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从小喜欢读书、爱好练武。后来由于郑成功坚持抗清斗争,深受南明隆武帝器重,赐姓朱,改名成功,所以又号为“国姓爷”。
郑成功曾随父亲郑芝龙参加抗清斗争。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拒绝了清朝政府的招降,继续举旗抗清。在残酷艰苦的斗争中,郑成功感到,如果不建立坚强可靠的基地,抗清是难以持久的。于是,他决定改变战略,挥师东渡,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他们在台湾大肆掠夺,残酷勒索,使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荷兰殖民者为了加强统治,在台湾西南部修建了二个据点台湾城(今安平)和赤嵌城(今台南),并驻军二千多人。
1661年4月21日中午,郑成功率领大军2.5万人,分乘三百五十多艘战船,从金门出发,浩浩荡荡,挥师东进。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的,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4月29日,郑成功的大军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说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迎接亲人。在人民的支持下,郑成功的军队包围了赤嵌城。赤嵌的荷军一听有大军攻城,顿时惊慌失色。他们一面向荷军总督告急求援,一面派出240名荷军迎战。郑成功的大军勇猛异常,一举歼敌180人。吓得敌人龟缩城中不敢应战。三天之后,敌军在外无援兵,内无水源,秩序混乱的情况,只好献城投降。郑成功的大军随即直逼荷兰殖民者的另一据点——台湾城。
台湾城是荷兰总督揆一的驻地。整个城池是一座建筑在海堤(鲲身)上的堡垒。城高墙厚,防守严密,并设炮台火器,城防比较坚固,给攻城带来很大困难。郑成功把大军驻扎在附近,一面命令士兵做好攻城准备,一面深入民间,征求当地百姓的支持。他所在之处,“壶浆迎者塞道”,热烈欢迎和支持祖国来的军队。
揆一见大军围城,吓得心惊胆颤,他一面偷偷派人去巴达维亚(今爪哇)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去到郑军大营求和。说只要郑军肯退出台湾,他们宁愿献上十万两白银慰劳。郑成功断然拒绝,并严辞喝道:“台湾本是中国领土,我们要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喝退荷兰使者,郑成功把24门大炮运到阵地上,下令攻城。中国军队勇猛冲杀,但荷军炮火猛烈,一时难以取胜,于是郑成功决定采取筑栅挖壕,长期围城的战略来逼迫敌军。驻爪哇的荷军,闻台湾城被围,立即派了十艘战舰,700多士兵前来救援,也被郑成功的军队打败,退回爪哇。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总攻,一排排大炮猛轰,炮弹雨点般地倾泻到城中,一时火光冲天,城内混乱不堪。荷军一看败局已定,走投无路,只得举起白旗投降。郑成功的军队收复了台湾城,终于把盘踞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
1662年7月,郑成功因积劳成疾,患了重病。在患病期间,他非常思念祖国的大陆,天天要坐在将台上,面向辽阔的大海,眺望祖国的大陆。病至七天,终于不幸逝世,年仅39岁。
郑成功不畏艰险,驱逐荷兰殖民者,开发台湾的英雄业迹,光耀史册,名驰中外,这位著名的爱国者,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