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28975600000018

第18章 邀请礼仪

在日常活动中,邀人作客是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形式。我国自古就有广交朋友、热情好客的好传统。广交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热情好客是胸怀坦荡、谦恭文明的美德,早在《论语》中就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佳句。

邀请和约会,十分讲究礼仪,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主雅客来勤。”宾主之间圆满的礼仪形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交往的双方进一步增进感情,让交往更加和谐、深入。

■明确邀请的目的

邀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请人协助,可以是参与某项礼仪活动,可以是交流学习心得,还可以是研究讨论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如果要举行某项礼仪活动,考虑得就要更加周到、全面些,相关的亲朋都应尽量邀请到。即使明知对方不能前来,也要发出友好的邀请,并希望对方尽量前来,但千万不要强求,以免对方为难。

■邀请的方式

邀请有口头邀请和书面邀请,要根据内容和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哪一种方式。

口头邀请,可以当面邀请、电话邀请或托人带口信邀请。口头邀请形式简单、方便,但语言要庄重、诚恳,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并不认真,没有诚意或仅是客套而已,那样会令对方感觉受到怠慢而对后续的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比较庄重、盛大的活动一般都通过正式的书面邀请函,即用请柬邀请。邀请内容复杂、需要用较多文字说明的,可以用邀请信。邀请函、邀请信可以邮送,也可以派人递送,对长辈、前辈等最好由主人亲自送到被邀请人的手中,以示尊重和隆重。

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邀约对象,或是场地对参加人员有较为严格限制的聚会,在邀请函发出后,还应及时电话联络受邀方,一来确认邀请函是否收到,二来确认对方是否可以前往,以利于邀约者能够更好地掌控聚会的状况。另外,在电话联络过程中再一次以言语真诚地邀请对方,会令邀约显示出加倍的真诚与隆重。

■如何正确地使用请柬

请柬,俗称请帖,是专为邀请客人而发的书面通知,是一种简单明了的书信,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礼貌、尊敬而使用的一种帖式。我国过去的民俗中,常用送帖的方式处理交往事务、密切人际往来。

现在的请柬,通常用硬质的卡片纸制作,分为封面、内文两部分。

◆对于请柬的要求

请柬既然是一种对客人表示礼貌的帖式,所以在制作时,应尽量精致,以表现出郑重的态度,一般要求是:

封面注重款式设计,要美观、大方,使客人收到后,倍感亲切、快乐。

内文的文字,既要准确简明,又要措辞谦敬文雅、感情真挚浓重。

送请柬不要过早或过晚,免得对方忘记或措手不及。

如果是请人观看演出等,应将入场券附上。

◆封面格式

若是能够亲手制作请柬,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既可表示出邀约方的真诚、对受邀者的尊重,又显得新意盎然。正中间用大字醒目地写上请柬或请帖二字,可用毛笔手写,也可采用美术字形式。当然,如果是购买印刷品,这个步骤就可省去了。

有的还可用小字写上活动内容,如XX纪念会、联欢晚会、生日晚会等。

◆内文格式

第一行顶格写被邀请人的姓名和称谓(也可不写)。

中间空两格写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

结尾写祝颂语或祈求语。

最后署上邀请人的姓名以及发出请柬的时间。

■邀请的注意事项

◆事先征得家人同意

在邀请客人之前,首先应征得家庭成员的同意,包括老人和孩子的意见。每一个人,包括“家长”,都不应该在家人不知道、不同意的情况下突然邀请朋友来访。因此,除非特殊情况,比如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等,否则不要贸然决定邀请朋友到家中作客。

◆提前发出邀请

如果你准备邀约某人前往参加某项活动,那一定要提前通知对方,时间以3天左右为宜,不要搞“突然袭击”,这体现了对邀约对象的尊重。无论是口头邀请还是下帖请,这个礼数是必须尽到的。反之,如果活动前一两天才通知受邀对象,一方面,会让对方感到措手不及,打乱对方已有的时间安排;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令受邀者对你的“诚心”感到怀疑,甚至以为你略有轻视他的意思。

总之,无论邀约对方参加的是隆重的婚宴,还是简单的下午茶,你都一定要及时发出口头的或书面的邀请。

■当你被邀请时

接到邀请应及时予以答复。如因故不能前往,一定要首先感谢对方的邀请,然后向对方说明不能前往的原因;如能前往,也要首先感谢对方的邀请,然后核实时间、地点以及邀请人员范围并注意着装。

不要答应了对方的邀请而届时未到。如临时有变故,一定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对方,除了真诚地道歉外,还应告知对方爽约的原因。

回复邀请函的写法

受到邀请而及时答复,是起码的礼节。复信要写得热情、诚恳、简洁。对正式邀请,通常用第三人称答复,不用签名,内容简短;对非正式邀请作书面答复时,通常用第一人称,要签名,而且要有一个较大的段落,或分成几小段,内容包括:

感谢对方的邀请;

愉快地接受对方的邀请;

表示期待应邀赴约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