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通信
28933400000016

第16章 四通八达的元代驿传

元代的驿传制度是在战争中建立并逐渐完善起来的。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自号成吉思汗。随着蒙古各部的统一,对外联络的增强,建立有效的通信组织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蒙古建立的驿舍,称作站赤,也称驿站。它在战争中诞生,又随着战争的进程而逐渐扩大规模、完善制度。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沿途开辟“驿路”,设置驿马、铺牛和邮人,把原有的驿传系统延伸到了西域。1221年农历二月,全真教的首领长春真人邱处机从燕京出发,奉诏去觐见成吉思汗。他沿着驿道,在20余驿骑的随同下,一路西行,于次年四月抵达了成吉思汗的驻地大雪山(兴都库什山)。

两年以后,邱处机准备返回中原,成吉思汗赏赐了很多东西,并问他还需要什么。当时邱处机回答说:能乘陛下的驿马我就满足了。后来,成吉思汗下诏慰问时,还特别询问沿途驿马供应新疆喀什市牙鲁克驿站遗址和饮食起居情况。这说明当时西征路上的驿站组织已经比较完善了。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在与金、宋作战的同时,继续进行驿站建设,在蒙古境内遍设驿站,并把它们连接起来,还制定了简单的管理条例。据《蒙古秘史》记载,窝阔台曾与其兄长察合台、侄子拔都商量:“使臣来往,路远行迟,给与居民的累元代海青牌赘很多。现在可以经常由各千户出站户和马夫,在各地设立驿站,使臣往来可以不惊扰百姓,沿着驿路前来。”察合台父子随成吉思汗西征,考虑到难以继承汗位,便在新征服的土地上立国。当时窝阔台商量筹建的这条驿路,始自蒙古汗国的都城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至撒莱(今俄罗斯境内,位处里海北岸的阿斯特拉罕),横跨欧亚大陆。

在取得察合台的支持后,窝阔台颁布了驿站条例,规定每一驿站置驿马20匹,马夫20名。境内各千户要按照要求出驿马、汤羊、乳马、驮车等物品。对违反规定者,还根据情节不同,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窝阔台晚年,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谈到他办的四件大事,而其中第二件便是进行了驿站建设。足见蒙古统治者对驿站制度的重视程度。

忽必烈即位以后,于1264年迁都大都(今北京),随后改蒙古汗国为元朝。随着对金、宋战争的不断进行,元统治区域迅速扩大,其驿站建设也随之而向全国各地辐射,逐渐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军事交通信息网。其主要信息传递有两条渠道: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

在一些边远地区,特别是冰天雪地之中,由于人马难以行走,还专门设置了“狗站”,靠狗拉爬犁传递公文。据《元史·兵志》记载,当时辽阳行省,共有狗站十五处,有狗达三千只。元代驿传四通八达,规模宏大。《元史》中曾这样描述:“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代驿传的盛况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