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好难做的事
29395700000049

第49章 如何克服你的“可欲”心理

常言道:“树要皮,人要脸。”有时候,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即使他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在众人面前也要“死扛”面子。其实,这就是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爱自己的面子,所以,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就要注意保全对方的面子。

东晋简文帝喜好书法。一天,他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问臣子王献之:“卿以为朕字如何?”

“自然是皇上的字好的。”王献之说。

“怎么个好法?”简文帝追问,“与卿比如何?”

“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王献之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王献之的回答机智巧妙,既不失自己的尊严,又顾及了皇帝的面子。他把“两人中谁第一?”的问题变成了“皇帝中书法谁第一?臣下中书法谁又第一?”的问题,避开了他不想公开正面回答的问题,虽然答非所问,但结果对问者和答者来说都十分满意。

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不要与别人据理力争,哪怕你有一千个理由可以证明你是对的,也不要不顾一切的批驳对方,非要对方心服口服。那样他会感觉自尊受到伤害,与你“顽抗”到底,甚至从此记恨你一生。

这种情况下,最聪明的办法,给他留有余地,让他不失体面地听从你。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是感到不是很愿意。

狭路相逢,要留一点余地给他人行走。羊肠小道上两个人通过,如争先恐后,两人都有坠入深渊的危险;与其相争不如相让,或许这样既能迅速而又不伤和气的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为人处事难免有过错,责备他人的过错不可太严历,要考虑对方能否承受得住,能否接受你的批评;教诲别人的同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他的能力是否能达到你的要求或做得到,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因为手有长短,人必有差距之分。

现今社会,为人处世、遇事,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待人接物以报宽厚态的心境为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也就是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门。

在了解了“面子”对他人的重要性,如果个人不能在实质上为社会关系中的他人“添加面子”,最少也要在表面上对他人“敷衍面子”。

总而言之,在中国社会中,“做面子”是个人炫耀其权力的一种手段;以“面子工夫”影响资源分配者,使其依照自己的意思改变资源分配的方式,则是中国人常玩的一种权力游戏。

曾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学历高,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会议中屡展头角。可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到他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并无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他开炮。

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中成了只孤鸟,再过没多久,他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不是因为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压力。直到离职前,他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都是没有道理的吗?”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改变他人。

圣经上曾夸赞:“性情温良的,有聪明。”在日常生活当中,记得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因而胆颤、疏远您。

保全对方的面子,为别人送一份厚礼,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