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48

第48章 免费午餐的吃法

俗话说:锥子尖总露在外面,秃得就快。因此,为人不可锋芒毕露。即使有再大的能耐,还是谦虚一点好。试想,你居高临下,别人看你得仰起头,累不累呀!你和别人站在一起,别人就会感到平等,就可以与你平等交谈。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人怕出名猪怕壮。”意为人一出名就容易招来嫉妒,好比猪养肥了就该招来杀身之祸一样;因此,要相安稳的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应该目光远大,在必要时,功成隐退,千万不可锋芒毕露,应韬光养晦,平平淡淡的做人。范蠡和文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被任命为上将军,但是,他知道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与他人共甘苦的人,日后,他必以各种理由杀死自己,于是范蠡抛弃了名与利,悄悄地逃到了齐国。临走前他留给越王一封信,信中写道:大王,复国大业已经完成,大王也成为了霸主,臣的使命也完成了。以后的善后工作,就交给大王与文大夫吧!臣只想隐居江湖,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请大王、文大夫保重!

勾践看后,顿生叹惜之情,对文仲道:“没想到,孤王的左右手就这样少了一只!”文仲知道范蠡已经走了,因为范蠡前夜曾劝他离开勾践,范蠡对文仲说:“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如果不走的话,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文种没有听他的劝告,继续留在了勾践身旁。文仲对勾践道:“大王,何不派人去寻找他?”勾践道:“人各有志,孤不想做让人勉强的事。随他去吧!”

伯嚭自认为有功于越国,可以得到勾践的封赏,没想到勾践对伯嚭道:“孤王平生最恨的就是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人!你胃口太大了,孤王养不起。”伯嚭带着遗憾离开王宫后,被勾践派人追杀。一帮侍卫对伯嚭言道:“敢向大王邀功,你分明是老鼠啃菜刀——找死!”说后三下五去二就结果了伯嚭。

一日,勾践派人送来一把剑,文仲一看,原来是夫差逼伍子胥自杀时所用的剑。文仲明白勾践的用意,暗自言道:“勾践真是老虎爪,蝎子心——又狠又毒!悔不听范蠡的劝告啊!”最后拔剑自尽。

有句俗语叫做“枪打出头鸟”,又有谚语叫“出头的椽子先烂”,说的都是为人不可太露的道理。

依靠功臣夺得天下的朱元璋,杀起功臣可是心狠手辣。朱皇帝集全权于一身后,与皇后马氏订下炮打功臣楼的绝计,假意设宴庆功招待帮他夺得天下的功臣。

军师刘伯温事前得知消息,为避祸毅然辞职离京。刘伯温跟徐达二人私交甚广好,徐达送了他几十里还不肯离去,最后刘伯温忍不住暗示了徐达。他告诉徐达,今后不论何时都别离主上一步,皇上要你离他远点,你就回说:‘臣保驾有责,不能远离’!

炮打功臣楼那天,元勋功臣先后到来,朱元便借口离席方便逃之夭夭,而后就按设下的阴谋用铁炮轰打了庆功楼。光炮打还不算,还纵火焚烧了庆功楼所在的整座凌烟阁,杀灭了大部分功臣。

事成后,朱元分权六部,创设卫所(即后来的锦衣卫)让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别掌管。

朱元璋“炮打功臣楼,火焚凌烟阁”那天,徐达因得到刘伯温的暗示始终跟着朱元璋,才躲过一劫!

老子曾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就是说,为人要忠厚谦虚,不可锋芒毕露,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更要避免功高盖主,名高欺主。只有活得平淡一点,才没有被人比下去的危险。《庄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比喻人、事、物做得太好,都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别人的忌妒,以至给自己带来灾祸,造成伤害。

古语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才华横溢,但并不自满自傲,只是有点锋芒毕露的人,也都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受到损伤。这是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那么你将越会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许多敌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永远也想不透其中的道理。可事实就是如此,因此,做人凡事当留有余地,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觉得你高高在上,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却不受到你的威慑,这就是“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杨修就是因为处处锋芒毕露,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的完全表现出来,才被曹操杀死。如果杨修懂得锋芒毕露的道理,也许就可以逃避此劫。学会“装傻”,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要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表面上也要让别人觉得你不懂的样子。有了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了。

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

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所谓“锋芒毕露”,既有锋芒,它就是要“露”,要“脱颖而出”。就会别人看到,这样看来,“傻”也不是人人可以装得出的,要装“傻”,也的确要掌握装“傻”的艺术才行啊!

古代有位君王和大臣们到野外打猎。当他们到了山顶时,许多猴子看到了他们就全部都逐年了,但有一只猴子,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在他们面前搔首弄姿,这个国王看见了非常生气,于是就拿起弓箭射那只猴子。但是却被那只猴子机智的躲了过去。于是,这个国王又拿了一箭射去。就这样,国王射猴子躲,国王射了几次都被猴子给躲过去了。最后,国王恼怒了,命旗下所有的弓箭全部对准射向猴子,几分钟之后,猴子已经不再是猴子了,而是变成了刺猬。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以为自己有点能耐就锋芒毕露,到最后落得跟猴子一样的下场。这也就是所谓的“枪打出头鸟”。如今“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谦”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因此,做人一定要韬光养晦,一定要有耐心,同时也要学会功成身退的道理,千万不要做“出头鸟”,“锋芒毕露”难免会树大招风,引来祸患,对自己只是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