到?”

“6路!”司机不耐烦地回答道。

“6路上哪儿等?”

司机用手一指,没好气儿地说:“那边儿!”

“那边儿是哪儿啊,走多长时间,过几道街,在道的哪头..”

“去去去..”司机忍耐不住,急了,他甩着手做出驱赶的动作,“没工夫跟你瞎扯,自己找去!”

车开动起来后,怒气未消的司机还在咒骂着:“******眼睛瞎呀,不会看地图啊!”

下车后,我和妈妈专挑阴凉处走,避开了热辣的日头。这都要感谢栽种在路旁的树,它们茂密的枝叶洒下了片片清凉,给我们提供了天然的遮阳伞。又转了几道弯,一道向远处延伸的,已经废弃了的铁轨横在我和妈妈的面前,“看着点儿脚下,别绊着!”穿过铁轨的时候,妈妈一个劲儿地提醒我小心,虽然这道铁轨我都过了不止一两次了,但每次妈妈都不忘这样叮嘱我。当然,这一次跟往常一样,安全通过。然后我们经过了南湖小区的露天菜市场。菜市场很热闹,来买菜的人很多,一到星期天这里更是熙熙攘攘。摊贩搭成的简易商亭和摊铺鳞次栉比,这里已经成为了整个小区居民所需蔬菜,肉类和水果的供应基地。“土豆多少钱一斤?”“西红柿便宜卖了!”“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啊,刚摘下来的新鲜苹果啊”……一路走过,居民问价和摊贩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大姐,尝尝西瓜!”一个摊贩拿起一小块切下来的西瓜送到路过的妈妈面前。“你看这西瓜的瓤多红,可甜了!”

“不好意思,我不买西瓜。”妈妈笑着对摊贩说,“下次我再来。”

“大姐,那说好了啊!”摊贩高声对妈妈喊道,那语气仿佛充满了期待。

最后,妈妈买了一袋苹果,把它拎到了姥爷家。

姥爷的家就在南湖小区,是一栋暗红色的住宅楼,他住在第三层。姥爷7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姥姥已去世多年,他现在跟姨妈一家住在一起。两居室的房子,姥爷单独住一间,姨妈一家三口住另一间。

妈妈敲了三下门,每敲一下中间都有大约一秒钟的间隔。

“谁啊?”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一听就是姥爷。

“爸,是我,金芝。”

门把手“吱嘎”的一声,门开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了我和妈妈的面前。

“和孩子一起来的?快进!”姥爷见女儿和外孙来了,热情地把我们迎了进来。

在姥爷身后的姨妈跟妈妈问了好,马上接过妈妈手上的那袋苹果,姨夫则为我和妈妈准备好了拖鞋。

“听说孩子他爸带小梅去北京了?”我们还没进到屋里去,姥爷就先挑起了话头。

“嗯,这周三走的。”妈妈说。

“呆多长时间啊?”

“也就半个月吧,不会太长,小梅下个月初就要上中学了。”

“噢,在那儿好好转转吧,上中学以后课程紧了,就没时间玩了。”

“北京我去过两次,古迹不少,去故宫、颐和园看看,挺好的。”姨夫插话说。

“是啊”,妈妈说,“蓝天也争着要去,他爸就是不让。”

“没关系,以后机会多的是,你说是吧,小伙子?”姨夫弯下腰,把脸凑近我,摸了摸我的脸蛋。

“嗯。”我点了点头。

在姥爷卧室的沙发上坐下后,姨妈拿来了一个玻璃罐子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里面装满了各种糖,她从罐子里倒出了好多,让我吃,想吃什么就随便吃。

“谢谢姨妈。”我说。然后就抓起一块话梅,剥开糖纸,把糖块塞进了嘴里。

那味道酸酸甜甜的。

“我说蓝天,别吃太多啊,小心你的牙!”妈妈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我,提醒我说。

姨妈冲我笑了笑,说:“反正别当饭吃就行。”

此时,沙发旁的电风扇正来回摇摆着,把缕缕凉风送进了我们的肌肤里。

“姐,小华出去了吧?”我和妈妈进门这么长时间,也没看到小华姐的人影。

“到同学家玩去了”,姨妈说,“这孩子一天就知道玩。”姨妈说这话时语气里透着一股抱怨。

“她学习怎么样?”妈妈关切地问。

“哎,别提了”,姨妈叹了口气,“看看吧,如果她还这么不用功,我就不让她念了,我可不想再给她付学费了。”

一谈到学习的话题,姥爷突然就把注意力转到我这儿来了,他招呼我让我到他身边。我走到姥爷面前,他一把就把我搂在了怀里。“在幼儿园学的怎么样啊,认识了多少字?”

“嗯……挺多了,我还会写“姥爷”这两个字呢!”我说。

“是吗?”姥爷眼里放着光,“真了不起!”

“那你说“姥爷”的“姥”怎么写?”在一旁的姨夫似乎是想考考我。

“唉,你就别抬杠了!”姥爷向姨夫皱了皱眉头,嗔怪了他一句。

姨夫立即收住了话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好了,玩去吧。”姥爷放开了我。

妈妈和姥爷一家聊起了家常,我好动,坐不住,就索性在两个房间里到处转。妈妈叮嘱我不要乱翻东西,以前无论去谁家,她都是这么要求我的。我一直都很听妈妈的话,除非是我非常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否则我一般是不敢碰的。

但这次却有了个例外。我在姨妈房间的一张书桌上无意瞥到了一本历史书,应该是小华姐的中学历史课本。我忍不住把它拿起,坐在床上就翻了起来。这本教材比小学历史课本的内容丰富多了,不但课文变长了,而且图片也增多了不少。我终究还在念幼儿园,课文里的很多字我都不认识,也理解不全里面的内容,所以我的兴趣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插图上。

“看什么呢?”正在我聚精会神地看那本历史书的时候,姨夫来到了我面前,他弯下腰,伸出手来向上抬了抬我手中的那本书。

“历史书。”我说。

“呵呵,人小学问大嘛”,姨夫笑着说,“这是你小华姐的历史课本。”

“嗯,我猜到了。”

“你小华姐历史都不及格,你给她辅导辅导吧。”

“嘿嘿,我可不行。”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你这小子!”姨夫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脑袋,然后就走开了。

姥爷一家留我和妈妈吃了午饭。姨夫做了锅包肉和炸鱼,姨妈切了香肠、拌了凉菜粉皮。

“姐,等等小华吧!”见饭菜陆续上桌,妈妈就向姨妈建议道。

“不等她了”,姨妈皱了皱眉,“她得出去疯一天!”

看着姨妈流露出对小华姐失望和埋怨的情绪,妈妈也无奈地摇了摇头。养孩子真是不易,不仅身体上劳累,精神上也照样不轻松。

午饭过后,姨妈打开了电视,后来她听我说有个台要播《机器猫》,就把电视让给了我。我一集接一集的看,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妈妈招呼我回家,我很不情愿,央求她等我看完再走。妈妈一开始不同意,但在姥爷和姨妈的劝说下,才顺了我的意思。

我迷上了《机器猫》,虽然还没达到“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但只要它播出,我就会天天忠实地守在电视机前,谁也别想跟我抢。为了这个,我没少跟爸妈吵,爸妈说我任性,反正他们怎么说,我就是不在乎,谁没有个喜欢的节目呢?爸爸还爱看足球呢,夜里爬起来看比赛弄得我和妈妈都睡不好觉;妈妈呢,一遇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就不允许任何人跟她争;姐姐为了看港台剧和外国片,也没少跟妈妈闹别扭。我在心里把家人挨个数落了个遍,其实我们都是半斤八两,没有谁真正高尚,这么一想,我也就没有什么愧疚感了。

话说《机器猫》里的人物各有特点,大熊胖乎乎的,很霸道,动不动就对人拳脚相加;小静就像她的名字,文文静静的,像个小淑女;康夫很懦弱,老是挨欺负;他的好朋友机器猫我最崇拜,因为他就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尤其是他肚子上的那只小口袋,康夫需要什么,他就能从里面取出什么,比变魔术还快,着实帮康夫解决了很多难题。

自从看了《机器猫》,我的脑子也跟着梦幻了起来。有时我就像着了魔似的拉开家里柜子上的抽屉,把手放进去摸一摸,把脑袋伸进去瞧一瞧,不停地研究琢磨,看看能不能像机器猫和康夫那样,进到抽屉里就能穿越时空,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通过抽屉,我不禁联想到了姐姐从大连捡回来的那只海螺,姐姐不是说海螺里有大海的声音吗?我想我能不能变得很小很小呢,就像一粒尘埃那么大,然后爬到海螺里面,说不定就能看到隐藏在那里的大海呢!到那时,我就可以看到跃出海面的海豚,尾巴翘起来的鲸鱼,飞翔在湛蓝天空上的海鸥,还有互相嬉戏的海豹..我记得姐姐说过,海螺里可能会有另一个世界,只不过我们人类还不知道。

我也时常想象着自己肚子上有了一只机器猫那样的口袋,能从里面拿出很多神奇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小药片,吃进去就会有特异功能,然后我在地球仪上随便指一个地方,自己就会立即置身在那里,这样就能轻轻松松地环游世界了。如果我指一下北京,还会跟爸爸和姐姐在那里会合呢。到时候,我们一起游故宫、赏颐和园、登长城、逛大街,还能看到很多很多大鼻子老外。

可后来我又想,在地球仪上指着北京还好,因为在那儿可以碰到爸爸和姐姐,但如果指向了别的地方,去是去了,可问题是,我怎么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