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枪林弹雨话长征1
29706800000011

第11章 袁家沟口歼敌军

袁家沟口之战,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长征途中打的一次出色的歼灭战。

红25军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在红四方面军撤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1934年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出发长征。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全军只有3000人。但是他们却顶住了蒋介石组织的“鄂豫皖三省追剿队”

加东北军共30个团约5万人的围攻。他们转战在鄂、豫、陕三省边界的崇山峻岭中,初进桐柏山,继而伏牛山,直至商洛山中,沿途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尤其是独树镇、庾家河两次生死存亡的恶战,打破了10多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长驱近2000里,完成了第一次战略转移,终于在陕西南部站住脚跟,创建了鄂豫陕新的根据地,成立了边区苏维埃政府。地处山阳、商县、镇安、柞水之间的袁家沟口村,是根据地的中心区,也是边区政府所在地。

国民党蒋介石是绝不肯让红军有落脚生根之地的。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1935年4月,又调动30多个团对红25军和鄂豫陕苏区展开了第二次“围剿”,狂妄地提出要在5、6、7三个月内彻底消灭红25军,摧毁根据地。

红25军对此早有准备。他们制定了“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作战方针,将敌诱入根据地内,寻机歼敌一、两个师(旅),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来打破敌人的“围剿”。

根据这个作战方针,红25军部队先向北开,吸引向东南进攻的敌人急忙转兵向北;然后又掉头向东、向南,把敌人又牵向东南。今天80里,明天100里,大踏步前进,在外线活动,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让敌人跟着我们武装大游行,以调动、分散和疲惫敌人。红军战士个个是单衣草鞋,步枪马刀,身轻体健,步履矫捷,又惯在山区奔走,熟悉道路;国民党兵则汽车辎重,全副武装,大头皮靴,步履沉重,又不熟悉道路,在山区行军,转动十分困难。过去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惯用这种战术,和敌人在深山野岭、羊肠小道中打圈圈,敌人曾慨叹和红军打仗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国民党重兵对中央苏区的一连三次“围剿”,都是这样被打破的。如今红25军也是用这种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来对付10多倍于己的敌军。

副军长徐海东在上年12月的庾家河战斗中身负重伤。此时伤势未愈,仍带着手枪排,在全军的最前面行进。几次转移,与敌军小有接触,虽有小胜,但敌主力比较集中,不便打歼灭战。红军的目的仍在于把敌人牵向东南方向的有利地形而歼灭之。于是红军决定远程奔袭敌人的后方补给站、也是鄂豫陕边的军事要地荆紫关。以进一步调动敌人。6月15日下午4时,徐海东亲自指挥手枪排,急行军130里,冒充敌44师的部队,于16日一举攻占了荆紫关,歼敌一个营,活捉敌44师的军需处长,缴获了很多白面、猪肉、白糖、布匹及其他军用物资,补充了我军的给养。战士们欢天喜地,战斗情绪大大提高。

奔袭荆紫关的成功,是红25军反第二次“围剿”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仗并达到了“调动”敌军的目的,敌人补给站被捣,乃急不可耐地纷纷向荆紫关蜂拥而来,寻找红军主力决战。此时敌人的“围剿”部署已被打乱,也已经相当疲劳。红25军决定继续疲劳和分散敌人,待将敌人诱入根据地中心区,地利人和完全有利于我之时,再寻机歼敌主力一股,以打破敌人的“围剿”。这也是毛泽东、朱德打破敌人“围剿”的成功经验。

6月17日,在敌人将到未到之际,红25军即离开荆紫关,避开敌人的堵击,沿鄂陕交界的崇山峻岭急速西进。为了调动和拖垮敌人,红25军连续日夜行军作战,十分艰苦。但是,指战员们不怕山高路险,不顾日晒雨淋,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吃口干粮,靠两条腿,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大家都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死打硬拼是不行的,一定要等到把敌人拖疲劳了,兵无斗志了,再回头打它,才能保证胜利。部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情绪和高度的行军力。

25日,红25军四天急行军560里,回到了根据地边沿陕南的黑山街,将追敌远远甩在了后面。距离最近的敌警一旅,也有4天路程。这就给了红军以很好的准备时间。红25军在黑山街休息待机,准备伏击敌人,初步选定在山阳县小河口地区设伏。徐海东在团以上干部动员会上说:“不走了,等等看,哪一路敌人先上来,就吃掉它哪一路。”部队不顾连续行军的疲劳,紧张地进行战斗动员和准备工作。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活动在当地的第3、第4路游击师和地方党政组织,也积极动员群众,侦察敌情,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准备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这也是红军作战的优势所在。在部署兵力时,发觉小河口地形开阔,不利于打伏击,遂向西退至袁家沟口。袁家沟口及其以西到桃园岭一带,是一条长约十多里的山沟,两侧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蔽,沟底的一条小径是敌人必经之路;这一带又是根据地中心区,群众基础好,利于封锁消息,是打伏击战的好地带。红25军的兵力部署是:派223团占领袁家沟口北面一线高地;225团派两个营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李家沟南侧高地,另派一个营占领袁家沟口以西的桃园岭及其以东地区,第3、4路游击师占领袁家沟口以南高地,控制沟口,断敌退路,并担任警戒。

这正是,“准备窝弓擒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单等敌人上钩了。

当先追来的敌军是敌警1旅。旅长唐嗣桐,黄埔军校毕业生。该旅装备优良,战斗力较强,还未吃过败仗,很骄傲。参加“围剿”红25军以来,唐嗣桐傲气十足,根本不把红25军放在眼下。他发誓与红军势不两立,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要把红25军彻底消灭。他不听别人劝阻,一路孤军前进,一心想抢头功。6月29日,警一旅到达黑山街。红25军为诱敌进入口袋阵,以小部队与敌接触后,佯装不支,向袁家沟口撤退。7月1日,警一旅跟踪追进袁家沟口。

7月2日拂晓,晨雾弥漫。伏击的红军,在迷雾中发现敌人在袁家沟口村西集合,尖兵已向西出发。军领导立即发出攻击命令。红25军各种火器突然向密集之敌猛烈射击。223团从北面向敌人发起冲击,猛扑敌人。敌遭此突然打击,乱作一团。唐嗣桐急忙命令一部占领村庄抵抗,企图掩护主力展开,组织反扑。但此时敌军已兵无斗志,不听指挥,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沟底到处乱窜。向西南山上逃窜的敌军,又遇225团迎头痛击,一齐被压向沟底。这时,群山号响,满谷杀声,红军指战员个个像猛虎下山,似尖刀插向敌群,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经过8小时激战,敌大部被歼。敌旅长唐嗣桐率残部向南突围,遭到225团和第3路游击师阻击后,占据一个小寨子顽抗。经多次猛攻,到午后,大部被歼,其余被俘。骄狂的唐嗣桐也被红军生擒活捉。战斗胜利结束。

徐海东副军长亲自审问唐嗣桐。当问他军情时,他装模作样,支支吾吾,不肯回答。徐海东甚为恼怒,训斥他说:“不老实,不服气,没有你的好果子吃!带下去!”唐嗣桐着慌了,连连说:“请送我去见你们的徐将军!见……见……徐海东将军。”他不知道审问他的就是徐海东。

徐海东副军长经常亲自审问俘虏,听到俘虏叫他“将军”,这还是第一次。他讥讽地说:“你见不到他了,他不是早给你们消灭了吗?”说着,拿出一张国民党飞机撒的传单给唐嗣桐看,对他说:“你们这张传单上印着,红军的头子都死了,红军早已是一群没有头领的乌合之众了。”

骄狂一时的唐嗣桐不得不低下了头,做声不得。因为他多次听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宣布红军的著名将领都“死了”,他被欺骗过,他也欺骗过别人。

袁家沟口一仗,全歼敌警1旅,毙伤敌3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各种枪千余支及大量军用品。这是一场出色的歼灭战,是“诱敌深入,先疲后打”作战方针的胜利,是红25军长征中打的一个大胜仗,也宣告了敌人三个月歼灭红军的“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袁家沟口大捷之后,各路敌军畏打,纷纷后撤,不敢贸然行动,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又被红25军粉碎了。