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27

第27章 致雷达

雷达兄:您好!

地理距离、社会距离、人文距离等,都决定山右夯汉周宗奇很难亲近老兄,此次有幸“十年谋一面”,亦非“谋”之功,乃天之赐也。拜见不易,请教更难。你太忙之故也。但有些话还真想冒昧说说,写成信打扰一回,您别见怪。

新作《守望潞盐》您没看,我相信是您太忙,但您要是看了,肯定会奇怪这是个什么东西?散文不是散文,报告文学不是报告文学,小说不是小说,文史资料不是文史资料,学术专着不是学术专着,究竟算一种什么文学体裁?这个,连我也掂兑不清。所以,才敢斗胆请您把脉。您要没个说法,我看当今中国文坛就没人能说得清了。

全国的情况我当然不清楚,但我知道山西的受众越来越不喜欢所谓“纯文学”,它越来越像近亲结婚的表兄妹们的私生子,贫血、孱弱甚至残缺。当代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和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缺乏创新,缺乏文化支撑,特别是跨学科、跨系统的多元文化支撑。作家们坐井观天,画地为牢,凭那么点小天赋、小经历、小感悟、小技巧故弄玄虚,自欺欺人。所以,整体文化素养和精神需求日渐提高的读者不买这个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试图有所改变,从文体、语言、内容和写法上辟一条“胡志明小道”,一本书里既有文学元素,又有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历史、哲学等多种元素,让读者在兴趣盎然地读这本“文学作品”的同时,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文化需求。《守望潞盐》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接着还有《藏道三叠》。

这样的书,在中国至今少见,但在国外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已经名着迭出,比如《法昆多》、《拉丁美洲:裸露的血脉》、《烟草与蔗糖在古巴的对奏》、《一个私生子的历史:玉米与资本主义》等等。它们用鲜活的文学形式和语言表现人类各种生活领域里的文化层面,以无与伦比的文化杂交优势刺激各种读者的各种阅读欲望。谁又能说它们不是一种“文学作品”呢?它们是一种独具个性的文学新品种,必将在日趋全球化的未来中国大行其道。

提倡这样一种“理想的写作”,必定会迫使中国作家走出近亲繁殖的怪圈,他们得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审美观、阅读观、写作观,至少得以作家+学者的杂交优势打理写作生涯,如果他同时又是科学家(尤其是自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的话,中国不出世界级的大文豪才怪!

老兄!在您面前说这些话,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说得对不对,您一别笑话,二别生气,无非是想让您能关注一下我的拙着《守望潞盐》嘛,看一章也算。你要是太忙,不妨让您的博士生们看看也好呀。它的章次为:

(第一章) 盐乎,火乎

(第二章) 盐神乎战神乎

(第三章) 南风之歌

(第四章) 逃亡的价值

(第五章) 风流师生

(第六章) 一场大PK

(第七章) 大隋都水监

(第八章) 蒲津古渡说盐

(第九章) 如此封神

(第十章) 店下样

(第十一章) 两个蒙古人

(第十二章) 盐禁城

(第十三章) 好大的盐商好大的官

(第十四章) 回望小洋楼

(第十五章) 潞盐商人的蒲剧

(第十六章) 南风涅盘

(第十七章) 美丽的遗存

以老兄的才情、成就、声望和位置,多做中国文坛的仲裁者固然好,但依愚弟之浅见,更应该做个面对未来的引领者、预言者。庶几方不负雷达之名也!

见笑!

即颂

大安!

山右夯汉周宗奇2007年6月25日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