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见三伏天、三九天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之大,六月六伏天对人如此,对动物的影响也同样,所以,人们有了“浴猫犬”等习俗,以保护与人共居大自然的动物。
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具威胁的两个季节分别是盛夏和腊月,它们分别是最热与最冷的时候,此时发病者多,死亡率也高。所以,古人就已经非常注意人畜的安全,尤其是六月六。于是,在六月六就出现了一些纳凉避暑的风俗习惯,如宋代吴自牧《梦梁录 六月》:“六月初六日,……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不仅人需要纳凉避暑,动物也需要注意卫生,以免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温州民间有六月六“浣濯什器、沐发、浴猫犬”的风习。
沐发
洗头沐发也是六月六习俗之一,有些地方的农村妇女采摘木槿(俗名“千年木”)的花和叶,研汁煎汤,用来洗头、濯发、去垢,这被称之为“洗垢龊”。“洗垢龊”不仅可以使头发松散,便于用篦除虱,据说还可以保持头发黝黑不脱落。
浴猫犬
清代郭麟的《浴猫犬词》中说:“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不知此语从何来,展转流传竟成俗。”明代孙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至少在明朝时已经有这一习俗了。明朝的毛栗庵与杨南峰是好朋友,一天,毛栗庵去拜访杨南峰,杨家的看门人说杨南峰正在沐浴,今天一律不接待客人。毛栗庵很不高兴,但也只得打道回府。过了一段时间,杨南峰去拜访毛栗庵,毛家看门人也说主人正在沐浴,今日不接待客人。杨南峰知道,毛栗庵还在为上次的事生气,于是拿出名刺,在上面写了一首诗,叫看门人递进去,结果毛栗庵很快就出门迎客了。为什么呢?因为词的内容是“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农历四月八日是佛的生日,叫作“浴佛节”,而六月六日是狗浴的日子,杨南峰把自己比喻为佛,而把毛栗庵讲成在六月六浴的狗。毛栗庵看到名刺后,既佩服杨南峰的才华,也心知对方已知自己心思,如果继续不见客就难免心胸太狭窄了。
六月六这天,家中有猫、狗的人家会将猫、狗赶入河中或者在家中为其洗浴,认为这样可以洗去污垢,并且再也不生虱子。有些地方不仅洗猫狗,还洗其他家畜。如雁荡山东麓滨海的村里人,会把牛赶到海水里洗浴,以除去寄生虫。
洗象
六月六,在元、明、清时期,是法定的“洗象日”。大象是古代皇帝出行时仪仗队里不可或缺的成员,所以,在六月六初伏时要举行洗象仪式。洗象地点在宣武门外以西的护城河段,通常驯象所会提前通知管理护城河的部门开闸放水,驯象所的上级机关銮仪卫还要出动旗鼓校尉,举行隆重的洗象仪式。观看洗象的人非常多,同时留下诗篇的也不少,如明代诗画名家徐渭写道:“帝京初伏候,出象浴城湍。决荡粗泥落,吹喷细雪残。鼻卷荷曲水,牙划藕穿澜。”可见,六月六洗象是当时京城的一大景致。
延伸阅读
皇宫里的大象
由于大象高大威猛却又性灵柔顺,古代传说中有佛从天下降是乘象而来的说法,同时,“象”又与“详”谐音,所以,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象就有了吉祥的寓意,也因此成为皇家仪仗队的成员。
据《元史舆服志》记载,元朝皇帝的车队里,除有青马青车、黄马黄车等青黄红白黑五色车马外,还备有用大象驮载的象轿,供皇帝出行时乘坐。皇帝的仪仗队里还有大象牵引的巨,行列的最前方走着六头大象作为先导。
据《明史仪卫志》记载,明朝皇帝举行大朝会时,宫廷仪仗队里有“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列左右。还有五乘礼仪车,其中的“大”车和“玉”车各用二头大象驾辕。
清代,皇宫中的大象更多。在纪实画卷《康熙南巡图》中,描绘了排列在皇家园林南苑的正门“大红门”外的驾行列,行列中共有11头大象。然而,到了清朝后期,由于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盘剥,很多大象都病饿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