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同人啊童年
28444500000015

第15章 北京归来

“蓝天,闭上眼睛。”

“闭眼睛干嘛?”

“你就闭上吧,听话!”

“嗯。”我满心疑惑地闭上了眼睛,姐姐这是要搞什么把戏呀?

“不许偷看哦!”

我乖乖地闭紧双眼,压抑着好奇心。

“好,张开嘴。”

我遵照姐姐的话又张开了嘴。

我感觉姐姐是把一片软软的东西缓缓送进了我的嘴里。

我舌头跟那片东西一接触,味觉就立即感应到了——是香肠!

哇,好香啊,这味道跟本地卖的香肠真就是不一样!

姐姐跟爸爸从北京带回来很多东西,其中就有北京产的香肠,据爸爸说,那是姑姑家经常摆在餐桌上的一道菜。

“姐,还有吗?”那片香肠被我囫囵吞枣似的吃下去,我还意犹未尽,就向姐姐索要更多。

“有,我到厨房再给你切,刚才只是让你试尝一下。”姐姐说。

我屁颠颠地跟在姐姐身后到了厨房。姐姐拿起菜刀,在面板上把刚才只切下一片的那根香肠都切了。姐姐的刀工技法不错,每片香肠的形状和薄厚都很均匀,它们整齐划一地摞在面板上。看到眼前随手可抓的美味,我顿时就垂涎欲滴了。但姐姐并没有把切下的香肠全都给我,她从中取出一半放在一只瓷碗里,打开橱柜的小门,把碗放了进去。

姐姐蹲下来,把一片香肠又塞进了我的嘴里,她对我说:“你可不能吃独食啊,好的东西要给大家分享,碗里的要留给爸爸妈妈,等他们下班回来吃。”

“好。”我一边嚼着香肠一边点头表示同意。

刚才姐姐打开橱柜的小门时,忘了关上,我的眼睛尖着呢,一眼就瞥到柜子里还有好几根香肠,个个像胖子的胳膊那么粗。

“姐,还有黑色的香肠呢。”我指着躺在碗架上的一根香肠说。

“呵呵,包装皮是黑色的,里面的香肠可不黑。”姐姐解释给我说。

“我不信,打开外皮让我看看!”我撅着嘴,故作刁蛮的样子。

“你少耍鬼心眼儿”,姐姐上来掐了掐我的脸蛋,“我还猜不到你的心思,真是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太贪心了!”

姐姐起身,走过去把橱柜的小门关严了。那扇被关的严丝合缝的小门仿佛在跟我说:“嘿嘿,你就别再抱幻想了!”

我的算盘就这样被姐姐看穿了,不好意思地看着她笑了笑。姐姐的短发干练、利落,人也越来越机敏了。自从剪掉辫子后,姐姐就是一头齐耳的短发了,一开始看着还很别扭,但慢慢地就顺眼了。不过听姐姐说,她还要留长发,只不过不会再留辫子了,到时候就用一个橡皮筋简单地束住头发,她可不喜欢那种披头散发的样子。

这次北京之行,爸爸和姐姐去了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王府井大街等地。爸爸去北京很多次了,但姐姐还是第一次,所以说一路上她开了很多眼界,见到了在家乡见不到的东西,所以那感觉是很幸福的。如果开学上作文课,她可不愁没有写作的题材了。

这天晚上7点多,我们一家在小屋看电视,当时正在播《新闻联播》。我闲的无聊,就拉开柜子的抽屉,从里面随手取出了一本相册。翻着翻着,我就看到了一张刚刚从北京带回来的照片。在照片中,爸爸和姐姐站在昆明湖畔,远处是一座山,只见湖面波光粼粼,还有很多荷花。

“姐,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建的吧?”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以前好像在哪儿看过,但我还是不太确定。

“对”,姐姐点头表示肯定,“据说慈禧为了建这个颐和园,把海军的经费都给挪用了。”

“清朝真是腐败,”我口气中透着一股愤懑,“怪不得老是打不了胜仗!”

“嗯”,在一旁看新闻的爸爸从电视上移开视线,他朝我点了点头,但马上话锋又一转,“但慈禧无意中也做了一件好事。”

“什么好事?”我满脸疑惑。

“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这样一个名胜呀”,爸爸说,“如果她不修建颐和园,我和你姐,还有全国人民,再加上外国游客就来不了这儿了。”

“嗯,也有道理。”我说。

“对了,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真有17个孔吗?”听着我们三个聊起颐和园,妈妈也克制不住好奇心了,转头面向爸爸问道。

“问得好,我都一个个数了,你还别说,那桥还真有17个孔。”爸爸回答道。

“还有,我们坐的船是龙船,很大,坐上去游览,那感觉就跟皇帝似的,威风极了。”姐姐一脸自豪,说的眉飞色舞。

“姐,北京外国人是不是很多?”刚才听爸爸提了一嘴外国游客,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大鼻子的模样。

“多,多的都数不过来,首都嘛”,姐姐说,“咱们这儿一见到外国人,就像见了外星人似的,但北京那儿都见怪不怪了。”

“他们是不是个个都是黄头发,大眼睛,鼻子像猫头鹰?”

“嗯……”,姐姐思索了一下,“也不都是,我就看到好几个黑人,好像是非洲国家来的吧。”

“孩子,外国人也不都是大鼻子、大眼睛”,爸爸插进来说,“日本人还是外国人呢,眼睛比中国人还小。”

“这个感觉到了。”我呵呵笑着说。

这次去北京,爸爸和姐姐还带回来两副设计独特的扑克牌。它的别致之处在于,扑克牌上面的画像都是中国的历史人物,有秦始皇、诸葛亮、李世民、岳飞、康熙、曹雪芹、林则徐等名人。不但有画像,而且在下方还标有这些人物的生卒年和简单的生平介绍。可以说这款扑克是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它的设计者可真是匠心独运。

有时吃完晚饭后,我们一家四口就会围坐在桌子前玩这款设计新颖的扑克。

“4一张。”妈妈甩出了一张大会儿。

“大王,谁敢管?”这回我的手气特别的好,满手都是硬牌。“大王”上的人物正是秦始皇,就是他第一个统一中国的,这张牌真是名实相符。

“不要,不要……”。爸妈和姐姐都摇着头。

“9一张。”靠着“秦始皇”,我赢得了出牌权。这张牌上的人是康熙。又一个皇帝。

“J”。在我旁边的姐姐扔出了一张。

我伸出脖子一瞧,“J”上的人是诸葛亮。他可不是皇帝。

“不对,不对”,我皱起眉头,扯开嗓子说,“诸葛亮怎么能管的上康熙呢,康熙是皇帝,诸葛亮又不是!”

“你无知了吧”,姐姐带着嘲笑的语气说,“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朝代的。”

“这我知道,但康熙最起码是皇帝呀!”

“呵呵,这局面让我想起了关公战秦琼。”爸爸笑着摇了摇头。

“我说小弟啊,最关键的还不是在不在一个朝代。这可是玩扑克,必须按玩扑克的规则,而不是比哪个人的官大哪个人的官小。”见我玩赖耍横,姐姐就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起了道理。

“蓝天,你姐说的没错,没有你这么玩的!”别看在争夺电视上,妈妈和姐姐势不两立,但在这件事上她却坚定站在了姐姐这一边。

“反正,这扑克设计的就是有毛病”,我仍然不服气,“就是应该按官大官小排顺序嘛。”

“呵呵,你这小子,还犟上了。”爸爸拍了一下我的脑门,笑着说。

爸爸说的可谓一阵见血,有时我这个人还真就是有点儿犟,喜欢钻牛角尖。但不管怎样,那天得益于好手气,我还是赢了,当了“皇上”。爸妈是“忠臣”。姐姐一手烂牌,结果成了“娘娘”。活该,我当时还很幸灾乐祸,要你拿“诸葛亮”来管我的“康熙”!

每当家人玩起扑克,我都会积极参加,但我并不是那种心无旁骛的人,尤其是从窗口瞥到有好朋友在外面时,我有时玩到中途就会突然扔下手中的牌,然后急匆匆地跑到外面找小伙伴去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毁掉了牌局,跑出去和常赢在墙根底下玩弹玻璃球。玩的正起劲儿,不远处忽然就响起了一阵持续不断的喇叭声,我扭头一看,一辆大卡车开了过来,顿时扬起一阵尘土,我和常赢立马眯起眼睛,站起来躲到常赢家所在的楼道里。那辆车上载着立柜、沙发和床,还有很多大包小裹,最后在3门洞跟前停了下来。我从楼道里跑出去想看个究竟。

车子停稳后,前门开了,从里面蹦下来一个人。我看清了他,他也看清了我,一开始我们都愣住了,但马上又恢复了常态,彼此朝对方笑了笑。天哪,原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