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27

第27章 附录(5)

畜牧业与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农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15%提高到现在的34%,即农业生产的1/3来自畜牧业。有些省份的比重更高,如四川超过50%。因此,畜牧业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畜牧业与农产品贸易。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仅次于水产、蔬菜的第三大出口品,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进口品。从2001年开始,我们已经从畜产品的净出口国转变为畜产品的净进口国。我国在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价格优势,但是由于质量安全方面的原因,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从根本上改变现存问题,是提高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东部地区:规模化集约型畜牧业的发展,既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又具备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在大中型养殖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的污染。有利影响表现在通过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很多传统的农户放弃了养殖,实现了真正的人畜分离。西部地区:放牧和过牧会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变放牧为舍饲后就会有良好效果。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要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强积极的影响。

二、福建圣农模式及其启示意义

福建圣农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光泽县境内,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屠宰和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始建于1983年,2005年底资产总额10亿元,占地面积400余hm2,下辖5个子公司,60个生产基地场(厂),员工4500人。2005年实现产值14亿元。目前(2006年6月)年肉鸡饲养能力4000万羽,年肉鸡加工能力1.2亿只。

圣农模式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体化、标准化、企业化、生态化。

一体化,是指从种禽饲养、孵化、饲料加工、饲养、屠宰、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圣农集团实现了畜牧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实行了高度的一体化经营。高度的一体化经营,使得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2006年上半年我国由于部分地区发生禽流感的影响,肉鸡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圣农集团凭借一体化优势,降低了不利影响。

标准化,公司不断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肉鸡饲养和食品加工设备,现在拥有现代化自动控制鸡舍400多幢,基地场、厂全部实现现代化、标准化饲养和加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的种鸡、肉鸡饲养、饲料、屠宰加工和运输销售生产体系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和欧盟食品安全HACCP体系三大认证。

企业化,是指在这个体系的各个环节中,都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管理,尤其是在养殖环节,也实行企业化经营,避免了一家一户散养所容易发生的问题。

生态化,是指在整个体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生态环境问题。圣农肉鸡产业已初步实现了良好的零废弃物生产体系,形成了两条副业链:一条是以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以生物质(鸡粪)发电的副业链,其中有机肥年产6万t,以鸡粪为原料的发电厂正在建设中,总设计规模为48MW,这是国内首创,开启了国内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思路;另一条是以鸡的废弃物(鸡毛、鸡肠、鸡血)和屠宰下脚料(鸡壳、鸡油、鸡骨架)开发利用的副业链,实现了肉鸡产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使得圣农集团的产品表现出了很强的质量竞争力,不仅在国内成为著名的快餐连锁业、大型超市、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的供应商,而且先后出口日本、俄罗斯、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依靠质量优势,圣农集团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市场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企业快速成长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现代化国际标准肉鸡供应商之一。

与此同时,圣农集团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至2006年底,圣农员工总数已达5200人,其中吸收城市下岗工人624人,农民工4160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资为1000元。

仅此一项,为当地农民和下岗职工提供的收入每年就达5000余万元。此外,作为光泽县最大的企业,圣农集团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运输业、服务业、饲料粮等产业的发展。从1994年至2006年共上缴税收1.06亿元(含退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圣农模式的最主要启示在于:质量竞争力是核心目标,畜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体化、标准化、企业化和生态化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措施;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最终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好、企业效益高的理想效果。

三、发展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

(1)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城市化过程,将大大推动畜产品需求的发展。

(2)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和国际市场对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增加生产数量方面有时会有矛盾,例如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就要添加一些成分,但是如果添加的成分不适当或者过量,就会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3)非农业收入已经在农民收入中占到了一半以上,沿海发达地区更高。小规模散养对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已经没有吸引力,尤其是散养造成的农户院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畜牧业使用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日益提高。

(4)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对于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畜牧养殖场的选址、废弃物的排放等等。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畜牧养殖的成本。

(5)随着市场开放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畜牧业将面临日益突出的国际竞争。目前我国畜产品的关税由加入世贸组织前的20%~30%降低到10%~12%。其中奶类产品和禽类产品,尤其是禽类产品中的鸡爪、内脏等产品,受到的压力最大。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应是规模化和集约化。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情况的不同,现阶段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上,应采取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模式。具体为:在东部发达地区应主要推动现代化的方式,即贯穿整个产业链条的企业化饲养方式,福建圣农是一种代表性模式;而在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主要推动公司+农户的方式,也可以称为半现代方式。无论何种程度的公司+农户,其中的散养农户都已经具备了一些现代生产要素,包括饲料、饲养方式、疫病防治等。

发展现代畜牧业,主体是农民和企业。而各级政府也担负着一系列重大的职能。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职能,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政府应当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畜产品生产,因为饲料需求将是粮食需求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节省粮食与增加粮食生产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以此认识为基础,国家就要加大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投入。具体说,要着重强化以下措施:第一是服务性措施。包括科研创新、品种创新、技术引进、疫病防控、信息服务、质量监督以及金融服务等各种公益性很强的服务。这些措施现在都有,但是投入严重不足,有些运行机制也不科学合理。第二是扶持性措施,目的是鼓励先进,限制落后。具体包括对一些税收进行减免,对环境保护投资进行补贴等等。第三是管理性措施,也就是严格执法的问题,包括投入品管理(饲料、兽药)、畜产品管理(检测、检疫)等。

(摘自《农民日报》2007年3月14日)现代农业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