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清代时湖南湘阴人,曾任闽浙、陕甘总督和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他的一生中,大半生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晚年病逝于抗法前线的福州。
左宗棠出身于农家,平日过惯了寒素生活。做官时,他常亲自灌园种菜,不喜玉食,治军时,常到军中走动,与士兵一起劳作。
一年,他督师到甘肃安定县。兰州道蒋凝学见他已是61岁高龄,因而劝他迁住省城兰州总督府居住。然而他却想到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广大官兵比他更为艰苦,硬是谢绝了其部属的一番好意,坚持与士兵同甘共苦,住进军中帐篷。
左宗棠不仅自己身先士卒,与将士同享甘苦,而且平时还不断要求他的部将要爱兵犹如爱子,告诫他们带兵时要有如带子弟的心肠那样去带他们。在他亲自制定的《禁军管制》中,还专门写了体恤兵勇的条文。每当在打仗时,因奋勇而阵亡,或伤重而身故的兵丁,凡家境贫寒者,左宗棠除了要求官府给予抚恤外,他自己还掏腰包,补贴他们的遗属,以示慰问。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新疆督办军务。在挥师西征途中,一路上他只住营帐,从不住公馆。他常穿着一身布衣长袍,守着一张白木板桌办公。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帐外或沙土飞扬,或雨雪交加,他仍是伏在灰暗的灯烛下,不辞辛劳地处理繁重的军务。实在劳累极了,就踱出帐外,和军士闲唠,丝毫不摆长官架子。
他坐镇于酒泉,运筹于帷幄,繁重的军务终于累得他病倒了。但是,为了早日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失地,实现他的“与西事相始终”的誓言,他不顾自己“衰病日臻”的病体,继续率军西征。
军队在向哈密行进的途中,正遇上漫天风沙,冰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沿途地方官吏,为照顾他的病体,多次力劝他住进公馆,左宗棠都执意不从,依旧是住在营帐之中,坚持着和将士们同甘共苦。
为了向全军将士表示他誓与沙俄侵略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在行军中,左宗棠还特意命令其部属抬着棺材随军前进,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左宗棠的这种誓不生还、效命疆场的悲壮之举,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讨伐侵略者的同仇敌忾。因此,在出征和追剿阿古柏匪邦的战斗中,全军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左宗棠在历史上是个功过各半的人物,但他在带兵征战中,身为军中将帅,事事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一直为后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