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鸡蛋的壳与黄,跨国公司在选择人才时都会注意人才的“硬件”和“软件”,即不仅看中人的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人才的心理状态。曾经有一位博士生,毕业后想到跨国公司做文秘工作,却被拒之门外。一位外企老总说,他们常常会遇到这种具有高学历而应聘相对低层次工作的情况,如果仅仅是为了舒适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跨国公司的大门不会向这样的人敞开。
如果真要到跨国公司工作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跨国公司情况不同,所以在选择就业时还必须考虑能否适应跨国公司自己的“企业守则”。否则,一旦不听从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22条军规”,被“炒了鱿鱼”,自己还可能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呢。
如果打定主意就去跨国公司闯一下……
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不同,应该注意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应该讲,应聘无定式,需随机应变、灵活机动。但是,“定体则无,大体则有”,下面的简述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就衣着而言,欧美一些企业就比较随意一些,他们注意个性的发挥,而不强求一律,对于团队精神的理解更注重表层上的东西。他可以允许你上班穿T恤衫、牛仔,即使有的企业要求穿职业装上班,但是逢到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可以穿你喜欢的衣服,使得气氛休闲轻松。
不过,在许多日资企业,则对着装的要求相当严格。男士西装领带,女士职业装、职业裙,甚至在酷暑季节也得衣着整齐,因为严谨的企业精神马虎不得。
又如言谈举止。在欧美企业办公,大概属于比较宽松的,你甚至看得到这样的情景:在某些企业,有的人坐在桌上高谈阔论,而这样的情景在日本、韩国企业简直是绝对不敢想像的。这些国家的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是正襟危坐,在上司面前更是一副严肃的面孔。
不同的企业在职位的升迁问题上有不同讲究。欧美企业的人情味相对较淡,“实力决定一切”是他们的行为准则,能者上,弱者下,司空见惯;而在日资企业,论资排辈天经地义,很难接受“年轻的领导年长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应聘前,这些不是准则的准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在应聘方法方面也因企业而异,答问也是如此。在欧美企业你可以大胆地表露心迹,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陈述你的“雄心壮志”、“宏伟目标”;可是,应聘日资企业时,你就得小心翼翼,把握分寸,处处谦虚谨慎,更不能像在欧美企业那样,弄不好会被人视为“狂妄自大”。
“入世”后就业机会知多少
未来学家预计,人类职业将面临每15年失业20%的严峻局面。能否找到一份不会失业的工作对我们而言已很重要。
我们所能想像到的可能性的多少,预示了在将来遇到猝不及防问题的可能性的多少。
有多少人看到了未来生存的途径?
有多少人还在黑漆漆的屋内昏睡?
“人世”后就业机会知多少?
正在为即将“人世”而欢欣雀跃的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从西雅图传来这样的消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世纪末最后一次世贸组织会议不欢而散、无果而终。
“人世”表明我们将加入到全球化的企业竞争中心福祸知多少呢?
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加入WTO,将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94个百分点。而按照经济学上的解释,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创造400万个就业机会。这表明,我国将增加2000多亿元的产值和至少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上海部分研究WTO的专家们补充说:改革开放20年来,外资企业已经为中国提供了大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一方面,有美国人愤愤不平地指责道:“政府像喝醉了酒似的把我们的工作机会扔给了中国。”
另一方面,仅从扩大就业这个角度而言,不少学者撰文称赞:“WTO--这是世界送给中国的一个新世纪的礼物。”
但是,据中国官方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1999年11月16日公布的消息,未来7年内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如下:
农业减少966.2万人,减幅3.6%;
机械及仪器工业减少58.2万人,减幅2.5%;
汽车工业减少49.8万人,减幅14.5%;
食品加工业增加16.8万人,增幅2.1%;
纺织业增加282.5万人,增幅23.6%;
服装业增加261万人,增幅52.3%;
服务业增加266.4万人,增幅2.1%;
建筑业增加92.8万人,增幅2.2%。
增加人数与减少人数相抵,实际上就业人数将减少154万人左右。这还只是受WTO冲击最大的国内行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其他行业并未计算在内。仅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WTO,与其说对我们是一份“礼物”,还不如说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更加符合实际。
早在19世纪,美国第16届总统阿伯拉罕·林肯就预言:“如果取消关税而支持自由贸易,那么,我国每一经济部门的工人便将和欧洲工人一样,降低到农奴和贫民的水平。”他的话未免有些夸张。但从另一角度讲,对于那些认识不清自由贸易这“狼的法则”的真实面孔的人而言,不失为一贴清醒的良药,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由贸易的残酷性。
WTO来了,它走进中国,也走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平常生活。我们的就业门槛是否会抬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否会“降低到农奴和贫民的水平”呢?等待着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势必会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建立市场,上百万人将成为牺牲品。这已经为那些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所验证。
“全球经济一体化”向世人表明:高科技武装的通讯交往、较低的运输成本、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正在把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市场。这些都造成了激烈的全球竞争,劳动力市场也一样被卷进去。
大量的劳动力即将失业,在21世纪,启用有劳动能力的居民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其余80%的人呢?西方学者认为,将来的问题是“你去吃饭还是变成餐点被别人吞吃”。在全球激烈竞争中,我们要用各种方法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至于变成“餐点”。
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吗?
“我的孩子怎样才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们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直到退休?”
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大众化问题,也成为这个社会上人们最关心的切身问题。
找到一份永不失业的工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加拿大著名的未来学家理查德·沃泽尔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寻找理想的愿望,表明现代人都渴望着一种回归感:回到我们温馨的记忆中的那种似乎更加纯朴、更加稳定的年代。
令人不愿接受的事实是,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一个人从学生时代,直接顺顺利利地送到退休时代,这之间会存在一条牢固的惟一的“传送带”么?我想世人都应该明白这只是“空中楼阁”。
因为,由单一的全球一体化经济,以及随之出现的全球性劳动大军引发的竞争,正在以不可想像的速度向我们逼近。
国外权威性的经济管理杂志《华尔街杂志》认为:“在一种残酷的全球性经济中,竞争将造成全球性的劳动市场再也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是有保证的了。”
现在已经不可能在一种职业上“从一而忠”,我们不必悲观。有一首歌很好:《从头再来》。只要能在变动中抓住机遇,这个时代会属于我们,毕竟,变动性增强,反而会给那些能够灵活转向的聪明人带来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良机。
求职语窍
下岗人数不断增加,找工作成了一大难题,人们在尝试了各种传统的求职方法而仍一无所获时总会断言“外面根本没有工作”。由于对工作要求太高,只着眼于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在这些“大”字面前碰了壁,便会怨天尤人,大谈“外面根本没有工作”的错误论调。然而,他们可曾想过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何在?
对白领的羡慕、向往与对蓝领的摒弃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求职者的病态。求职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眼高手低、期望值高于实际的现象,有的人一心追求舒适高薪的岗位;还有的人根本没有一技之长,但却不满于现实,一心只想得高薪。
目前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上,人为的“冷一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些诸如银行、证券、邮电等热门行业“门庭若市”,是求职者一致向往的地方;而一些冷门行业,如教育、服务等行业,却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固然,人总有趋利避穷的功利思想,热门的职业的确可以带来不菲的报酬,而冷门的职业正好相反,付出很多,得到很少。但是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热门也许只是昙花一现,冷门也有成为众望所归的一日,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共同影响着冷、热门的平衡。
据统计,全国城市无业公民有1350万左右,尽管政府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开发再就业工程,但因各种原因,仍有部分人未能如“愿”以偿,“就业难”似乎成了时下部分人的共识。但是,全国每年都有3000多万外省人到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每年从这里赚走数百亿元人民币,相比而言是什么使有些人“游手好闲”呢?
抱着所有工作一律平等的态度去找工作,你会发现其实工作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找。因为实际上有很多的工作空缺等待你去发展。在采用传统的求职方法没有找到工作时,你应该深入思考分析一下,真的“外面没有工作”吗?下面几种求职法可供参考:
1.创意求职法
什么才算得上是创意呢?创意不仅仅是所谓的标新立异,它不同于传统,而且更讲求创意所带来的实际效用。在想清楚自己的特长和专业知识后,研究你对哪家用人单位有兴趣,在向那家用人单位询问职缺之前,应先通过联系,了解有决定权的关键人物。在整个求职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找出你的专长;第二步,找出最适合你的职业;第三步,成功地求到职位。有数据证明,每100个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中有76个成功地找到了工作,创意求职法在诸多求职法中为最有效的求职法,其高达76%的成功率的确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方法需要求职者要苦心地全面思考问题。
在求职过程中,写出一封好的求职信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就是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只要掌握了写求职信的要领,写出一封语言恳切,结构严谨的求职信就轻而易举了。
(1)重点突出
下笔之前要想好求职的计划,无论从哪里得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立场很重要,以便让收信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表白的就要大胆地说,不该说的就避而不谈。开头一定要深思熟虑,如果气势不足,自然没有吸引力。
(2)条理清楚
用自己的语气写求职信。求职信是一份正式的文书,有规则和限制,还要注意一些禁忌。不管写给那个领导都要注意,要尊重别人的职位、权力和影响力。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谨守原则。想好沟通的焦点,找出最适合的语调,并有条有理地表达自己。忌用别人的语气和夸大不实的字词,或说话拖泥带水。要注意用字、语法、标点以及句子的结构。在写的过程中要思维连贯,前后一致。
(3)认真修正
不管时间如何急促,求职信都要严谨,更不能把第一份草稿寄去。一定要经过仔细地推敲、修改之后,才能寄出。
根据职业的不同来剪裁自己的经历,对于那些不相关的经历可一带而过。而对相关的经历要重点描述,促使用人单位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给你一次面试的机会。在写作时应当简明扼要,不能突然改变主题,篇幅不宜过长。要尽量举出数据来证明你的成绩,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信封上如果只写收信人的职称是不合适的,最好写明收信人的姓名以便得到应有的重视。掌握了写信的秘诀和原则,再运用你的想像与创意,就能使你的“佳作”趋于完美。
应聘信不宜过长,冗长的应聘信并不受欢迎,应该把详细的情况留在面试时再说。在面试前应当有心理准备,把你的专长列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又不能夸大自己的能力。如果广告上要求注明希望得到的待遇,求职者则应该当心,很多用人单位常用这一招来筛选求职者。对于这个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可要求避而不谈,也可以表明你的态度,但不必写出精确数字。最后视工作性质职责而定。这样才能增加说服力。
2.直接找具有决定权的人
假如你发现了一家你中意的用人单位,你完全可以直接去单位找其负责人面谈。亲自见面会比邮寄简历或求职信效果好得多。就算你没有预先做好准备,没有了解用人单位的有关资料,甚至于对自己也准备得不充分,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知道应聘单位的人事部,你就可以坚持不懈地联系上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你就会有50%的成功率。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求职者亲自出马,而不应让他人代替。如果求职者不愿意自己去跑的话,就最好另选它法。
虽然直接和单位主管见面有50%的成功率,但有时候你根本没机会见到单位负责人,那么你不妨设想一下:为什么非要到这家单位不可呢?自问一下你是否真的愿意到这家单位工作,如果你真的愿意,请别介意以前的那点挫折,你可尝试用其他方法去攻克这个坚固的“堡垒”。
3.向亲戚朋友求助
你可以请教亲戚、朋友,问他们是否知道哪里会有工作,这就叫做你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越好意味着你距离成功越近。
人际关系是一种长期投资,世事变化无常,说不准谁会帮上谁的忙。良好的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好的关系通常要长时间建立起来,要成为这方面的高手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及宽阔的胸襟。那么,如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下面几点供你参考:
(1)要抛弃对别人的成见
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都性格开朗,乐于和别人交往,因此本身具有亲和力。以貌取人,对人有成见,以及不可一世的态度,只会让别人敬而远之。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先要有健全的心态及宽阔的胸襟。
(2)不轻言放弃
每个人都可能有一段时间不很顺利,不要轻易被挫折击败,不轻言放弃,凡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失意和沮丧只会让人意志消沉,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要克服困难,最好让自己忙碌。多干些其他的事情把失意、沮丧、烦恼全抛之于脑后。
(3)患难见真情
只有互惠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会索取的人注定要孤独。如果有人需要帮忙,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助他一臂之力。与人共享信息,并非让你将所有的独家消息倾囊而出,而是把你的信息分享一些与你信赖的朋友是大有益处的。你应当明白,帮助别人总是一件愉快的事。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4.向毕业分配主管部门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