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农业知识读本
29435700000009

第9章 可持续农业(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引发了世界经济领域的新竞争,这种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竞争。目前我国贫困山区人口增长速度已超过农业增长速度,特别是边远山区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造成山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消化吸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把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体素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强化全民生态经济学教育、实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调整人畜分布格局,以城市化带动生态化,降低人畜对环境的破坏。

(2)植树造林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但具有经济价值和效益,而且有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根据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根据山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滞后,山高坡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欲求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现秀美山川,河水清澈,林茂粮丰,根治贫困,必须从改善生态环境着手,把治山与治水结合起来,以小流域治理为核心,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封山禁牧,育林育草,绿化荒山。对“四荒”土地实行承包经营或“零拍卖”,谁承包,谁建设,谁受益,可继承,100年不变。

(3)推广混农林业生产技术

混农林业是在农区的农林间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方式,农林间作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它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的有效模式之一,它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下,林地生物性与生产的组合,运用生态学的经济原理,把农林牧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产品产出率,从而获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如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林药间作、林草间作等主体种植模式,各地应根据气候条件,耕作习惯,因地制宜选用。

(4)开发山区牧草资源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是第一生产者和微生物分解者之间的物质与能量转换的贮存环节,通过初期产品(如秸秆等),使之转化为食用蛋白,以减轻对饲料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需求消耗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动物型食品与日俱增,因此,开发利用牧草资源和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南方山区有444.45万hm2草山,北方也有许多草地也在山区,利用潜力大。应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速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西北荒漠半荒漠草山区实行“封育禁牧”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新型牧业生产体制。通过食草畜禽的发展,物质和能量实现多层次转化利用,产品实现深加工增值和分配交换的运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建设山区的同时,还需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零散水土资源,大力发展小果园、小花圃、小养殖、小沼气等“庭院经济”,为人的生活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态安全食品。以上措施如能实现,山区生态环境就会改变,经济发展就会持续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五)沼气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所谓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目的的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农户通过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从而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链条。

1.沼气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内在联系新时代,人们对物质能量的需求赋予了沼气生态农业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也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技术竞争的挑战。我国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集中体现在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工程、城镇生活污水沼气化综合利用技术及大规模推广应用上。从能源效益分析,一口8m3的高效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450m3,供3~5口人的农户一年的生活燃料,相当于2t标煤,年节电200度左右,全年可节燃料费800元。

近几年里,我国沼气技术在发展中紧密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技术和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其主要标志:一是户用沼气池应用技术突飞猛进,已经向高度和深度发展。各种小型、高效池型的出现,发酵工艺改混合型为粪草分离型,克服了人工出料难的问题,操作简便,产气率高。规范化技术和管理,维护了用户利益。加之新型电子点火专用沼气灶具、灯具和规范化管道、脱硫调压器具等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形成了商品生产,技术服务能够有效得到保障。因此户用沼气池在许多地区受到广大农民青睐。

二是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日趋成熟。禽畜场、渔厂、制药厂等企业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沼气的工程已经广泛采用,全国沼气工程700多处,总池容积1亿多m3,向5000多万用户提供管道沼气。

三是沼气综合利用增强了沼气技术的生命力,从而支持了“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生产。沼肥不仅成为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而且施用发酵过的沼气肥料作物病虫害明显减少,产量和质量都高出一倍生产出优质的绿色食品。

2.沼气生态农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沼气生态农业技术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1)全球协调发展的形势有利于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进步

世界“环境保护与发展”大会以后,愈来愈多的国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现实意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由于沼气技术对城乡来说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功不可没,工艺运行耗能低,还生产出无公害的副产品,因此厌氧消化技术引起人们广泛重视。从国际上来说,许多国家目前都在倡导和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有机排泄物,厌氧降解技术的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

(2)国家对沼气事业发展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生产更加发展,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从2006年起,中规模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而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这方面的投资还会进一步加大。沼气事业已成为资源利用、能源开发和污染治理的国家行动。

(3)沼气技术的产业化

所谓沼气技术产业化,就是要以沼气技术推广为核心,建立起系统的设计、施工、配件生产、终端应用和物业管理的沼气产业体系,加速沼气技术的普及进程。

一是加速沼气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沼气科技力量只有成为沼气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惠及千家万户。因此,政府的政策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于提高配套建设率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是加快沼气技术产业化进程。要不断进行沼气技术的革新和提高沼气设备的科技含量,变粗放型、松散型经营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沼气系统的运行质量,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计先进、层次多样、管理有序的发展格局,满足不同社区的需要。

三是推行物业化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沼气技术普及率的提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力推行沼气物业化管理新模式,将售后服务、安全管理、沼渣沼液配送等环节实行统一经营,确保沼气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