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67

第67章 东坡九题(1)

东坡观

上月游海南,在儋县进东坡书院,最触目动心者,是坡公在《自题金山画像》中的两句诗: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钱钟书认为苏东坡是宋代“最伟大”(《宋词注》语)的诗人。不过在苏氏诗词中,这两句诗向来不怎么引人注意,哪能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耀人眼目呢?这都是被世人奉为千古绝唱的名句。

然而在我看来,最应该高度评价的却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自有我的道理。

苏老先生出身书香门第,19岁洞房花烛,21岁金榜题名,35岁开封府推官,39岁密州太守,50岁中书舍人,54岁龙图阁学士,57岁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瞧这份灿烂辉煌!倘若放在别一个读书人头上,绝对要自诩为“平生功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最高人生理想,不就是这个“货与帝王家”么?

偏偏满脸胡子的苏东坡对这样的功业不屑一顾,梗着脖子喊出什么“黄州惠州儋州”。怎么回事?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起,坡公身陷文字狱,贬官到湖北黄州,谪居4年;公元1094年,他再度伤官,发送到广东惠州,谪居近3年之久;接着又因为一首《纵笔》诗为爆发点,三次被朝廷处置,一家伙流放到天涯海角的儋州,又是三年多。三次贬官,十年谪居,依世俗之见,这可是身败名裂有辱门庭丢人现眼的事情。但恰恰在这坎坷遭遇中,他却得以接近黎民百姓,忧其忧,乐其乐,终于找到人生真谛,更新或者说再造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作为一名文人,他在创作上也是灵感迭爆,佳作纷呈。在黄州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在惠州有《赠王子直秀才》、《荔枝叹》、《纵笔》等;在儋州共得诗127首,词4首,表、赋、碑铭、论文、书信、杂记182篇,皆“精深华妙,不见老人有衰惫之气”。请看这首《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儋耳人,

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

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

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

欲去且少留。

瞧,65岁的苏老夫子,此时已把谪地作为故乡,而故乡反成客地,连人世间诡秘莫测的生、死、梦都一齐参透,可以说他已经超凡脱俗,返璞归真,达到一种世人罕至的圣洁高远的人生境界。所以,他不能不感激黄州惠州儋州,而吟出这饱含生活哲理的诗句。

王永照在《苏轼选集》前言中提到这两句诗,认为是“自嘲的反话”,“自豪的总结”。在下不才,更觉得坡公这两句诗是整个一种人生观,权且称之为“东坡观”吧。

当代的读书郎们,应该如何评说自己的“平生功业”?我想东坡观似乎并不过时!

漫说东坡菜

这一向,我因要写乌台诗案,比较系统地读了苏东坡,才知道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居然还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美食家。先看他在这方面的文字成就,写有《老饕赋》、《菜羹赋》、《炖肉歌》、《煮鱼法》、《论食》、《蜜酒歌》等100多篇诗文,这在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再看实际本领,由他独创和经他改进完善的大菜、小吃、酒水,自宋以来风行全国,至今千年不衰尤盛。据不完全统计,东坡菜、东坡小吃、东坡酒之类至少有140多种,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大菜系——东坡菜系。我国自古就有以地域命名的菜系,什么粤菜、川菜、鲁菜、浙菜……但以个人命名的大菜系,也仅东坡一例。

东坡先生才华高绝,命运坷坎,就因为心里有话敢说,笔下有情敢写,一生给自己惹来无穷无尽的灾难。一场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差点要了他的脑袋。侥幸未死,从京城一家伙下放到湖北黄州,成为八品级别的“团练副使”,实为受到严密监控的“楚囚”一个。“我谪黄州四五年,孤舟出没风浪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死矣。”乃当时真实之写照也。

然而奇迹却在于:正是在如此一个“宜死矣”的绝境中,东坡先生不仅写出以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大量“黄州词”,而且手抄《汉书》三遍,写出《论语说》一部,《易传》九卷,更有惊世奇文前后《赤壁赋》、《方山子传》等一大批散文佳作,开创了自己文学生涯中的黄金时代。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位生命力奇强的老先生在下放黄州5年中,居然生机勃勃地开发和改进出多种名菜、名汤饼、名酒,什么“东坡肉”、“东坡蒸猪头”、“东坡羊肉汤”、“东坡蜜酒”……成了东坡菜系的核心部分之一。从前有人说,没有黄州谪居,便没有举世瞩目的文学家苏东坡。我看也可以这样套用一下说,没有贬官黄州,便没有独一无二的文人美食家苏东坡。出现这种奇迹,大概是当初那些制造文字狱的权贵们所始料不及的。正应了一句尘世格言:人算不如天算!

东坡肉

先听《炖肉歌》:

黄州好猪肉,

价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净洗锅,少着水,

柴头罨焰烟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

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公元1080年2月1日,45岁的苏东坡走出御史台监狱,来到贬所黄州,百感交集,可想而知。有《初到黄州》诗为证: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以此开始了他的黄州生涯。

首先是经济困难。八品小官团练副使的微薄薪俸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几乎到饿饭的程度。多亏一位名叫马正卿的朋友不怕牵连,跑来替他搞到一片位于黄州东坡的荒地,由他“力耕不受众目怜”,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这也就是“苏东坡”的来历。

他很快发现自己爱吃的猪肉在黄州又好又便宜,只是当地人不善于制作,总是把猪肉搞得很油腻,于是他仔细考察当地的作肉方法,找出弊端,精心改进,终于亲手创制出一道名菜“东坡肉”。消息传扬开去,引得黄州城里许多酒家饭庄也来求教。他言传身教,来者不拒。为让大家记得住,学得快,他把作肉诀窍编成琅琅上口的诗歌,就是开头那首《炖肉歌》。这道黄州东坡肉,酥而不碎,肥而不腻,汤肉交融,爽滑可口,完全可以当饭吃。不久由它派生开来,又出现了杭州东坡肉、苏州东坡肉、大理东坡肉等七八种名堂。下面只介绍黄州东坡肉,这又分煨炖、清炖、红烧三种制法。这里只介绍煨炖东坡肉。

原料:猪五花肉600克,料酒25克,冰糖25克,酱油40克,胡椒粉3克,葱节65克,姜片50克,葱花5克,盐、味精适量。

制法:将带皮猪五花肉切成4寸见方的块,投入冷水锅内,烧煮至五成熟取出,用木板将肉压平。在瘦肉一面剞网眼块,放入有锅垫的并加葱的砂锅中,加冷水1250克,下料酒、冰糖、酱油、姜片等调料,加盖,或用牛皮纸密封。以旺火烧沸后。再用微火炖,大约炖4-5小时,至肉烂透,油走光,肉缩小为止。取出,将肉皮朝上,扣于滤盆内,倒入原汁,撒上葱花、味精、胡椒,即可食用。

东坡肘子及三白饭

北宋士林中有“刘苏善谑”的说法,说是刘贡父和苏东坡都喜欢开玩笑戏弄别人。《曲洧旧闻》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轶事。有一天,东坡对朋友刘贡父说,我和兄弟子由从前读书时,经常吃一种三白饭,世上再没有比它更好吃的东西了。刘贡父来了兴趣,追问什么是三白饭。东坡说,很简单,不过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白米饭而已,三者都是白色,故称三白饭。

过了很久,刘贡父忽然邀请东坡上他家吃白饭,东坡早就忘了三白之说,不知白饭为何物,心想刘老兄读书甚多,也许有什么出处。谁知上桌一看,只有盐、萝卜、白米饭三样东西。东坡心下叫苦,知道中了刘贡父的道儿。当下也没多说什么,吃得很香,很认真。饭后临别,东坡回请刘贡父,说明天请老兄上我家吃毳饭,务必要来。刘贡父心里好笑,你老兄想报复呀,好,我倒要领教领教你的毳饭。

这天,刘贡父怀着好奇心前来赴约。不料等了很久,却总不见开饭,他饥肠辘辘,对东坡说,该开饭了吧?东坡说,不急,还早。又过了好大功夫,东坡看到刘贡父饿得一副狼狈相,这才同意开饭,说请吃吧。刘贡父一看桌上什么也没有,奇怪地问:你叫我吃什么?东坡眨巴眨巴眼儿说:毳饭呀,你老家读毳为莫,莫就是什么也没有,我这里是盐也莫,萝卜也莫,米饭也莫,毳饭是也。刘贡父一听,又气又笑说,我早知道你这家伙有鬼名堂报复我,可也没想到这么损。

这虽是文人间的一种小玩笑,但这个三白饭还是从此出名而且风行起来,成为流传至今的东坡三白饭。

四川眉山是东坡老家。不久前我去采风,未进“三苏祠”,先被大门边上“东坡肘子”四个字吸引。那是一家店面干净的小饭馆,专门打出这道名菜招徕顾客。说起东坡肘子,在北方几个城市倒也消受过,除觉得太油腻外,并无深刻印象,总是吃它不完。这回端上东坡肘子,但见汤汁乳白,雪豆粉白,软烂适口,肥而不腻,香气不绝,眨眼功夫,便被我和妻女一扫而光,味道好极了。

东坡先生何时创制出这道名菜?是在黄州还是在别的地方?已查无实据。不过是在《炖肉歌》之后出现的,这个时间大致不会错。据讲,东坡肘子的具体做法并没有流传下来,到了本世纪40年代,成都有5个大学文科毕业生,集体“下海”经商,合伙开了一家餐厅。5个大学生的智商加在一起,怎么也会干出点名堂吧?他们先从班固“委命供已,味道之腴”这句话里搞出个新奇独特的店名“味之腴”;又反复琢磨东坡先生的《炖肉歌》,从“净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焰烟不起,等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的口诀中悟出真谛,推出看家大菜“东坡肘子”,果然出奇制胜,一炮打红,名扬天下。从此,这道名菜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才有了各种风味的“东坡肘子”。现在,看来还是四川“东坡肘子”地道正宗,该坐头把交椅。

原料:猪肘子两只约1500克,雪山豆300克,葱节50克,绍酒50克,姜15克,川盐5克。

制法: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一刀,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倒入猪肉原汤,一次加足,放葱节、姜(拍松)、绍酒,在旺火上烧开。雪山豆洗净,下入开沸的砂锅中,盖严,移微火上煨炖3小时,直至用筷子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吃时放入川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酱油汁。

东坡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