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26

第26章 附录(4)

科技创新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比如,遗传育种、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等技术的研究推广,使肉鸡料肉比由“八五”期间的2.5∶1下降到目前的1.8∶1,出栏时间提前8天。但现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仅为4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畜牧科技方面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低,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农民科技素质低。

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大力提高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重点是:(1)优质、高效、专用新品种选育;(2)优良畜禽的高效繁殖技术;(3)饲料安全技术和畜禽产品安全监测技术;(4)饲料和畜禽营养技术;(5)疫病防治和动物药品生产技术;(6)现代畜牧业企业管理新技术;(7)畜禽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8)畜禽产品加工及产品安全保障技术;(9)畜禽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技术;(10)草地畜牧业技术。要构建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畜牧科技资源,积极探索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鼓励、支持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进一步改变基层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的状况,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快推行现代养殖方式

目前,畜牧业养殖方式比较落后,散养所占比例很大,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生猪肉牛规模养殖还不到40%,奶牛为54%,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肉鸡和蛋鸡也只有70%。要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小区为重点,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等基础工作,推行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增加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还必须构建发达的畜禽种业体系和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必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体来说,就是要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大力发展奶业,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生猪、家禽生产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安全,奶类生产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良种奶牛基地建设,肉牛肉羊生产要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生产优质高档牛羊肉。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民族品牌,进一步调优畜禽品种结构、调高畜产品质量、调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速畜牧产业化经营

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持续增收的能力。要鼓励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联结加工,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五)有效控制动物疫病

动物防疫工作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保障。我国畜牧业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如果将生猪死亡率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500多万头猪,多生产38万t肉,可以节约100多万t粮食。因此,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各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要在继续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的同时,认真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制定种畜禽疫病净化方案,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继续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实行疫病区域化管理,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六)积极探索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长效发展机制。要坚持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为关键,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建立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及时总结近年来各地出台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以及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创新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向全国推广,逐步完善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宏观政策。目前,我部正在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草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这对于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自《农民日报》2007年3月13日)

附录三关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问题

——福建圣农模式的启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现代畜牧业的道路?现代畜牧业发展会有哪些重要作用?国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这是我国建设现代畜牧业所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福建圣农模式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启示。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发展现代畜牧饲养业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其至少表现在六个方面:国家粮食安全、消费者健康、农民收入、农产品贸易、纺织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畜牧业与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现在的粮食消费中,饲料需求已经占到1/3。展望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对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我国目前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1/3,而发达国家均在2/3左右。因此,未来畜牧业将继续不断发展。如果不能提高畜牧生产的效率的话,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将是非常大的。

畜牧业与消费者健康。畜牧业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从积极影响来看,畜牧产品消费大大有助于人们的健康。从不利影响来看,主要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药物残留的影响(瘦肉精、抗生素等),动物疫病的影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如何,饲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通过舍饲化、集约化和企业化,一方面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提供出更多的畜产品,另一方面更好地控制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更好地防控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